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如何高效學習高中各科學習方法

  高二複習階段高效地學習方法是按良性迴圈學習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會輕鬆掌握高中知識,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高二高效學習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高二高效學習方法

  1、轉變認識

  高中階段學習的內容較多,知識範疇擴大,要求也提高了許多。對於許多高中生,經常這科上去了,那科又下來了,某次考試有科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轉變認識,首先,要對此有客觀的認識,要認識到問題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既然是正常的就不要著急煩躁,但一定要用積極的思想研究問題,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要用積極的行動解決問題。其次,要在改進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影響學習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觀原因外,學生是否從自身實際出發選用學習方法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的同學也想改進方法,但總是感到時間不夠,不捨得將寶貴的時間用在學習和改進學習方法上。而統統將時間投入到具體科目的學習上,殊不知這正是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這裡介紹的良性迴圈學習法對高三年級的同學是一種簡便易行立竿見影的複習方法。再次,在掌握了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有一套可行的複習計劃。剩下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這樣的形勢下,只有從戰略的高度來制訂計劃多上求學網,處理問題才能決勝於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確戰略

  明確戰略就是從全域性的角度來制訂複習計劃。從全部考試科目來看問題,而不是就一科論一科地看問題。戰略高度就是每次考試結束後試卷發下來時,將各科存在的問題放在一起分成三類,對每一類問題制訂出不同的策略。分類方法是:

  第一類問題是會的卻做錯了的題。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心知肚明是很有把握的題,卻沒做對;還有明明會又非常簡單的題,卻是落筆就錯;確實會,答案就在嘴邊盤旋,卻在考場上怎麼也回憶不起來了。有時一走出考場立即就想起來了;有時試卷發下來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當時在考場上怎麼會做成這個樣子等等。這類問題是低階錯誤。出現這類問題是考試後最後悔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經常在求學網上練習。

  第二類問題是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就是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第一遍做錯了,後來又改對了,或回答不嚴密不完整的等等。這類問題是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的不夠自如的問題。

  第三類問題是不會的題。由於不會,因而答錯了或蒙的。這是沒記住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

  策略安排是:消滅第一類問題;攻克第二類問題;暫放第三類問題。有些同學對待三類問題的策略與此不同,方法有別,有人重點攻第三類問題;輕視第二類問題;忽略第一類問題。這套方案對於個別同學可能有效果,但對於絕大多數同學收效甚微,經常是事倍功半,不可取。還有一些同學是按科目找問題來解決問題。按科目找問題沒錯,重要的是將各科的問題集中到一起分類。就差這一步,效果就相去甚遠。將問題分好類後,首先要消滅第一類問題。

  3、消滅第一類問題

  許多人將第一類問題歸結為“馬虎”,基於這種認識,所以屢錯屢犯總也根除不掉。有人認為“馬虎”不是什麼大問題,稍一留意即可剷除。但事實上這類問題的反覆發生率很高。其根源在“馬虎”的說法是一種定性的認定,沒有定量。既是定性,則範圍不清,形狀不定,很模糊。消滅沒消滅不很清楚。這次消滅了,下次可能又冒出來了。所以,我的辦法共有六點:

  第一、必須明確具體地找出問題之所在

  如有的題做錯了,是由於審題出現失誤,看錯數字等造成的,那就定義為“審題錯誤”;有的題做錯了是由於計算出現差錯造成的,那就定義為“計算錯誤”;有些錯誤是在草紙上做對了,往試卷上一抄就寫錯漏掉了,那就定義為“抄寫錯誤”;有些錯誤是字詞或字母符號等寫顛倒了,那就定義為“筆誤錯誤”等等。總之,一定要定義準確清晰具體。

  第二、是一定要定量

  就是將這次考試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查出每種錯誤共有幾處。各科老師已經對試卷進行了分析講評,這非常重要,同學們一定要記住老師講的。但是老師多半側重對解題思路解析過程解題方法等的分析。數學老師不太可能分析英語的試卷,語文老師也不太可能分析化學的試卷。學生自己一定要將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定量地找出每種錯誤究竟有幾處。比如這次“審題錯誤”共七處;“計算錯誤”共五處;“塗改錯誤”共八處……

  第三、定目標

  將定量找出的每一種錯誤,設定一個經過幾次要將其減少到趨近於零的目標值。如“審題錯誤”,我的目標是七處五處三處零;“計算錯誤”,我的目標是五處兩處零等。

  第四、將確定的目標用白紙黑字寫出來

  對於自己的低階錯誤,僅僅是認識到,找出來,定了目標還不夠,必須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才能發揮潛意識的能量。可以寫在發下的試卷上,也可以單獨寫在紙上本上,如能專門準備個“備忘錄”則是最好的辦法。至此,說明該生已經初步掌握了總結的方法,具備了人生的一項重要能力總結能力。總結並訂出目標,這只是解決了問題的2/5,更重要的,大量的工作是後3/5。

  第五點,改進方法

  改進方法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當然,改進方法會因人而異,還要有個探索的過程,但要認真思考,積極探索。在此推薦幾種方法,如“審題錯誤”是否出在急和慌上或是觀察不夠準確。為什麼急和慌呢?為什麼觀察不準確呢?可能是考試方法不當,可能是心理存在問題或是外界干擾刺激等。

  這裡介紹一種簡便易行的通用方法慢審題,快解題。這即是有人所說“袖手在前,疾書在後”的應試答題快慢觀。再如“計算錯誤”是否由於草紙用得太亂。在考試時,草紙上的演算不能太亂。亂不亂的分界是當回頭查詢時,你能否找到看清。又如“抄寫錯誤”、“筆誤錯誤”,可以用檢查程式予以解決。總之,你的改進方法針對性強否?實用性突出否?有效性明顯否?如能滿足這些要求,對你就是好方法。

  第六點是驗證

  第一類問題是會的做錯了,掌握的丟分了,這是低階的錯誤。這是每次考試後最後悔的事情。但第一類問題沒有必要反覆唸叨它,加強它。而是定好目標,選好改進方法。再考試時腦袋裡想的不是分數名次,也不要定分數名次的目標,更不要在心中鎖定某某同學,一定要超過他等等。而一定要按著自己的既定方針目標實施。考前可看一下備忘錄,考後驗證只要是按計劃減少了自己的第一類問題,這次考試就可以認定為考成功了。若能超計劃完成目標值,則可歡呼慶祝了。而這次考試至下次考試期間,重點要解決的是第二類問題。

  4、攻克第二類問題

  經過考試證明,第二類問題是自己記憶不牢理解不深運用不活的內容。怎麼辦?一定要突出重點,一定要全力以赴,集中兵力攻克它。學習策略也可以簡言之為統觀全域性,突出重點。但每個人對重點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將課本參考資料上列出的學習複習和考查的重點視為重點;有人將自己存在的難點視為重點;有人將薄弱科視為重點等。我認為不同學習階段有不同的重點,重點是動態變化的,進入高三複習階段,一定要突出地將第二類問題視為重點。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屬於哪章?哪節?哪個或哪幾個知識點的問題等。第二要在搞懂弄通上下功夫。考試出題的一個原則是“以綱為綱,以本為本”。因此不要一味的做卷做卷再做卷。有時需要靜下心來,首先翻翻書,找到那個知識點,認真讀一讀,深入思考,細細回味……經過這個過程還搞不懂,就要請教老師了。即使你自認為搞懂了,最好也要請教老師,印證一下你的思路是否清晰?你的分析是否全面?你的解答是否完整等。接下來就是找型別題演練,沒有一定題量的積累是達不到舉一反三運用自如的水平的,當然也不必搞題海戰術,這就因人而異了。而且各科的學習方法也不應雷同。每做完一道題最好要停下來思考思考,不但要有邏輯思維能力,還要有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化歸能力等的訓練。各科老師都會講許許多多學好本門功課的方法,都會有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老師講的都非常重要,一定要聽老師的。第二類問題不是一點兒不懂的內容,是不夠精通的內容,經過努力,經過考試的驗證,必定會被攻克的。如果說存在難點的話,第三類問題則是難點。

  5、暫放第三類問題

  第三類問題是自己不會的,考試時可能是蒙的,或是怎麼也沒做對的,或者根本就是束手無策的等。在高中,這類問題普遍存在的,有些高中生可能還較多,但為了突出重點集中兵力攻下第二類問題,一定要具有戰略家的膽識和魄力,敢於暫時放棄,不去想它。暫時放棄不是不解決,而是要分批分期分時段的解決。當經過考試驗證第二類問題已經攻克,就可以向第三類問題進攻了。若你有充分把握第二類問題已經解決,也沒有必要等待下一次考試的驗證,完全可以著手解決第三類問題了。如果你平時沒有精力和時間予以解決,可以利用假期集中精力解決。當然如果在時間安排上已經不可能,那就不是暫放了,那就要放棄。不可能人人都考取北大清華,不可能都進重點學校。一定要認清形勢,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實際的定位,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成為勝利者。有得必有失,無失便無得。如果都放不下,就可能越學問題越多,越多越著急,越著急則無處下手,學習著這科惦記著那科,結果是哪也沒弄通,哪都沒搞透,情緒越來越煩躁,心情一團糟,形成惡性迴圈。因此,聰明的孩子,理智的學生,決不會落入這樣的惡性迴圈中,一定會挺胸昂頭地走路,充滿信心的有棄有攻。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如何利用課堂呢?

  6、變速跟隨法

  就是每堂課45分鐘的時間裡時緊時慢地跟老師。一堂課中一刻不溜號是不容易的。全神貫注一點兒不溜號幾乎無人能做到。若真有誰能做到,幾天下來也會垮下來的。任何一名當過學生的人都清楚,溜號是正常的,是正常人的表現。關鍵不在溜不溜號,關鍵是能不能動態地有預見地把握自己。緊緊地跟著老師走是勻速運動,時緊時慢地跟著老師走則是變速運動。那麼如何變速跟隨老師呢?就是當老師講的問題,如果屬於你存在的第一類問題時要注意聽,這是你犯的低階錯誤。看老師是如何講授的,一定要記住,理解更深透些,運用更自如些。當老師講到屬於你的第二類問題時,一定要瞪起眼睛,豎起耳朵認真聽。這是你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問題。你模糊在何處?差在哪裡?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這是你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一定要搞明白,弄懂弄通,不達目的決不放過,如搞不明白課後還要追問。當老師講到屬於你的第三類問題時,能聽進多少算多少。這樣有張有弛重點突出,效果會更好。

  掌握運用了以上各點,在前進反饋修正前進迴圈往復的過程中,第一類問題就會趨近於零;第二類問題就會被攻克;第三類問題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得到解決。伴隨著這個迴圈往復的過程,你每消滅一個小問題,就有一次成功的收穫,每攻克一個小問題,也得到一次成功的滿足,一次次的收穫滿足體驗,會使你的自信心更強,學習熱忱更高昂,更相信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更相信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心情越來越輕鬆愉悅,便會帶來更大的成功,這樣就進入了一種良性迴圈狀態。

  高中各科高效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篇

  1、課堂巧做筆記法 吉林理科狀元 薛鵬博

  在課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戰鬥力,思維的敏捷性和捕捉資訊的洞察力。文科科目一定要做筆記,理科科目一定要注意思維。語文、英語,包括化學、生物這些全都要做筆記,你要跟住老師。老師都富於經驗,他知道哪裡容易出題,哪裡是重點,以前的學生在哪容易出錯,他會在講課時一一滲透出來。所以你要時刻“警惕”,老師很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就是癥結所在。而且一定要記老師的板書,好的板書是一節課的脈絡,高中三年記下來後這就是你最大的財富。

  2、自由時間分段法 山東省理科狀元 李明

  這個方法的使用要加上詳盡的計劃。每一節自習課儘管只有40分鐘,如果把握好的話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我具體的做法是:首先制定一個很詳細的計劃,然後根據制訂的計劃再來具體安排哪一節課應該完成什麼。

  通過這樣的有機結合,把自習課充分利用起來,基本上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3、轉化與劃歸的思想 黑龍江理科狀元 徐峰

  顧名思義,轉化與劃歸就是將一些不熟悉未知的東西轉化成我們熟悉已知的結論,我覺得學習正是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因此我們應該充分依託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對沒有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和整理,我們才能從我們不熟悉的領域走向我們熟悉的領域。

  語文篇

  1、語文作文多面對一面法 山東文科狀元 韋薇

  此法的意思是說,對一個人物,要了解得非常深入,瞭解他的各個方面,例如研究一個名人就要儘可能地研究得有血有肉,從他童年的經歷,他成才的過程,他有什麼名言,甚至他職業的特點,都要了解,因為人是很多方面的,而作文題都是根據日常生活演化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用有限的材料應對無限的題目。

  此外,我建議大家最好了解幾個不太被熟知的人物,像瞿秋白,弘一法師,等等。讓閱卷老師覺得耳目一新,讓他願意讀你的作文,而這恰恰就是作文拿高分的前提。

  英語篇

  1、英語大閱讀研讀高考真題法 安徽文科狀元 曹姍

  大閱讀很靈活,並不是文章讀懂就一定能拿高分,需要一定的答題技巧。我高三時開始用《十年高考》,找出歷年高考題中閱讀的部分,先把文章讀熟讀通,然後自己組織答案,不需要用筆寫出來,再和標準答案進行對照,看自己的語言組織和思考的線索方面和參考答案有什麼區別,讓自己的思維逐漸接近命題者的思維,這樣在考場上,就比較容易答出和參考答案相近的答案,並且可以讓自己的語言組織和思路更清晰。

  2、英語化整為零法 廣東大綜合狀元 鄧遠源

  我們不可能每天連續兩個小時做一套英語題,但我們可以化整為零,把一套英語試題拆成單項選擇,完型填空,閱讀理解和改錯四個部分,利用每天零散時間完成需時較少的完型填空、單項選擇和改錯的訓練,再用半個小時左右的完整時間訓練閱讀理解,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天都可以訓練各種題型,保證了訓練的連續性,即手感,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時間,和每天連續兩個小時做一套題相比,這種方法既不會引起由於連續做題而造成的學習興趣下降,也有效地舒緩了大腦的疲勞。

  3、英語經典句型記憶法 湖南文科狀元 高焓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雖然說適用於任何學科,但用在英語上最是貼切。所有繁雜的知識點,都能融入一個個生動的句子中,句子儘管千變萬化,但其中包含的語法不會變。而記下經典例句,往往比記下枯燥的語法知識要容易得多。每一個知識點選擇若干個經典例句,反覆朗讀,直到能熟練地運用,目的就達到了。

  經典例句,可以從課文中選,可以從做過的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中選,可以從讀過的課外讀物中選……一切由你,但總的原則是句子要好記。如果有能力,不妨讓你的經典例句複雜一點,比如把幾種從句放入一個大句子中,平日裡想一想,讀一讀,上考場時就可以用上。

  4、英語拼湊作文法 江蘇理科榜眼 徐貝

  研究過英語作文的同學會發現,幾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被分為兩類:一是先敘述兩種討論的結果,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另一個是先看圖講一個故事或看材料敘述一種現象,然後再表達自己觀點。既然作文都大同小異,那麼我們在平時就可以做一些工作省去考試時急忙思索的過程。平時要注意積累敘述性語句的過渡詞,與討論結果正反兩方有關的詞與句。這一些準備工作做好後,考試就可以“拼湊”出一篇作文來。通常,由於運用了大量的高階詞彙與片語,再加上有力的議論,這篇“拼湊”出的作文就可以得到高分。

  數學篇

  1、數學麵點面法 浙江省理科狀元 盧毅

  首先是面,這是基礎。在接觸了一定量的題目之後,要注意總結。看哪些題用到了同一個知識點,這些題又是用了哪一些方法。將多而雜的題目歸結成具體的知識結構與方法。這就是所說的點了。下面的工作就是由點及面了。將這些總結出來的規律方法投入到具體的實踐中去,當然,這裡的面不是指數量上的多少,而是指抽象的一類。在總結好方法,梳理好知識要點後,相關的一類題就解決了,也就不用再大量做題了。

  2、數學抓本質法 重慶市理科狀元 曹飛

  所謂本質就是講一道題,命題老師都會考相應的知識、相應的方法,即一種知識體系,或者一種解題的方法,這就是題目的本質。

  抓住了題目的本質,才說明你確實掌握了這一類題的特點,掌握了這種方法而不僅僅是會做一道題,就能融會貫通了。這種方法可以通過做一定量的題並認真反思來訓練和培養。做題時,不要只求量而不管效率,做完題之後一定要想想這道題考的是哪個或哪些知識點,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掌握了就沒必要再做很多這種型別的題了,沒掌握的話就再練一些直到自己以後一見到這一型別的題就能很快解決。

  3、數學統籌答題法 福建文科狀元 曾春明

  數學能得高分與否在於速度與準確度結合是否合理。先說速度,考場上2小時的統籌安排決定著成績的高低,一般來說,用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選擇題,5分鐘的時間完成填空題;用60分鐘的時間完成運算題,剩下半小時檢查試卷。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在高考複習的一年裡,堅持每天做一份以上的試卷,即使在最後的衝刺階段也必須每天保持一定的練習量,只有這樣才能在考場上調動一切注意力,一切困難才能夠迎刃而解。

  4、數學思想化法 貴州文科狀元 黃厚瀚

  在做一道題之前,我們要有數學思維的意識,不要一下子就落入常規的解題思路中,而是要用某一種數學思想來解決這道題。解完後或是看完一道題的例解,就要明確用了什麼方法、什麼數學思想,馬上找類似的題加以鞏固練習。

  5、數學以書為本法 雲南文科狀元 劉涵

  課本、教輔、題集是我學數學的三大法寶。

  看書要看三部分,第一部分要看公式的推導過程。第二部分要看的就是例題及例題的格式。第三部分要看的是例題的結論。

  看書必須結合做題,光看不練等於白看,光練不看等於瞎練。當然,題量要控制,過猶不及,一定要留出反思的時間。

  綜合篇

  1、地理以圖為綱法 吉林文科狀元 孫一丁

  地理是文綜中知識最紛繁龐雜的,它的考試範圍不僅涵蓋高中的6本教材,還包括初中的4本教材,因此在學習中經常會顧此失彼,記不住零碎的知識。

  面對林林總總的考查點,我的辦法是以圖為綱,將所學的知識固定在某個區域上。在頭腦中形成自己的一張連結地圖,每想起一個區域,就會自然反應出當地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識和農業、工業、人口等人文地理知識。

  一開始或許有些困難,但一旦形成框架,就如同張無忌練成了九陽神功——天下無敵了。

  2、政治限定詞法 重慶文科狀元 蔡妮芩

  政治題的背景材料很多,讀題的時候需要從中提煉出一些重要資訊,不要被背景材料打亂方向。特別注意設問的話***通常是最後一句***,要明確問的是什麼。其中的一些限定詞是要特別注意的,也許因為一個字,4分就沒有了。

高中各科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