高中生物實驗歸納

  生物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可以把高中所學習到的實驗知識點進行歸納梳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實驗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一、實驗原理

  鮮肝提取液中含有過氧化氫酶,過氧化氫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經計算,質量分數為3.5%的FeCl3溶液和質量分數為20%的肝臟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數,大約是每滴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酶分子數的25萬倍。

  二、實驗注意事項

  1.不讓H2O2接觸面板,H2O2有一定的腐蝕性

  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於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過氧化氫酶,會影響實驗準確性

  3.肝臟研磨液必須是新鮮的,因為過氧化氫酶是蛋白質,放置過久,可受細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臟組織中酶分子數減少,活性降低

  4.肝臟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壞肝細胞結構,使細胞內的酶釋放出來,增加酶與底物的接觸面積。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實驗原理:

  1、澱粉遇碘後,形成紫藍色的複合物。

  2、澱粉酶可以使澱粉逐步水解成麥芽糖和葡萄糖,麥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後不顯色。

  注:市售a-澱粉酶的最適溫度約600C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一、實驗原理與方法

  1.色素的提取原理:葉綠體中的色素是有機物,不溶於水,易溶於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離的原理: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分離方法:紙層析法。用毛細吸管在濾紙條的下端沿鉛筆線劃一條濾液細線,待濾液幹後再劃一兩次,然後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濾液細線不能接觸層析液***。分離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出現四條色素帶:橙黃色***最窄,胡蘿蔔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最寬,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胡蘿蔔素與葉黃素之間距離最大,葉綠素a與葉綠素b之間距離最小。

  二、實驗注意事項

  1.加SiO2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時葉綠素受到破壞。因為葉綠素含鎂,可被細胞液中的有機酸產生的氫代替,形成去鎂葉綠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壞釋放的有機酸,防止葉綠體被破壞。

  3.加無水乙醇是因為葉綠體色素易溶於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

  三、實驗討論:

  1.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為什麼不能觸及層析液?

  答: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如觸及層析液,濾紙上的葉綠體色素就會溶解在層析液中,實驗就會失敗。

  2.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什麼?

  答:提取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①葉片要新鮮、濃綠;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濾液收集後,要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緊,以免濾液揮發。分離葉綠體色素的關鍵是:一是濾液細線要細且直,而且要重複劃幾次;二是層析液不能沒及濾液線。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實驗原理:

  1、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真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因此便於用來研究細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根據石灰水混濁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成黃色的時間長短,可以檢測酵母菌培養CO2的產生情況。

  3、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在酸性條件下,變成灰綠色。

  注意事項

  增加水中氧氣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氣泵通入空氣,並用NaOH溶液除去空氣中的CO2

  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實驗原理:

  1、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有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水分,礦質元素等等, 測光合作用強度可以通過測氧氣生成速率來進行間接的測量。

  2、利用真空滲入法排出葉片細胞間隙中的空氣。並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產生氧氣的多少與光合作用強度密切相關,由於氧氣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氣會在細胞間隙中積累,從而使下沉的葉片上浮。依據葉片上浮的情況可推知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可以用葉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時間或者一定時間內上浮的葉片數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的大小。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找到並利用規律

  作為高中一門基礎學科,生物學的學習有它自身的規律,我們只需要找到其中的規律並加以利用其中的規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輕鬆學好生物學這門學科。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有一些常識性的規律是我們必須掌握並能熟練運用的,例如生物進化論中涉及的生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等的一系列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之後你就能在遇見相關問題的時候從容熟練的加以利用去分析其他相關問題。除此之外,規律的掌握和利用還有利於促進知識的深入理解,比如你掌握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後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為什麼線粒體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摺疊形成脊的益處何在”等相關問題了。

  培養觀察和比較的能力

  觀察和比較在學習任何學科的學習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觀察可以讓我們發現新事物,而比較能讓我們發現新事物與舊事物的不同所在,能有助於我們理解並掌握新的東西,故而,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學會好好利用這兩項本領。我們知道在生物學的學習中經常會做一些生物實驗去獲取或是驗證一些結論,由此可見在生物實驗中觀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高中生物學學習中需要記住許多公式概念等知識,這些知識中有些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如果不仔細很可能就混淆了兩者,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就是顯得十分重要了。運用比較的方法能讓你在弄清楚兩者的差異的同時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徹。

  學會歸納總結

  我們知道,為了把一個知識講得很透徹,老師們在講課的時候往往是將課程分成一塊塊進行講授的,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理解。但這樣做也存在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知識缺乏整體性,顯得零散。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之後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找到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絡,再像用線穿珠子一樣將知識連貫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這樣做有利於我們對整個生物學科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比如,神經細胞、腦與脊髓灰質各自有他們的知識點,但是他們也有共通點,這個共通點就是把他們串起來的線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