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實驗題怎麼做

  ?小編在此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幫助到您。

  除雜質題

  解答除雜質一類的題目時,要注意三原則,三要領和五種常用的方法。

  三原則:

  ①不引入新雜質;

  ②不減少被提純物質的質量;

  ③雜質便於分離。

  三要領:

  ①根據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的差異;

  ②確定除雜質方法;

  ③選擇適宜試劑。

  除雜質思路分析方法:

  ***1***沉澱法:加入一種試劑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沉澱,再用過濾法除去。

  ***2***化氣法: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變為氣體逸出。

  ***3***置換法:利用置換反應的原理將雜質除去。

  ***4***轉純法:將被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的物質。

  ***5***吸收法:常用於氣體的提純。

  在掌握了以上除雜質的原則、要領、方法後,解答題目時要審清題目要求,分析理順思路且與題目要求吻合,才能準確解題。

  混合物的分離

  用化學方法或用物理方法進行混合物分離時,要區別除雜質與分離物質的不同點是:除雜質時只要求把雜質除掉、保留原物質即可;而混合物分離是幾種物質用一定的方法分開,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須保留。

  ***1***可溶性與難溶性物質的混合物——常用溶解、過濾、蒸發三步操作加以分離,分別得到純淨物。如:粗鹽的提純;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兩種物質均溶於水,但兩種物質的溶解度一種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變化不大時,可考慮——結晶法。即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離。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兩種物質均溶於水時,可考慮用化學方法分離。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將混合物先溶於水,加入適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Na2CO3=BaCO3↓+2NaCl。將沉澱過濾出,洗淨後在沉澱中加入適量鹽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BaCl2+H2O+CO2↑。最後分別將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發,分別得到純淨的NaCl固體和BaCl2固體。

  物質的鑑別

  鑑別是通過化學實驗將幾種不同特性的物質區別開來。如鑑別兩瓶無色溶液哪瓶是NaCl或KNO3。

  我們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檢驗出來,即可認定NaCl溶液,另一瓶則是KNO3溶液。

  ***1***常見離子鑑別的特效試劑

  H+和OH-:紫色石蕊試液或pH試紙。

  OH-:無色酚酞試液***可鑑別鹼性溶液***——變紅。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澱。

  CO32-: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PO43-:AgNO3溶液——有黃色沉澱。

  NH4+:強鹼溶液***NaOH***——有NH3↑。使溼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2***物質鑑別的原則

  ① 操作簡便:能用物理方法鑑別的不用化學方法。能用一種試劑鑑別的不用多種試劑。

  ② 現象明顯:使待檢物質的現象對比度較大。

  ③ 防止干擾:鑑別Cl-和SO42-時,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3***物質鑑別的思路和方法

  ① 氣體鑑別:一看顏色,二用試紙,三用火點,四加試劑。

  ② 固體、液體鑑別:一看顏色,二看氣體,三辨沉澱。

  ③ 一種試劑的鑑別:

  A. 幾種溶液含不同陽離子時,常選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鑑別試劑。

  B. 幾種溶液含不同陰離子時,常選用強酸做鑑別試劑。

  C. 幾種溶液酸鹼性不同時,常選用紫色石蕊做鑑別試劑。

  D. 幾種物質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時,常選用稀強酸做鑑別試劑。

  E. 一種試劑與四種溶液反應時,應是現象對比度大。多數是有沉澱、有氣體,既有沉澱又有氣體、沉澱顏色不同,無明顯現象。

  F. 當給定的一種試劑不能鑑別出被檢物時,可從已鑑別出的物質中找出一種試劑再鑑別。

  ④ 不同試劑的鑑別:

  A. 觀察法:根據物理性質中顏色、氣味、狀態、溶解性等進行鑑別。

  B. 熱分解法:根據不同物質的熱穩定性,利用產物的不同性質特徵進行鑑別。

  C. 相互作用法:根據兩兩混合後的不同現象進行鑑別。

  推斷題

  物質的推斷是根據給出的實驗步驟和現象,運用物質的特性,經過分析、推理作出正確的判斷,以確定所給的未知物是什麼物質,不可能是什麼物質;確定混合物裡或溶液裡肯定有什麼物質,肯定不含有什麼物質,可能含有什麼物質。

  推斷題是考查化學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的一種題型。常見的有文字敘述、圖表式、鏈條式三種形式推斷題,無論哪種形式推斷都必備的知識有反應規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驗現象、溶解性等。

  在題目分析過程中,注意關鍵字的分析,如某物質溶於水是“生成”還是“得到”,“生成”是反應產物,“得到”既可能有反應產物,也可能有原物質。

  加酸沉澱溶解時有氣體生成,一般有CO32-。沉澱溶解但無氣體生成時,一般有OH-。部分溶解時,一定有BaSO4或AgCl等。

  解推斷題應注意:

  ***1***推理分析要緊扣實驗現象,思考時要層次分明。判斷的結論要準確,既要明確的肯定,又要明確的否定。

  ***2***一般情況下,與試題敘述的現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與現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種物質的存在使現象不正確的物質是“一定不存在”。有某種物質的存在不影響其它反應的現象或自始至終沒有參與任何反應的物質是“可能存在”。

  初中化學實驗題的解題技巧:

  首先,思考問題的順序

  1、圍繞主要問題思考。例如:選擇適當的實驗路線、方法;所用藥品、儀器簡單易得;實驗過程快速、安全;實驗現象明顯。

  2、思考有關物質的製備、淨化、吸收和存放等有關問題。例如:製取在空氣中易水解的物質***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質時,往往在裝置末端再接一個乾燥裝置,以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

  3、思考實驗的種類及如何合理地組裝儀器,並將實驗與課本實驗比較、聯絡。例如:涉及到氣體的製取和處理時,實驗的操作程式及裝置的連線順序大體可概括為:氣體發生→除雜質→乾燥→主體實驗→尾氣處理。

  其次,儀器連線的順序

  1、所用儀器是否恰當,所給儀器是全用還是選用。

  2、儀器是否齊全。例如:制有毒氣體及涉及有毒氣體的實驗是否有尾氣的吸收裝置。

  3、安裝順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從左到右”;氣體淨化裝置中不應先乾燥,後又經過水溶液洗氣。

  4、儀器間連線順序是否正確。例如:洗氣時“進氣管長,出氣管短”;乾燥管除雜質時“大進小出”等。

  最後,實驗操作的順序

  1、連線儀器。按“氣體發生→除雜質→乾燥→主體實驗→尾氣處理”的順序連線好實驗儀器。

  2、檢查氣密性。在整套儀器連線完畢後,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後裝入藥品。檢查氣密性的方法要依裝置而定。

  3、裝藥品進行實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