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教學手段有哪些

  好的教學手段是學習成功的一半,所以掌握適合的教學手段對於老師來說是一項必要的技能。小編在此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教學方法

  一、講解法

  講解法是指對數學概念、原理、公式等進行解釋或論證的一種講授方法,在數學課堂上,主要是教師用口頭講解並配合扼要板書,學生的主要活動是聽講、思考、重點記錄、做練習。它主要用於新單元的開始、新概念的引入、新命題的得出、新知識的歸納以及學生提問的集中答疑。講解法的最大缺點是難以及時反饋,目標物件指向大多數,不利於學優生的發展和學困生的轉化。

  二、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鞏固知識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反覆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學生在練習操作過程中,不僅能夠積極的感知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方法,而且能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練習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目的明確。練習的形式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也可以是問答題、實際操作題。比如講解“等比數列”這一節課時,可以配一定的習題進行鞏固提升。

  三、演示與實驗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和模型等直觀教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方法,比如小學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時,可以展示生活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實驗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某些具體材料或學具進行試驗,找出物件性質或問題的答案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兩種方法的特點是:教師利用製作的教具演示出抽象概念所包含的內容的物件以及關係,或由學生動手操作一些學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以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

  四、小組討論法

  小組討論模式是將學生分成4-6人一組,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每名學生既作為認知個體,也作為社會個體加入學習活動。學習氛圍與來自環境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小組活動的結果被視為每一名成員的成就***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小組討論法的核心是以問題為導向提倡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施行教育方法的原則

  一、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

  二、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理論聯絡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三、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四、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原則又稱系統性原則。

  六、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七、可接受性原則

  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八、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