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模擬考地理試卷

  浙江省的高三模擬考就要來臨,地理的模擬考試卷大家有信心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選擇題

  右圖為“我國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 據此完成1~2題。

  1.對該地區地理特徵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B.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C.甲河段年徑流量大於乙河段

  D.東山村易受泥石流影響

  2.圖中各公路段,工程難度較小的是

  A.東勝鄉至崖子灣

  B.東勝鄉至陸家坪

  C.東勝鄉至文倉灣

  D.東勝鄉至妙樂村

  下圖為黃山附近一個蔬菜大棚所拍攝的照片。觀察此圖並完成3~4題。

  3.此時段黃山可能出現的天氣是

  A.連續不斷的對流雨

  B.持續的高溫天氣

  C.連續的霧霾天氣

  D.反氣旋發展成颱風

  4.在此季節,黃山的農民一般會給大棚覆蓋黑色尼龍網,而不是我們常見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這樣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氣逆輻射,提高夜間溫度

  B.阻止地面輻射,防止夜間溫度過低

  C.增強地面輻射,提高農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陽輻射,減少農作物水分蒸騰

  5.某產品生產與銷售如右圖所示,由此可判斷該產品

  A.最可能是化工產品

  B.研發中心在東南亞

  C.在墨西哥組裝可降低關稅成本

  D.生產過程體現了工業集聚現象

  材料一:2014年2月8日日人民網:今日,遙遠的南極大陸又增加了一抹中國紅——中國在南極的第四個科考站泰山站主樓正式竣工並投入運用。

  材料二:中國四個南極科考站位置圖與泰山站主樓照片,據材料完成6~7題。

  6.南極被譽為“隕石的寶庫”,隕石降落到地球南極的表面後儲存的時間一般可達幾萬年,是其它大陸隕石儲存時間的100倍,其原因是南極

  A.冰層厚 B.地勢高 C.風力大 D.降水多

  7.泰山站主樓建築架空離地,最關鍵作用是

  A.冬季防大風積雪掩埋建築 B.冬季防寒避免室內氣溫過低

  C.夏季防地面積雪太溼 D.夏季防積雪融化水進入科考站

  幾乎像永恆的約定,每當季節變換,生活在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高原的牧民便開始“搬家”;從山前平原搬到深山裡,再從高山地帶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他們敏銳地踩著季節的節奏,與之周旋、適應,永遠在路上。當南方地區的農民以某處固定的“家”為阡陌世界的核心時,x疆的牧民卻將“轉場”當做了生活的本身,並因此形成了x疆才有的行吟詩人般的生活。閱讀上述材料並完成8~9題。

  8.下列農業地域型別能反映材料中所述的“搬家”或“轉場”農業現象的是

  A.大牧場放牧業 B.混合農業 C.乳畜業 D.遊牧業

  9.x疆牧民“踩著季節的節奏,永遠在路上”,南方地區的農民以“某處固定的家為阡陌世界”。

  產生這兩種不同生產生活方式是由於兩地

  A.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 B.自然條件的差異

  C.農業技術條件的差異 D.農業發展歷史的差異

  2013年,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正在首都努瓦克肖特***18°N,西經16°W***建設一座15兆瓦太陽能發電專案。該專案是茅利塔尼亞境內首座公用設施級太陽發電裝機專案,發電量將佔到全國總髮電量的10%,可讓目前僅60%的低供電普及率有效提高。閱讀上述材料並完成10~11題。

  10.茅利塔尼亞開發太陽能的優勢區位有

  ①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

  ②靠近歐洲電能市場,輸出方便

  ③符合國家調整能源利用結構,改善環境的政策導向

  ④地勢平坦開闊,地廣人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若該太陽能發電站採用“向日葵”式集熱板,自動調控裝置使集熱板白天時刻***世界標準時***正對太陽,其集熱板

  A.3月21日12:00與地面的夾角大約為90 B.6月22日8:00朝向東南

  C.10月22日13:00與地面的夾角大約為26° D.12月22日17:00朝向西北

  非選擇題

  36.***24分***羅訥河位於法國東南部,是法國第二大河,河谷地帶是法國重要商品農業區。閱讀材料,結合相關知識,回答***1***~***3***題。

  材料一 羅訥河流域***法國境內***地形、水系與開發模式圖

  材料二 法國大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目前已形成北部糧食、奶製品和牛肉,西部家禽和生豬,南部葡萄、酒、蔬菜、橄欖油的產業格局,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出口國,每年向世界大量出口各類優質農產品及其相關製品。

  ***1***與高壩模式相比,羅訥河低壩模式有哪些優點?***8分***

  ***2***馬賽港為法國第一大港,分析該港口發展的有利區位。***8分***

  ***3***試分析法國農業產業化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啟示。***8分***

  37.***32 分***2012年7月26日開始,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進行了一次為期25天的“穿越內蒙古高原”考察活動。行程12500km,第一站是科爾沁地區。科爾沁沙地上流淌的西拉木倫河距今8000年前就開始了對人類的哺育,留下近4000處古遺址有規律地分佈在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西拉木倫河的重要支流***兩岸。讀穿越內蒙古行程路線及西拉木倫河流域古人類遺址分佈圖,回答***1***~***4***題。

  ***1***簡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穿越內蒙古高原”行程主要經過的自然帶和體現的地域分異規律。***10分***

  ***2***簡述現代西拉木倫河的水文特徵。***6分***

  ***3***分析西拉木倫河流域古人類遺址的空間分佈特點及成因是什麼?***8分***

  ***4***所有歷史記載,科爾沁都是疏林草原之地;現在科爾沁,疏林之下卻只有乾涸的沙地,主要成因有哪些?實行草場承包、定居圍欄放牧是當前內蒙古沙地治理的普遍措施,但這種方式和遊牧相比,卻出現了遊牧很難出現的草場嚴重退化,為什麼?***8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B B D C A A D B D C

  36.***24分***

  ***1***節約土地資源***淹沒土地面積小***;移民數量少;建壩工程技術難度相對小;對流域生態環境和景觀影響小。***每點2分,滿分8分。***

  ***2***毗鄰北非、西亞,地理位置優越;瀕江臨海,能海陸聯運;西歐經濟發達,腹地廣闊;地形平坦,築港條件優越;依託馬賽,利於港口發展。***每點2分,滿分8分。***

  ***3***因地制宜,加強農業整體規劃;提高農業生產專業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調整農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加大農業科技研發與應用,增強競爭力;發展生態化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推進農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每點2分,滿分8分。***

  37.***32分***

  ***1******10分***北京—→恩和哈達,經過了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寒溫帶***針葉林帶,體現了從赤道到兩級的地域分異規律;***4分***恩和哈達—→500號界樁,經過了亞寒帶***寒溫帶***針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500號界樁—北京,經過了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體現了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6分***

  ***2******6分***年徑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結冰期長。***6分***

  ***3******8分***空間分佈不均,南部居多。***2分***原因是南部緯度較低,距海***夏季風***更近,熱量和水分條件更充足一些。***2分*** 年代越近,海拔越低。***2分***原因是河床隨時間推移受流水侵蝕作用而下切,聚落***遺址***為就近取得水源而下移。***2分***

  ***4******8分***全球變暖,蒸發旺盛;***2分***過度開墾、過度放牧。***2分***

  內蒙古降水變率大,草場生態系統脆弱,遊牧逐水草而居,利於草場生態系統休養生息;***2分***定居圍欄放牧在草場生態系統惡化時期無法遷徙,易造成過度放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