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課本練習答案

  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用我們的勤奮和智慧認真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題吧。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我的老師

  一 、 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所寫的七件小事,然後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1.老師假裝發怒***第3段*** 2.老師教“我們”跳舞***第4段*** 3.老師領“我們”觀察蜜蜂***第5段*** 4. 老師教“我們”讀詩***第6段*** 5. “我們”看老師寫字***第8段*** 6. 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第9段*** 7. “我”夢中尋找蔡老師***第10~14段***

  二 、記敘性文章常常有一條線索,寫作思路就是圍繞線索展開的。本文除敘事外,還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試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

  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以“難忘”貫穿全篇。以師生間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安排和處理詳略。開篇就用“使我最難忘的”開啟回憶的情感閘門,緊接著列舉蔡老師的六件小事,寫出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情感。在此基礎上作者寫了“我”依戀蔡老師的事:夢裡尋師。最後用“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樣深情的語句抒發了對老師強烈的思念之情。

  三、 本文的感情不是盪漾在字面上,而是蘊含在平實的字裡行間,像一股涓涓細流,綿長深遠。結合括號中的提示,按摩下面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1. 僅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老師是真的打“我”嗎?為什麼大家都笑了?***

  分析:老師並沒有真的要打“我”的意思,教鞭只是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家發現老師是愛學生的,老師是似怒實愛,所以大家都笑了。

  2. 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裡為什麼用“狡猾”呢?***

  分析:“狡猾”一詞本來形容人很不老實,這裡是調皮機靈的意思,表現裡一個孩子對老師的機敏觀察和自以為掌握了老師心理狀態的得意。

  3.我們見了她不由地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不由地”“ 默默”“ 急於模仿”表現了“我們”怎樣的情感?

  分析:“不由地”“ 默默”“ 急於模仿”表現了“我們”愛老師,急於與老師親近的情感。

  4. 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稱代替蔡蔡老師,這裡改用第二人稱“你”,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分析:本文用第三人稱代替蔡蔡老師,能比較客觀的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展現蔡老師的風貌,這句改用第二人稱“你”,是呼告抒情,彷彿面對面傾訴感情,更能表達“我”對蔡老師的親情愛戀。這樣寫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四 、從你上學以來,哪位老師給你印象最深刻?用一兩個事例,謝謝這位老師。不少於200字。

  示例:

  從小學到初中,已經算不清她是我生命中的第幾個班主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令我最敬佩的班主任。

  她姓孫,一個身材矮小的中年女性,樸素的穿著,面相一般的臉上,那雙眼睛顯得尤為突出,很亮,很有神,彷彿能看穿一切。她的嗓音也很清脆,像風鈴般悠哉搖擺,但又短促有力。

  孫老師非常尊重自己的學生。她總愛和我們說說笑笑,講話總很有道理,說得我們心服口服,但當她批評學生的時候,從不當著全班同學來一場口舌之爭,而是將那位學生叫到教室外邊去,單獨地進行教育。

  印象最深刻的那次,還是要說那回報名。那次,我很幸運地當選了十名團員之一,正在欣喜之餘,最討厭的事也來了。唉,對於一個初一的學生來說,戶口本上填寫的是一個初三學生的出生日期一1998年。難免會有一種“鶴立雞群”的孤獨感,又有誰會相信戶口本也有出錯的時候呢?這叫我如何解釋呢?

  十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地吵著,鬧著,大聲地報著自己的出生年月,我頓時臉都紅了。心撲通撲通地跳,雖然這種尷尬的場面已經重演了無數次了,但還是有止不住的自卑與擔心。一想到這些,我早已嚇到手心出汗了。

  終於輪到我了。我紅著臉,小心翼翼地湊了上去,偷偷地那張紙一眼,那一眼看到的景象,也許我這一輩子都難忘:孫老師埋著頭,拿著黑筆工工整整地在我名字的一欄有力地寫下了“1998”四個端正的數字。然後若無其事地操著那清脆的嗓音說“幾月幾號啊?”我先是一怔,目光定格在了這位老師身上3秒鐘才反應過來:1月6號。我聲音震顫得自己都沒聽太清,她卻又轉頭寫下了日期。

  漸漸地,大家都散了。我呆呆地回到座位上,腦中突然想到了那次她說要檢視我們班每個人的戶口。但她剛剛並沒有問我,很顯然,她給足了我一個小孩本應該有的自尊。我的臉更紅,心跳的更快。我想自己此時的感受也不會亞於魏巍對蔡老師的感情吧。

  這就是我的孫老師,我最敬佩的孫老師,我喜歡她的清脆嗓音,喜歡她的嚴格,喜歡她的認真負責,敬佩她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有時看見她,真想悄悄地湊到她的耳邊,輕輕地對她說:好老師勝過好媽媽!

  ***二***

  古代詩歌四首

  一、朗讀、背誦這四首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1.《觀滄海》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分析:《觀滄海》描寫了山島、樹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滄海景象的描寫,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巨集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2.發揮你的想象,描寫“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景象。

  分析: “闊”字表現了漲潮時長江氣勢巨集偉、水面遼闊,“懸”字反映了一帆風順、行船平穩。第一句寫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第二句愈見精彩,風雖正,卻很猛,那帆也變成了弧形,正所謂“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3.《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初春景色,詩中哪些語句透露這一點?

  分析:《錢塘湖春行》善於抓住細節來表現早春的特點。如詩中的“水面初平”“早鶯”“新燕”“爭暖樹”“啄春泥”等詞語,都生動的表現了初春的景象。

  4.《天淨沙•秋思》中,富有特徵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畫面。假設你身處這樣的情境中,會有怎樣的感受?

  分析: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雅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裡,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批瘦馬緩緩行走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只能浪跡天涯吧。

  談感受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二、仿照下面的示例,從本課或課外找一首律詩,看看詩中有哪些上下對仗工整的詩句,說說是怎樣構成對仗的,並對詩句作簡要的賞析。

  示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野火”對“春風”,“燒”對“吹”,“不盡”對“又生”。

  “原上草”被火燒過,可根還在地下,來年春風吹過,又長出新草。表現了草頑強的生命力。

  示例: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幾處”對“誰家”,“早鶯”對“新燕”,“爭暖樹”對“啄春泥”。“亂花”對“淺草”,“漸欲”對“才能”,“迷人眼”對“沒馬蹄”。前兩句“鶯爭暖樹,燕啄春泥”,後兩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通過早鶯、新燕、亂花、淺草,展現了一幅西湖早春圖畫,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三***

  河中石獸

  一、1.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拘泥於一般的道理而主觀臆斷的錯誤。石獸掉進河裡,廟僧以為水能漂物,石獸一定被衝到下游去了。講學家認為石性重而沙性鬆,石獸深陷河沙裡。只有老河兵憑藉著多年治河的實踐經驗,具體分析了石、沙、水三者的關係,得出石獸逆流而上的結論。事實證明老河兵的判斷是正確的,實踐出真知。

  2.講學家的笑,包含了對廟僧的嘲諷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對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現了老河兵的自信。

  二、1. 二石獸並沉焉

  並:一起

  2.閱十餘歲

  閱:經過,過了

  3.求石獸於水中

  求:尋找

  4.竟不可得

  竟:終於,到底

  5.凡河中失石

  凡:凡是

  6.如其言

  如:按照,依照

  三、示例***1***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成語故事尖銳的諷刺了那是些不顧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不知變通的愚蠢之人;告誡我們不要靜止的看問題,不要拘泥而不知道變通。

  ***2***《河中石獸》這篇文章通過一個尋找市售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觀臆斷。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深思,注意尋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規律,不要拘泥於一般的道理主觀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