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的複習計劃及策略有哪些

  高三政治複習同學們要注意方法,制定複習計劃和策略,才能在複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政治的複習計劃及策略,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政治的複習計劃及策略

  1、政治複習夯實基礎是關鍵

  緊緊圍繞《考試大綱》,不僅要做到知識線索清晰,關鍵知識點也必須掌握到位,並能圍繞核心知識點適度延伸發散。

  2、政治複習重視高考真題演練

  高考真題是考生最可信的備考資料,通過演練、研究高考試題,特別是研究高考試題參考答案,可以把握命題思路,掌握表述方法、提煉關鍵資訊點。

  3、政治複習能夠持之以恆

  有一個法國謎語,也是一道的數學推理題,叫“荷花塘之謎”是這樣說的: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面積擴大兩倍,30天后就會佔滿整個荷塘,那麼第28天的時候荷塘裡會有多少面積的荷花?我們可以算出來:從四分之一面積擴大到整個面積需要兩天,也即第28天,荷塘裡會有四分之一面積的荷花。

  題目很簡單,但它背後蘊含的道理卻不簡單。對每一朵荷花而言,它們的變化速度是一樣的,在第29天到來之前,它們費心盡力,也只完成目標的四分之一;而最後的兩天卻如有神助,拓展了絕大多數。

  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發生質變的飛躍的。而這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是艱苦的緩慢的,是一定要學會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要遠離淺嘗輒止,千萬別奢望一步登天!

  越是到了高三,學習就越不容易。也許是最困難的時候,但也正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我們在緊張的備考中,要胸懷自己的目標,憑每日細小的進步和成功去創造高考政治的輝煌。

  4、政治複習做事學習都要講求方法

  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並把它做好。多錯一道會做的題就等於浪費了你雙倍的時間。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方法可找,有規律可循。經過摸爬滾打,探索思考,總結經驗,不斷探求正確的方法。掌握了政治學習方法,具備了能力,摸清了規律,就會提效率高,就能駕御知識,就一定會大有收穫。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5、政治複習勞逸結合

  每天中午要睡一個午覺,雖然很奢侈,但是很有必要,高三生不是超人,應該及時調整狀態,應該及時的休息,並且還要學會隨時隨地休息。英國的前首相丘吉爾,參加過戰爭,當過戰地記者,學過油畫,指導英國人獲得了二戰的勝利,一年中寫了許多的著作,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問他是什麼能夠讓他的精力始終這麼充沛,他回答:“能夠坐的時候我絕不站著,能夠躺著的時候,我絕不坐著。”說的就是要時刻的注意休息,以便自己在真正需要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全部的投入。勞逸結合是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精神狀態的良藥,學會勞逸結合也是一種學問。

  6、注重整合

  複習中要把各知識點按一定的內在聯絡串聯起來,弄清各知識點的前因後果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達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否則,即使知識點背得再熟,在解答具體問題的時候,由於資訊庫的知識點仍處於零亂狀態,沒有連成線,還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遺憾。例如,對於哲學常識部分的複習,必須根據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絡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來把握。對於每個知識點,學生必須弄清楚“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做***”,做到全面、準確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基礎上,根據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絡,打破章節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識網路,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

  7、突出能力

  一直以來,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只要背會教材上的黑體字就行。從近些年的高考題可以看出,現在考試更加註重能力的考查,而學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輪複習時就應該突出對基本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建立在對知識全面、透徹掌握的基礎上。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審題的訓練,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因此在複習課和評講課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審題,結合學生的答案有針對性評講。

  8、關注時政

  政治是一門與現實聯絡比較緊密的學科,在第一輪複習中,以當年時政為導航,知識性、時政性融會貫通,是貫徹高考命題的宗旨和要求,是提高第一輪複習課堂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如果在高一、高二的教學中,還難免有拘泥教材、灌輸知識的傾向,高三的複習必須站在更高的基點上,理解高考的意圖,體現並貫徹高考命題的宗旨和原則,有的放矢。

  同時,在第一輪複習之前,無論是試題涉及的背景還是高考要求的能力,學生都不瞭解也不具備,必須在高三短短几個月裡突擊強化訓練,這就要求在複習中的每一節課都要做到理論聯絡實際,關注最新的時政熱點,並有意識地逐步培養和訓練相關能力,通過三輪複習一步步接近高考要求,最終取得理想成績。

  9、以考促教。

  認真對待每次考試的命題、制卷、閱卷和講評,尤其是要抓好月考和每次模考。每次考試命題要做到科學有效,思路清晰,意圖明確,亮點紛呈;閱卷做到公平公正,標準統一; 講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特別是注重細節的研究。如學生最大問題是什麼?

  最常見的失誤有哪些?學生錯誤答案從哪裡來?為什麼會這樣答?並根據這些思考注重答題過程和 方法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如何審題,仔細閱讀題乾和題肢,領會命題意圖,使學生答題做到思路清晰,要點醒目,術語準確,書寫規範,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全面提 升學生的應試技能。同時,注重考後錯題更正情況的反饋,善於利用每次考試反省、調整和指導複習。

  高三政治複習的小建議

  1.高三進入專題複習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複習時要以課本為依據,把所有的考點梳理一遍

  ***1***圍繞熱點問題分析思考。應以社會重大時政熱點為中心,多角度、多層次地尋找與其相關的知識點,以便全面地對此熱點事件進行分析說明和評價,提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思路。政治學科是一門具有強烈時代特徵的學科,高考試題必然要反映國家意志,重大時政熱點就必然是高考命題的重要物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說明、評價重大時政熱點,是對應考學生的基本要求。

  ***2***圍繞重點進行攻關複習。第一,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也是高考政治全面複習的重點。因為這些知識是基礎,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而且反覆強調的東西。如物質概念就是哲學大廈的基礎,如何正確全面地理解這一概念,對整個哲學的複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二,當年國內外重大時政熱點與焦點問題是政治高考理論聯絡實際的重點。考生在複習過程中,必須關注一年來發生的重大時政,學會將時政熱點材料與教材中的相關理論掛鉤,實行“對號入座”。

  ***3***主動關注高考新動向。近兩年來,高考政治試題中開放式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考核內容出現較多,考核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合作和創新能力,考核學生思維過程合理性與否等,這又提醒我們要關注高考新動向,同時還要多加訓練。

  2.注重複習方法,腳踏實地取得實際效果

  ***1***在複習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原則”:①順序原則。先看書後練習、先自己做題再核對答案、先自己思考、查閱書本再問老師或同學、先易後難。②適度原則。從量上來講,就是既要有總量的保證,又要有各種題型的練習,尤其不能因為怕寫字,就只做客觀題。③自主原則。不能被動地對待練習,應該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自主地尋找相關練習,加強訓練。

  ***2***複習要突出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實際上,在高三的全年複習中,都要一直貫穿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答題技巧。如果說一輪複習側重微觀知識的掌握,那麼專題複習就要求學生從巨集觀上構建知識體系,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絡,我們教師要精選試題,精講精練,用試題講思路、講方法、講規律,讓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和進步。

  高三政治複習備考的策略

  1.第一階段:知識專題複習***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本階段的主要目標任務是整合知識、構建網路,同時兼顧查漏補缺、鞏固知識。通過專項的整理複習,對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情況進行分析指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按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哲學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塊的理論知識,將其分為十二個專項,引導學生學會梳理基礎知識的把握、對知識點歸納,將原理和知識重新整理,總結考點中類似、相近或相關的知識點,構建知識小板塊,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學科內部的交叉聯絡、考點與時政熱點的聯絡,力求使學生從巨集觀上掌握所學知識,進而使其條理化、網路化、系統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具體做法:***1***每個專題安排兩節課,課堂上老師講5~10分鐘,留下30~35分鐘讓學生思考。課上對規律、技巧、方法、思路進行講解,達到高質量教學。教學並不是教材上的內容簡單敘述,而是對“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一過程的解決。在學生自主把握的時間裡要引導學生複習整理,對錯誤及時改正,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通過自己所寫、自己所思、自己所做來對知識進行掌握,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2***建立主幹網路,紮實基礎知識。檢驗專題複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識是否過關。要重視課本知識,著重構建基礎、主幹、盲點知識結構,重點強調各學科的特點,注重知識的轉化、遷移和運用,要注意總結近五年來高考的高頻高點和冷點,讓學生明白各課各單元高考主要考什麼,自己應該記什麼,做到心中有數。另外,二輪複習中我們仍然要腳踏實地地抓好雙基落實,指導學生對“主幹知識網路”進行構建。因為對主幹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指導學生建成自己的主幹知識網路就可以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個“網”,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全方位地進行全面思考。***3***精選訓練題目,提高訓練效率。二輪複習的效果與考試訓練題的質量以及訓練程度有直接的關係。因此必須樹立通過檢測來強化課本知識的鞏固和落實的理念,重視每週的午測、週考,這就要求教師切實抓好選題、組題、評講的工作。各地來的高考模擬題一定要認真整合、精選,定時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試要求和原則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適應高考對基礎知識、解題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檢驗。

  2.第二階段:題型專題複習***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習方法加強指導,提高學生對資訊進行有效選擇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對不同題型進行歸類整理並總結,專門對事例型、引文型、圖表型、漫畫寓意型、計算型選擇題專項講解和訓練,同時更要加強對體現類、啟示類、意義類、原因類、依據類、措施類等主觀性題目的訓練,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是問題要求的訓練,要仔細審閱相關材料和問題的要求,對問題的規定性條件要更加註意。二是選擇資訊的訓練,要找出準確的關鍵詞,關鍵詞是解題的重要依據和切入點。三是訓練尋找和試題有關聯的知識點,這是答題的基礎。四是訓練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要用合適的專業術語,有條理有邏輯地對自己對問題的知識進行表達。五是注重訓練學生答題的速度,合理對時間進行安排。通過對這幾個方面的訓練,要達到下面的目的:1.有規律地答題,在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某一型別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時,要結合對訓練的檢驗和評價。2.規範性地解題。對待練習題要像對待高考題一樣,作答時要嚴格根據各種試題的標準,規範性地使用政治術語。3.訓練的糾正性。有針對性地對某一方面進行訓練,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缺點進行彌補和糾正。   3.第三階段:時政專題複習***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與任務是以社會重大時政熱點為中心,從經濟生活、哲學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從多方面、多層次地對有關的知識點進行尋找,對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進行分析評價,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熱點事件的發生過程,集合有關聯的教材理論知識,將熱點事件與對知識點的複習過程進行融合,運用知識對熱點進行分析,利用熱點複習知識,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現實中的問題,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對熱點的講解不需要講的太多太詳細,可以通過多次的練習進行掌握。還要儘量把簡明的熱點專題資料發給學生,通過幾個要點把主要問題準確地表達出來即可,這大大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要積極落實社會熱點事件中的關鍵詞語,並指導學生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4.第四階段:迴歸課本,查缺補漏,綜合模擬訓練***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對知識進行檢驗補充,努力克服對難點知識的學習,對重點知識進行加強補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加強訓練解題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試大綱》中所提到的考點為標準,對經常考的知識點進行明確,加強必考點的學習。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學習,並且有目的地對重點知識進行模擬練習。在這個階段,有大量的考試和外來資訊。所以,對複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仔細總結歸納,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精心選擇模擬試題進行專項訓練,但必須告誡學生不能毫無目標地做題,更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這一階段的複習,注重的是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提高學生自主複習的能力。

  具體的方法有:***1***迴歸教材:第一要與考試大綱相結合,要高度重視重點考點和從未涉及考點,以及最新新增的考點。力求掌握的系統性、規範性和完整性。第二對知識主幹反覆複習,實現知識的系統性。要加強梳理網路知識結構,強調從巨集觀上對知識的結構體系進行把握,瞭解有內在聯絡的知識,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使其更加系統化、條理化、系統化,對主要知識以及重點難點扎實掌握,進而使學生的解題方法和應試技巧得到提高,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2***重視熱點知識和重點知識:首先要做到對舊題反覆溫習,做到對規範的思維方法熟練掌握並運用;第二要熟悉課本的關鍵內容。第三要運用教材精心選擇熱點資料。***3***對答題技巧進行訓練,對各種題型的解答模式及規律進行掌握。

  之後,可以用幾天的時間指導學生對知識點加強記憶,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加強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記憶,對錯題要做好筆記並及時整理,鞏固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運用。在學生自由複習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並及時查漏補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考試前要注重對學生應試心理能力的輔導,克服心理障礙,剋制好情緒、保持頭腦清醒,做題時合理安排時間,有步驟地進行答題。通過這些訓練,一定能夠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能夠自如應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