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勢與政策相關論文

  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要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原則及其具體思路,不斷提高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路徑優化

  摘 要 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青年健康成長成才,是這門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新媒體 形勢與政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University Situation and Policy Path Optimization in New Media Era

  JIANG Xiaoguo

  ***Chengd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Abstract How to strengthen university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teaching,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values, so that the youth healthy growt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new media; situation and policy; teaching

  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已經造就了一個“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的新媒體時代。在網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交友與聯絡、瞭解時政與社會、形成自己認識與判斷的重要的方式與工具。因此,充分了解和利用新媒體在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作用,對於正確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新媒體時代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現狀

  1.1 什麼是新媒體時代

  對於新媒體時代的界定,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但對於新媒體,人們有了一個大概的定義: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移動技術,通過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資訊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1.2 新媒體時代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影響

  1.2.1 學生獲取資訊渠道多元化

  在新媒體時代,改變了人們傳統的交往方式,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資訊傳遞更加快捷和多化。大學生群體善於接受新事物,對獲取多元資訊具有很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疑是受多元資訊影響最深最廣的群體。這極大地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大學生的資訊更新能力。但是在新媒體多元化的資訊中,各種資訊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好的壞的都能見到。所以在多元化資訊中,怎麼去辨別資訊,認識資訊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新媒體時代多元化資訊的產生與傳播也必然給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帶來嚴峻挑戰。

  1.2.2 對教師捕捉資訊的能力和水平及自身能力提出挑戰

  資訊的迅捷化與多元化,對於正處於青春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傳播與影響力量。好的壞的資訊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可能造成大學生正面或負面的情緒,以至於產生對社會的過度美好憧憬,或者對社會產生過度挫折感或恐懼感。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在資訊多元的環境中,怎麼捕捉和分析資訊,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對於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資訊捕捉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同時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在完善教學內容與創新教學的方式與方法的過程中,還應提升自我的能力與素質。要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提高教師自身體的能力與素質,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利用各種資訊和條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能力與素質的挑戰。

  2 新媒體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的目標和任務

  2.1 新媒體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的目標

  在新媒體時代,資訊的迅捷化與多元化,使得好的壞的資訊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在這樣的時代,對於正處於青春成長期的大學生來說影響非常巨大。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在新媒體時代有了它的目標。

  新媒體時代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根本目標在於通過對新媒體工具的掌握與應用,對形勢的分析、政策的講解、事件原因的剖析等,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形勢觀與政策觀,幫助大學生增強對形勢與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正確認識國內國際形勢,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社會責任感,使其自覺地珍惜和維護國家穩定的大局,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2.2 新媒體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的任務

  在不同的時期,形勢與政策課的任務有所不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高校學生形勢政策教育的長期任務或根本任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政治觀、形勢觀和政策觀及其方法論原則,幫助學生認清形勢,促進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心和社會責任感,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發學習,健康成長。

  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新媒體工具的掌握與應用,把黨的精神與“中國夢”武裝到青年學生的頭腦,在青年學生中系統地、全面地、深入地開展黨的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正確判斷和黨的所確立的大政方針政策的教育教學,將學生的思想行為統一到黨的所確定的思想理論和決策部署上來,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3 優化新媒體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的路徑選擇

  3.1 課堂教學正規化轉化

  傳統課程教學正規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是由教師進行安排,學生以接受知識為主,對教學資源的要求相對簡單,教師所接受和講授的知識不超出書本範圍。   但隨著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傳統課程教學正規化已不能適應現在需要,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的正規化。任課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和教學方法多樣化。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手機以及電子技術、資訊科技、自動化技術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和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師生平等、教學相長,從而提高新媒體時代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

  3.2 教師素質的提升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路、手機、微博已成為大學生獲知資訊、瞭解事件動態的第一平臺。而他們獲取量和獲取速度甚至遠超於教師。因此,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良好的文化修養和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還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新媒體時代面對紛繁複雜的資訊,轉瞬即變的形勢發展,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判斷國內外時局及黨的大政方針,作出科學、合理的分析,以理服人,透過現象看本質。

  3.3 教學內容的時效性與貼切性

  3.3.1 教學內容的時效性,不迴避現實問題

  增強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內容的時效性,不迴避現實問題。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時效性要強,內容必須“新”,及時利用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進行有效的教育,不能拘泥於教材和計劃而不與實際結合。要及時將教材的理論性、系統性與形勢的可變性、時效性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滿足學生及時瞭解形勢與政策的需要。而且要敢於講真話,不要一味迴避現實問題,結合現實講理論往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3.3.2 課堂內容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

  在新媒體時代,教師應以開放心態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資訊選擇與資訊分析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並在教學方法上儘量採用討論與交流的方式,啟發學生並引導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理性的思考,給予正確引導,以此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吸引力。

  3.4 提高網路監管力度,優化網路傳播媒介

  3.4.1 加強理論引導和政策宣傳力度,減少網路資訊傳播對大學生的誤導和傷害

  在新媒體時代,面對紛繁複雜的網路資訊,大學生容易被誤導和傷害。因此,形勢與政策課應發揮課程本身的優勢,通過對當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國際關係等問題的分析,引導大學生不相信、不傳播、不擴散有害資訊,儘量減少網路資訊傳播對大學生的誤導和傷害。同時,加強道德觀與政治觀的正面引導,全面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3.4.2 通過修改相關條例,加強國家層面的監管

  2000年9月公佈施行了《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2012年6月公佈了《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修訂草案***》,2013年7月公佈了《電信和網際網路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規定》,2013年9月施行了《電話使用者真實身份資訊登記規定》。這些辦法與規定,從一定程度上對資訊的傳播和個人資訊保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想要很好的對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進行管理,對個人資訊進行保護,還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從立法的角度來進行管理與保護。研究制定出臺如:《網際網路管理法》、《手機媒體服務管理法》、《資訊保安法》等相關法律,明確網路與資訊保安法律的基本原則,明確各類主體的基本權利、義務和責任,從立法的角度,來加強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 江玉石.“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構建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15***3***.

  [3] 施萍,黎海燕.《形勢與政策》專題教學中教師素質結構淺析[J].考試周刊,2013***21***.

  [4] 李斌雄.試論高校學生形勢政策教育的目標和規格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0***.

  [5] 沈賀.網路資訊傳播對形勢政策課教學的影響與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12***.

  範文二:關於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的一些思考

  摘要:《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但是,與黨和國家對這門課程高度重視不協調的是,高校學生對這門課程認識上存在誤區,學習積極性不高,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

  關鍵詞:高校;形勢與政策

  一、目前《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很多學生認為,專業課才是他們學習的重點,《形勢與政策》課不重要,因此在學習時間安排上,受到專業課程的擠佔,反映了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的尷尬處境。

  2、缺少相對穩定的教材體系,教學難度大。《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要緊跟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時事性強,變動頻率高,要密切聯絡實際,並且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相關知識。但該門課程到目前為止一直沒有固定的教材體系,教學大綱、教學資料和教學要點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社會熱點和難點而定,增加了教學難度。另外,我們在進行課堂講授和專題講座時也沒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藍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質量。

  3、考核方式存在缺陷。目前,我們對於《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多采用撰寫小論文的做法。學生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上交一篇已給定題目或自選相關題目的小論文即可。這篇小論文如果是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在加上自己認真的分析研究寫出來的,確實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和實踐創新能力。但是這種考核方式只注重了結果,忽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和知識積累,而且它過高地估價了學生的誠信度。因為有相當多的學生是從網上查詢資料,隨意拼湊一篇小論文矇混過關,有些論文連下載的痕跡都未清除乾淨,抄重的小論文也比比皆是。

  4、側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缺失。《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內容緊隨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但目前該門課程的主要方式是課堂講授、專題講座、形勢報告會,只注重了理論教學,缺少讓學生參與的社會實踐環節。

  二、改進《形勢與政策》課堂教學的建議

  1、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意義。通過形勢與政策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水平、辨別分析能力。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修養;有助於大學生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面臨的時代特徵和外部條件,以及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明確其所擔負的歷史使命,激發他們的時代緊迫感和社會責任感,自覺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力量;能夠引導大學生了解和把握當前國際形勢與國際關係的狀況及發展趨勢,瞭解我國的對外政策以及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瞭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任務和發展成就。有助於提升廣大青年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之客觀、冷靜地看待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能夠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主流與支流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方向,能夠讓青年學生真正明自社會的進步和暫時的矛盾決不是對立的,歷史總是在曲折中前進。此外,還會增強大學生愛黨、愛國的信念和對政府的信任,從而增強大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因此加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意義重大。

  2、努力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高校應鼓勵教師努力提高理論水平,重點選拔一批有潛力的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努力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與此同時高校應鼓勵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積極申報科研、教改專案並給予一定的經費配套支援,以專案建設帶動理論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團隊的形成。教師自身ye 要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網路知識與能力,以更好地服務於學生。過去,學生的知識多數來自於任課老師的講授,來自於課堂教學,教師是權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掌握的資訊量不比教師少,渠道越來越寬泛,師生資訊地位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網路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調查顯示,學生們70%的資訊來自於網上,可以說大學生們每日必網、無網不在。社會輿論集散於此、敵對勢力和反對勢力也同樣覬覦於此。網路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供了新手段、拓展了新空間,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也一定要佔領這一教育平臺。教師要利用網路的無界性、便捷性和無時限性,拓展課堂教學的寬度和深度,讓形勢與政策的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以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 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可以通過網路平臺、教師工作室的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網路平臺上師生可以共享教學資源,可以獲取課外閱讀資料,進行資訊釋出和進行互動交流。

  3、改進教學內容、模式及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可採用的辦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構建以創新為基點的雙向互動的教學思維模式。在課堂教學的組織中為學生設計科學探索問題的情境,針對當前國際形勢與國際關係的狀況、發展趨勢以及當今社會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突破以教師為主體的單向灌輸的思維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切實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運用現代技術,更新教學手段。積極探索多媒體教學在形勢與政策教育課中的作用和效果。當今時代,年輕的大學生熱衷於現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高度物質文明生活。上網瀏覽獲取資訊,已成為他們瞭解社會、認識世界的一種主要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圖文並茂,為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聲頻、視訊以及影象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大大彌補傳統教學的單一性缺陷,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與吸引力,從而使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4、加強教材建設,統一教材,完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是課程體系完善和規範的前提和基礎,有了教材,才能使教學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在教學的環節和過程中開展教學研究。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內容處在不斷髮展變化中,教材適用時間很短,這就給教材編寫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教材要與時俱進、實用,應該根據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特點,構建教材體系,成立由授課教師組成的中心備課組。中心備課組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在學習每個專題前編寫出專題輔導材料,及時送到學生手中。

  5、嚴格考核制度,提升教學效果。形勢與政策教育課具有知識性、時效性、現實性等特點,決定了該門課程的考核制度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應該是多角度的,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靈活運用考核方式,既不能對現有的考核方式一棒子打死,全盤否定,也不能用一種固定的萬能的考核模式。應根據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的特點,大膽探索其考核方式,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圍繞《形勢與政策》課的某個內容,結合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以閉卷形式寫一篇小論文,這樣可有效防止學生抄襲、體現考試的公平公正;也可以讓學生在上完《形勢與政策》課後,親身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真情實感,再開卷寫小論文或心得體會,這種方法可有效地培養和鍛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的特點,運用學過的資訊科技,製作出以《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內容為主的“精彩一課”教學課件作為該課考核成績,這樣能推動學生主動地學習和查詢資料,寓教於樂。

  參考文獻

  1.王國忠.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的創新思考].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2.周亞東.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應體現靈活性,增強實效性[j].教學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