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氣的運動知識點歸納

  大氣運動是指不同地區、不同高度之間的大氣進行熱量、動量、水分的互相交換,所以複習好高考地理大氣的運動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考地理大氣的運動知識點整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地理大氣的運動知識點

  1、大氣運動的產生和變化直接決定於大氣壓力的空間分佈和變化。

  2、一個地方的氣壓值經常有變化,筆畫的根本原因是其上空大氣柱中空氣質量的增多或減少。任何地方的氣壓值總是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遞減。

  3、某一點的氣壓值等於該點單位面積上所承受鉛直氣柱的重量。

  4、單位高度氣壓差***鉛直氣壓梯度***表示每升高一個單位高度所降低的氣壓值; 單位氣壓高度差表示在鉛直氣柱中氣壓每改變一個單位所對應的高度變化值。

  5、空氣柱質量的變化主要是由熱力和動力因子引起的。

  熱力因子是指溫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體積膨脹或收縮、密度的增大或減小以及伴隨的氣流輻合或輻散所造成的質量增多或減少。

  動力因子是指大氣運動所引起的氣柱質量的變化。根據空氣運動的狀況可歸納為下列三種情況:

  水平氣流的輻合與輻散 不同密度氣團的移動 空氣垂直運動

  6、氣壓的空間分佈稱為氣壓場。

  7、等壓線是同一水平面上各氣壓相等點的連線。 等壓面是空間氣壓相等點組成的面。

  8、位勢高度是指單位質量的物體從海平面***位勢取為零***抬升到Z高度時,克服重力所作的功,又稱重力位勢,單位是位勢米。

  9、暖性高壓:高壓中心為暖區,四周為冷區,等壓線和等溫線基本平行,暖中心與高壓中心基本重合的氣壓系統。

  10、溫壓場不對稱系統:是指地面的高低壓系統中心同溫度場的冷暖中心配置不重合的系統。

  11、作用於空氣的力有:重力、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慣性離心力。 12、氣壓梯度力是產生空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和動力。

  13、地轉風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相平衡時,空氣作等速、直線的水平運動。地轉風平行於等壓線,若背風而立,在北半球高壓在其右方,在南半球,高壓在其左方,此稱風壓律。

  14、當空氣質點作曲線運動時,除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外,還受慣性離心力的作用,當著三個力達到平衡時的風,稱為梯度風。

  15、由於水平溫度梯度的存在而產生的地轉風在鉛直方向上的速度向量差稱為熱成風。

  16、在自由大氣中,隨著高度的增高,不論風向如何變化,高層風總是愈來愈趨向於熱成風。

  17、白貝羅風壓定律:摩擦層中風場與氣壓場的關係是,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後方,低壓在左前方。

  18、近地面層中,白天風速增大,午後增至最大,夜間風速減少,清晨減至最小;摩擦層上層則相反,白天風速小,夜間風速大。風的日變化,晴天比陰天大,夏季比冬季大,陸地比海洋大。

  19、大氣環流是指大範圍的大氣運動狀態。大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太陽輻射作用 地球自轉作用 地表性質作用 地面摩擦作用 20、太陽輻射對大氣系統加熱不均是大氣產生大規模運動的根本原因,而大氣在高低緯間的熱量收支不平衡是產生和維持大氣環流的而直接原動力。

  21、大氣環流的平均狀況:

  平均緯向環流 平均水平環流 平均經圈環流

  21、大氣環流最基本的狀態是盛行著以極地為中心的旋轉的緯向環流,也就是東、西風帶。對流層的中上層,除赤道地區外,各緯度幾乎是一致的西風,而且西風跨越的緯距隨著高度在擴大。

  22、近地面層的緯向環流分佈:

  高緯地區:冬夏季都是一層很淺薄的東風帶,也稱極地東風帶。主要分佈在北大西洋低壓和北太平洋低壓的向極一側,其厚度、強度都是冬季大於夏季。 中緯地區:從地面向上都是西風,也稱盛行西風帶。

  低緯地區:自地面到高空是深厚的東風層,稱為熱帶東風帶或信風帶。

  23、水平環流是指緯向環流收到擾動***主要是地球表面海陸分佈以及地面摩擦和大地形作用所應起的***後發展起來的槽、脊和高、低壓環流。

  24、在北半球對流層中,高層的平均水平環流形式是西風帶上存在著大尺度的平均槽、脊。如1月份500百帕等壓面上有三個平均槽:東亞大曹、北美大槽、歐洲淺槽。

  25、在中高緯的對流層低層,由於地表海陸性質差異和地表起伏不平所引起的熱力、動力變化,則表現為一個個巨大的高低壓系統:

  1月份北半球: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西伯利亞高壓、北美高壓 7月份北半球:亞洲南部低壓、北美低壓、夏威夷高壓、亞速爾高壓

  26、平均經圈環流是指在南北向沿經圈的垂直剖面上,由風速的平均北、南分量和垂直分量構成的平均環流圈。北半球有三個鏡經向環流圈: 低緯環流圈,是一個直接熱力環流圈***正環流圈***,又稱哈得萊環流圈。 中緯環流圈,是間接熱力環流圈***逆環流圈***,又稱費雷爾環流圈。 高緯環流圈,又稱極地環流圈,也是一個直接熱力環冷流圈。

  高考地理氣壓帶和風帶知識點

  1.形成:

  ●單圈環流:理想環流圈

  ●三圈環流:低緯、中緯、高緯環流。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注意:記住名稱、位置以及風帶的風向。氣壓帶和風帶關於赤道對稱。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北半球夏季的時候,氣壓帶和風帶向北移動

  2.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冬季大陸降溫快,形成高壓,把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夏季大陸升溫快,形成低壓,把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冷高壓,熱低壓***

  ●氣壓中心***北半球***:

  亞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亞洲高壓

  ***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阿留申低壓

  冰島低壓

  夏季

  亞洲低壓

  ***印度低壓***

  夏威夷高壓

  亞速爾高壓

  ●季風:

  夏季:我國盛行東南季風***來自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南亞是西南季風***南半球東南信風夏季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漸偏成西南風***。

  冬季:我國盛行西北季風,南亞是東北季風。

  3.氣候型別:

  ●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要把降水和氣溫描述清楚。

  ***1***在單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之下: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2***在兩種氣壓帶或風帶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比較重要的氣候型別:

  ***1***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主要分佈於亞馬孫平原、馬來群島、剛果盆地。

  ***2***溫帶海洋氣候:一般溫度高於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佈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溫帶大陸西岸;以西歐最典型,其餘分佈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亞東南端及紐西蘭等地。

  ***3***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溼潤的氣候型別。分佈於南、北緯30~40°間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地區最為典型,其餘分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亞南部沿海地區和非洲南部的開普敦地區。

  ***4***我國的氣候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南方***、溫帶季風氣候***北方***、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北***高原氣候***青藏高原***

  高考地理常見天氣系統知識點

  氣團:水平方向上溫度、溼度等物理性質分佈比較均一的大範圍空氣,可以分為冷氣團和暖氣團兩類。具體區別如下:

  ***1***根據冷暖氣團的概念區分。氣團溫度比它所經過地區氣溫高***或低***的,就是暖氣團***或冷氣團***。

  ***2***根據源地的緯度高低和氣溫高低區分。形成和來源於較高緯度的氣團一般是冷氣團,反之則是暖氣團。

  ***3***根據氣團形成以後的移動方向區分。自較低緯度地區移向較高緯度地區的氣團,是暖氣團;反之則是冷氣團。因此,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移動的氣團是暖氣團,自北向南移動的氣團是冷氣團;南半球則反之。

  鋒面:當性質不同的兩個氣團***暖氣團、冷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個狹窄傾斜的交介面,叫做鋒面。

  鋒線:鋒面與地面相交而成的線,叫做鋒線。

  鋒: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稱為鋒

  即鋒的形成: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不同性質氣團之間形成的過渡層,叫做鋒。

  冷鋒: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方向移動的鋒,移動速度比較快,常帶來大風、雨雪、降溫天氣。

  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方向移動的鋒,移動速度比較慢,可形成連續性降水或霧。

  準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力相當,使鋒面來回擺動的鋒,常形成持續的陰雨天氣。

  鋒面的三大特徵

  ①鋒面有坡度:鋒面在空間向冷區傾斜,具有一定坡度。

  ②氣象要素有突變:氣團內部的溫、溼、壓等氣象要素的差異很小,而鋒兩側的氣象要素的差異很大。

  ③鋒面附近天氣變化劇烈:由於鋒面有坡度,冷暖空氣交綏,暖空氣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氣中含有較多的水汽,因而,空氣絕熱上升,水汽凝結,易形成雲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