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文言文閱讀強化題帶答案

  文言文閱讀是北京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一個重點題型,需要考生在備考階段積累基礎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北京高考文言文閱讀強化題,供考生閱讀練習。

  北京高考文言文強化閱讀原文

  ①郁離子謂執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①與,□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執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相國之政與相國之言不相似矣。”

  ②執政者曰:“何謂也?”郁離子曰:“僕聞農夫之為田也,不以羊負軛;賈子之治車也,不以豕驂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為其所敗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學而後入官,必試之事而能,然後用之,不問其系族,惟其賢,不鄙其側陋。今風紀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選也。儀服云乎哉?言語云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賢,而悉取諸世胄暱近之都那豎②為之,是愛國家不如農夫之田、賈子之車也。”

  ③執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

  【注】①具數:湊數。 ②都那豎:紈絝子弟。

  北京高考文言文強化閱讀題目

  23.填入第①段方框處最恰當的虛詞是*** ******1分***

  A.抑 B.且 C.或 D.夫

  24.“農夫不以羊負軛,賈子不以豕驂服”藉此說明什麼道理?***用自己的話回答******3分***

  25.文中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官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重要。

  B.現在掌管風氣紀律的官職,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重要的使命。

  C.如今擔任重要職務的人,他的耳朵和眼睛與國家的使命一樣有寄託。

  D.現掌管教化綱紀的官職,寄託著像一個人的眼睛和耳朵那樣的使命。

  26.第②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舉一例加以分析。***3分***

  27.第③段“執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3分***

  北京高考文言文強化閱讀答案

  23.A

  24.選拔人才應以是否能勝任其職為標準,而不應以門第為要,主要應看其才德。

  25.D

  26. 論證方法1分***三選一:①類比論證;②對比論證;③引用論證***;舉例1分;分析1分

  27.以執政者的“許”和“忤”作鮮明對照,引人深思,揭示社會上庸才存在的原因。

  北京高考文言文強化閱讀譯文

  李士謙字子約,是趙郡平棘人。幼年喪父,因侍奉母親孝順而聞名。十二歲時,北魏廣平王元贊徵召為開府參軍事。博覽群書,同時擅長天文術數,齊吏部尚書辛術召他做員外郎,趙郡王睿推舉他為品行高尚的人,他都稱病不去。後來朝廷把他提拔為國子祭酒,士謙知道後,竭力推辭,得以作罷。隋朝建立後,終生不做官。

  ***李士謙***家裡富裕,但自己處處都很節儉,每每以幫助別人為責任。州里有死了人而家裡又無法安葬的,士謙總是趕快奔赴那兒,按照喪事的需要供給錢財。有兄弟間財產分配不均,以至互相爭吵告狀的,士謙聽說之後拿出自己的錢財給了那個少的,使他的財產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兩人很慚愧,互相推讓,最終都成為善人。有個人的牛毀壞了他的田地,他牽到涼快的地方喂著,比牛的主人照顧得還好。看見有人偷割他的禾黍,卻默默地避開。他的家童曾抓住一個偷粟的,士謙安慰這人說:“這是貧窮所致,不應該責備。”就讓放了他。他的僕人曾和同鄉人董震因喝醉酒比力氣,董震掐住僕人的咽喉掐死了。董震很害怕,向士謙請罪,士謙安慰他說:“你本來沒有殺人之心,何必向我請罪呢!但是可以遠遠地離開,不要被官吏捉住。”士謙性情寬厚,類似的情況很多。

  這以後他拿出自家的數千石糧食,借給同鄉人。正遇上年成不好穀物歉收,借債人沒辦法償還,都來向李士謙道歉。李士謙說:“我家多餘的糧食,本來就是想用來救濟別人的,難道是為了圖利嗎?”於是把向他借債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為他們擺下豐盛的酒席,當著他們的面燒燬了所有契約,說“你們的債全勾銷了,希望不要再為此掛念了。”讓借債的人各自回去。第二年,大豐收,欠債的人都爭相來向他還債,李士謙拒絕了,一點都沒有接受。有一年又遇上饑荒、很多人都死了,李士謙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錢,買來米做成粥供給那些受飢餓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來的人數以萬計。到了春天,他又拿出糧食種子,分給那些貧困的人家。趙郡的農民非常感激他。

  開皇八年,士謙死在家中,當時六十六歲。趙郡的男男女女聽說了,無不流著淚說:“我們這些人不死,反而讓李參軍死了!”參加葬禮的有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