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師教案應該怎麼設計

  寫好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因此,各位老師要特別重視,為了能夠很好的幫助各位老師備課,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數學教師教案設計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1.探索並瞭解“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

  2.經歷舉例、操作***畫圖、度量、拼圖***、觀察、歸納、說理、交流等數學活動,提升學生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

  教學難點: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說明為什麼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一定等於180°.

  作業佈置:課本P34習題7.5第2,3小題.

  教學過程:

  一、探究:

  ***1***同學們,小學裡我們就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於多少度?

  ***2***你能舉例說明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嗎?

  探究一——畫圖、度量、計算

  請每位同學在課堂筆記本上任意畫一個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內角的度數,並求它們的和.

  究二——觀察

  利用幾何畫板中的課件動畫演示***通過拖動三角形的頂點改變三角形的內角***,再次驗證“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

  究三——拼圖

  ***1***問:還記得小學裡怎麼說明“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等於180°”的嗎?

  ***2***請每位同學將課前發下的三角形紙片的3個內角***如圖1***剪開,然後拼在一起,觀察它們的和是否為180°.

  ***3***教師找出如圖2、圖3、圖4等拼法,貼在黑板上,並標上相應字母.

  ……

  二、合作:

  課本P29練一練第1、3小題.

  三、展示:

  例1 已知,在△ABC中,∠A=40°,∠B=∠C,求∠C的度數.

  四、拓展:

  例2 如圖5,AD、BC相交於點O,∠A=50°,∠B=32°,∠C=45°,求∠D的度數.

  五、評價:

  1.在△ABC中,若∠A+∠B=90°,則△ABC一定是__________三角形.

  2.在△ABC中,若∠A∶∠B∶∠C=2∶3∶4,求∠A、∠B、∠C的度數.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設計二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的改革觀。通過教育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強化基本計算能力和歸納的能力,培養其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同時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發現班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後進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差。部分學生在解題時比較粗心,不能很好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不少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於所學知識能較好地應用到解題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學章節的內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八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簡單應用。

  本章重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與簡單應用。

  本章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九章:多邊形。本章主要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

  本章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

  本章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並能作圖,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學生應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相應的數學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為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繼續做好培優工作,並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學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精選習題,精心備課,做好教案,上好新課。

  同時仔細批改作業,作好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認真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原因。2、充分利用先進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設定教學情境,結合日常生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學習和討論,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與規律的總結。

  3、營造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發現的快樂。

  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精心設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繼續堅持課改,開展分層教學,成立互助學習小組,以優帶良,以優促後。

  同時狠抓中等生,輔導後進生,實現共同進步。

  初中數學教師教案設計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足球賽中的淨勝球數,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並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數學思考

  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得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3.解決問題

  能運用有理數加法法則解決實際問題。

  4.情感與態度

  認識到通過師生合作交流,學生主動叄與探索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5.重點

  會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運算.

  6.難點

  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二.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有理數的第三節內容,本節內容安排四個課時,本課時是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本課設計主要是通過球賽中淨勝球數的例項來明確有理數加法的意義,引入有理數加法的法則,為今後學習“有理數的減法”做鋪墊。

  三.學校與學生情況分析

  衝坡中學是樂東縣利國鎮的一所完全中學,學生都來自農村,學生的基礎及學習習慣是比較差。學生對新的課堂教學方法不是很適應;不過,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逐步淡化,而是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及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現在,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和勇於探究的良好學風,學生間互相評價和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已逐步形成。

  四.教學過程

  ***一***問題與情境

  我們已經熟悉正數的運算,然而實際問題中做加法運算的數有可能超出正數範圍。例如,足球迴圈賽中,通常把進球數記為正數,失球數記為負數,它們的和叫作淨勝球數。章前言中,紅隊進4個球,失2個球;藍隊進1個球,失1個球。於是紅隊的淨勝球為

  4+***-2***,

  黃隊的淨勝球為

  1+***-1***。

  這裡用到正數與負數的加法。

  ***二***、師生共同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

  前面我們學習了有關有理數的一些基礎知識,從今天起開始學習有理數的運算.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兩個有理數的加法.

  兩個有理數相加,有多少種不同的情形?

  為此,我們來看一個大家熟悉的實際問題:

  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打平為“0”.比如,贏3球記為+3,輸1球記為-1.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形:

  ***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贏了1球,那麼全場共贏了4球.也就是

  ***+3***+***+1***=+4.

  ***2***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輸了1球,那麼全場共輸了3球.也就是

  ***-2***+***-1***=-3.

  現在,請同學們說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輸了2球,全場贏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場輸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全場輸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全場仍贏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兩隊都沒有進球,全場仍輸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場打平,下半場也打平,全場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們列出了兩個有理數相加的7種不同情形,並根據它們的具體意義得出了它們相加的和.但是,要計算兩個有理數相加所得的和,我們總不能一直用這種方法.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這7個算式,你能從中發現有理數加法的運演算法則嗎?也就是結果的符號怎麼定?絕對值怎麼算?

  這裡,先讓學生思考,師生交流,再由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三***、應用舉例 變式練習

  例1 口答下列算式的結果

  ***1******+4***+***+3***; ***2******-4***+***-3***; ***3******+4***+***-3***; ***4******+3***+***-4***;

  ***5******+4***+***-4***; ***6******-3***+0; ***7***0+***+2***; ***8***0+0.

  學生逐題口答後,師生共同得出

  進行有理數加法,先要判斷兩個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有一個加數是否為零;再根據兩個加數符號的具體情況,選用某一條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時,通常應該先確定“和”的符號,再計算“和”的絕對值.

  例2***教科書的例1***

  解:***1******-3***+***-9*** ***兩個加數同號,用加法法則的第2條計算***

  =-***3+9*** ***和取負號,把絕對值相加***

  =-12.

  ***2******-4.7***+3.9 ***兩個加數異號,用加法法則的第2條計算***

  =-***4.7-3.9*** ***和取負號,把大的絕對值減去小的絕對值***

  =-0.8

  例3***教科書的例2***教師在算出紅隊的淨勝球數後,學生自己算黃隊和藍隊的淨勝球數

  下面請同學們計算下列各題以及教科書第23頁練習第1與第2題

  ***1******-0.9***+***+1.5***; ***2******+2.7***+***-3***; ***3******-1.1***+***-2.9***;

  學生書面練習,四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師生評價。

  ***四***、小結

  1.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2.本節課你有什麼感受?***由學生自己小結***

  ***五***練習設計

  1.計算:

  ***1******-10***+***+6***; ***2******+12***+***-4***; ***3******-5***+***-7***; ***4******+6***+***+9***;

  ***5***67+***-73***; ***6******-84***+***-59***; ***7***33+48;

  ***8******-56***+37.

  2.計算:

  ***1******-0.9***+***-2.7***; ***2***3.8+***-8.4***; ***3******-0.5***+3;

  ***4***3.29+1.78; ***5***7+***-3.04***; ***6******-2.9***+***-0.31***;

  ***7******-9.18***+6.18; ***8***4.23+***-6.77***; ***9******-0.78***+0.

  4.用“>”或“<”號填空:

  ***1***如果a>0,b>0,那麼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麼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麼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麼a+b ______0.

  五.教學反思

  “有理數的加法”的教學,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較快地由教師給出法則,用較多的時間***30分鐘以上***組織學生練習,以求熟練地掌握法則;另一類是適當加強法則的形成過程,從而在此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相應地適當壓縮應用法則的練習,如本教學設計.

  現在,試比較這兩類教學設計的得失利弊.

  第一種方案,教學的重點偏重於讓學生通過練習,熟悉法則的應用,這種教法近期效果較好.

  第二種方案,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探索、歸納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主動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在這節課上不僅學懂了法則,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數學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這種方案減少了應用法則進行計算的練習,所以學生掌握法則的熟練程度可能稍差,這是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但是,在後續的教學中學生將千萬次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故這種缺陷是可以得到彌補的.第一種方案削弱了得出結論的“過程”,失去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能力的一次機會.權衡利弊,我們主張採用第二種教學方法。

  六.點評

  潘老師對本節課的設計是比較好的,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叄與者。的確,新課程的實施給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在新課程中,教學觀念的轉變和課程意識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學不是教“教科書”,而是經由“教科書”來教,新課程給教師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要站在課程標準的角度挖掘教材,把教材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結合起來,寓教於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初中數學教師必讀

2.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感悟隨筆

3.初中數學的教案設計有哪些

4.初中的數學教學教案有哪些

5.初中數學幾何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