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預習習慣應該怎麼培養

  學習數學,有一個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使學習達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養數學預習習慣至關重要。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1.從預習內容上來看,可以先從某一課時著手。每節內容的預習是預習的主要陣地,預習的內容涉及面廣,主要預習的有:

  ***1***主要內容,提煉出重點內容。比如概念、定理、法則等。

  ***2***探究過程,不僅能看懂教材,而且要能說出教材上每步的理由。

  ***3***例題的示範,能通過例題的示範,學會解題格式,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4***練習的鞏固,能通過練習測試自身預習水平。

  ***5***能對例習題進行適當變式,提高聯想水平。預習時不必面面俱到,但應視具體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要求和訓練重點安排預習內容。

  2.從預習的形式上來看,若從空間上來劃分,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兩種預習形式不同,各有特點。課外預習有充足的時間供學生自由支配,充分思考,但沒有教師解惑、釋疑,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厭倦而中斷或放棄,且佔用時間太多。而課內預習,時間較為有限,但因有教師的指導,容易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誘發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集中其注意力去探究知識的實質及內在邏輯關係,從而使學生學習由機械學習轉化為有意義學習,這更加有利於新知識的獲取和長期保持,使學生抑制並克服或消除因學習障礙所產生的焦慮、憂鬱、怨恨、煩惱甚至厭學等消極的心理反應,而將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上。

  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教師預習指導能力的發展。針對這兩種預習形式的不同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的內容合理選擇。例如,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預習習慣的初期,教師可較多地運用課內預習課。選擇課內預習課最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課內預習課還可以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適時進行幫助、指導、督促,讓他們也體會到預習成功的愉悅。

  數學預習方法

  第一步,熟讀教材,瞭解內容。我們學習數學知識是通過數學課本來進行的,課本中把數學知識作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不管是基礎知識還是現實中數學知識的運用,都編與得非常具體。對待課本上的內容,我們應該認真地逐字逐句地去讀,如果走馬觀花、不求甚解,不僅不能把單知識讀明白,還抓不住重點。數學知識一般會有概念、例題、練習等內容。像我們預習的這節課,三角形的定義、高、底等都是概念性的知識,需要背誦。例題1中的問題,是為了揭示這三個概念所設計的。通過熟讀課本,我們自然可以瞭解例題的學習重點。

  第二步,通過閱讀,知難設疑。這個環節就是要講究預習方法,不能死記硬背概念,應該注重理解,弄清楚課本中知識的來龍去脈。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學會思考和分析。看看哪些知識點是難點?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P把這些疑問總結出來,等老師講課的時候認真聽講,做到有目的地去聽課。如果聽課的時候還沒有明白,可以提出來和同學討論,或向老師請教

  第三步,嘗試練習,自主檢測。這個環節主要是對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自我檢測。每個例題的後面都會有練習題,你可以在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把練習題試著做一做。通過練習,就能發現自己預習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印象、鞏固知識,還可以明確課堂上老師講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

  ***一***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定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連結,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預習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路。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路體系。

  ***四***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

1.如何正確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

2.如何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

3.教師教會學生如何預習的方法有哪些

4.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課前預習

5.六種學習習慣的養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