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養牛正確的飼養方法有哪些

  牛是農村常見的牲畜,那麼牛應該如何飼養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養牛正確的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養牛正確的飼養方法

  牛的選擇

  青年母牛作為受體牛準胎率高於經產母牛。青年母牛作為受體牛的具體標準為:應在15月齡以上,體高在125釐米以上,無傳染病,中等膘情,體況良好,體重300公斤以上。

  經產母牛作為受體牛應有兩個以上正常的發情周期,應在產後 70天以上,無繁殖系統疾病,無傳染病***特別是布氏桿菌病***,身體健康,膘情在七成以上***如按五級膘情分級,應在三至四級為宜***;同時要求產犢效能和泌乳效能良好,無流產、難產史。屢配不孕或胚胎移植兩次未孕者不能作為受體牛。

  對於預選的受體牛應進行直腸檢查,如果查出異性雙胎的母牛,先天性無子宮角或子宮頸閉鎖、陰道發育不全等的母牛,均不能作為受體牛。

  對於新購進的受體牛或配種時間小於兩個月的牛,無法確定是否懷孕,不應作為受體牛對其用藥處理,應飼養兩個月進行妊檢後再決定是否使用,以免因使用藥物導致流產,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且影響下一次的利用。

  牛的飼養管理

  1.引進受體牛後的飼養管理

  ***1***做好牛的驅蟲工作。檢查牛有無寄生蟲病,同時對牛進行驅蟲。可選擇伊維菌素、伊維速克等可同時驅除體內外寄生蟲的藥物,按說明書上的藥量和用法用藥,間隔7~10天進行第二次驅蟲。

  ***2***做好免疫防疫。隔離觀察15~20天后,按牛隻的體重或年齡接種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間隔4~6個月再接種一次。免疫接種疫苗時注意:嚴格按疫苗的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方法和劑量進行,嚴禁使用過期、失效的藥物和超劑量用藥;免疫注射過程中要做到一畜一針頭,防止交叉感染。

  ***3***創造良好的飼餵環境。由於長途運輸、氣候和環境等發生變化, 牛隻會有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引入後14天內是應激反應高峰期,若管理不當,牛隻很容易出現不同方面的疾病,會延長牛隻對新環境的適應期和空懷時間,浪費飼料,增加飼養成本。為此, 要掌握牛的飼養管理規律,儘量減少應激反應,使其儘快適應新的環境,要讓新引進的牛隻有一個安靜、清潔的環境,保證充足的飲水,但第一次飲水切忌暴飲,飲水量控制在15公斤以內,間隔 3~4小時後改為自由飲水。6小時後開始在運動場補飼乾草,第二天再上槽補飼青儲飼料。

  ***4***抓好牛的膘情。在牛引進最初的15天內,飼料儘量與以前的相似,之後要按照牛本身營養需求制訂飼餵方案,使牛儘快恢復膘情。同時,飼養人員要儘快摸清每一頭牛的習性,提高人畜親和力,搞好飼養管理。經過大約3個月的適應期,受體牛就可進行胚胎移植了。

  2.移植前受體牛的飼養管理

  受體牛應單獨組群飼養,保持環境相對穩定,避免出現應激反應,設立具有足夠空間的運動場,保證牛隻必要的運動。合理配製日糧,保證受體牛的正常營養需要量。運動場要設飲水槽,保證足夠的新鮮清潔飲水。嚴禁飼餵發黴變質、冰凍的飼料。受體牛在移植前6~8周開始補飼,保持日增重 0.3~0.4公斤。此外,最好移植前15天開始每天補飼1公斤胡蘿蔔或注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針劑,並補充硒、鋅等微量元素。

  3.移植前受體牛的準備

  ***1***做好受體牛的集中選擇,受體牛按照胚胎移植數量的150%提供,提前60天以上進行檢疫和防疫。

  ***2***受體牛應在15月齡以上,中等膘情,體況良好,體重300公斤以上。受體牛為經產牛應在產後70天以上,生殖系統良好,無繁殖和其他疾病。

  ***3***按照要求進行飼養、驅蟲、免疫、抓膘、試情等工作,保證受體牛正常飼養,使受體牛處於良好的營養狀態。選中的受體牛須具備耳號、品種和顏色記錄。建議每頭受體牛打兩個相同的耳標,以避免耳標丟失造成胚胎移植犢牛出生後無法查清胚胎系譜檔案,給育種工作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4***在受體牛胚胎移植前後必須嚴格管理,避免受體牛生病、丟失、死亡等情況出現。

  ***5***做好日常受體牛的健康保健和發情觀察、監測,並按照要求做好記錄。

  ***6***在胚胎移植15日前,按照要求完善胚胎移植場地,包括照明、保溫、消毒、操作檯、保定架、工作室等相關設施和常規藥品,保證胚胎生產和移植順利進行。

  ***7***在胚胎移植工作60天前對受體牛做好各項防疫工作,從胚胎移植前60天開始算起,不得對受體牛進行任何***包括疫苗注射等***防疫措施。

  牛的飼養方式

  一、放牧飼養

  牧飼養是一種利用飼草資源、節約精料、節省人力、成本低廉的飼養方式。我國廣大牧區、半農半牧區及擁有草山、草坡、灘塗條件的農區,都可採取這種形式飼養奶牛。

  優點

  1、牛可以吃到百樣草,有利於滿足其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

  2、空氣新鮮,光照充足,有利於牛群保健;豐富的日光浴,有利於面板維生素D的形成,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從而有利於骨骼的鈣化和牛體的生長髮育。

  3、運動充足,有利於增強牛隻體質。

  4、既利用了營養豐富、廉價的天然飼草,又節省了勞力,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缺點:放牧飼養受季節影響較大,在冬季枯草期常會發生草不夠牛吃的畜草矛盾。因此,該法需要與草場改良、貯草越冬和補飼精料措施相結合,採取放牧加補飼的飼養方式,才能使牛安全越冬和收到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舍飼飼養

  舍飼飼養就是完全在圈舍內進行飼養。這是城鎮近郊、土地面積有限的農區和封山綠化的地區多采用的一種飼養方式。

  優點

  1、繁育效果好

  由於舍飼飼養圈舍條件較優越,全年飼草飼料供應較均衡,加之繁育管理的科技含量較多,集約化或半集約化程度較高,因而使所培育的奶牛生長髮育好,產奶效能高,特、一級牛比例大,群體水平佳,繁殖率、出欄率、週轉率都較高,飼料報酬顯著。

  2、便於管理

  舍飼養牛便於採用科學繁育和管理的先進技術,利於開展較深層次的養牛科研、生產、示範和推廣工作。

  3、避免了“靠天養牛”的弊端

  避免了“靠天養牛”難以扭轉的惡性規律放牧養牛時,冬春季節氣候嚴寒、多變以及漫長枯草期營養不足,加之放牧又消耗體能,易使牛發生“既吃不飽又飽瘦了”的現象;夏季酷熱,同樣會掉膘,以致千百年來形成牛隻“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難以扭轉的惡性生產規律。舍飼養牛則可使牛隻在短期內持續增長,減少慶病與死亡,加快週轉,且全年任何時間都可提供產品。

  4、有利於生態農業建設

  舍飼有利於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林、牧各業協調發展。陝北人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要擴大綠色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存環境、發展農業生產、繁榮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群眾,就必須建設生態農業;要建設生態農業,就必須封山禁牧;要封山禁牧,就必須舍飼養牛”。“退耕種草,舍飼養牛”,既是黃土“被子”的生態農業建設的需要,又是老百姓要“票子”的農民群眾增收的需要。這既是陝北地區,又是我國西北部類似地區建設生態農業、再造秀美山川、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之一。

  5、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舍飼養牛為千家萬戶少養精養、積肥增產、利用輔助勞力開展副業養牛、增加收益提供了機遇。同時,舍飼養牛的管理定額在有條件大發展的地區,隨著機械化、自動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高,每個勞動者的生產效益也將成倍甚至十多倍、幾十倍的優於放牧養牛而顯示出來。

  缺點:運動少,體質弱、食慾差、採食量少,常因舍內通風不良、潮溼引起疾病。

  三、半放牧半舍伺飼養

  優點

  1、最佳飼養方式

  這是奶牛的最佳飼養方式,常見於農區和半農半牧區,特別適宜於犢羊、青年牛的培育和種公羊的飼養。簡易羊舍建在鄰近牧區和交通方便的地方,放牧回來後補飼精料,夜間新增乾草。

  2、促進牛的健康生長

  半放牧半舍伺飼養方式,牛隻營養全面,運動充足,光照豐富,節省草料,體質健壯,能獲得高產穩產。

  3、適用範圍較廣

  在有些地區,根據四季牧草生長的特點,在青草期實行放牧飼養,在枯草期實行舍飼飼養,採用半放牧半舍飼也是可行的。

  缺點:不太適用於大批量牛群。

  四、系牧詞養

  系牧又稱拴牧或牽牧,就是用長繩把牛拴在有草的地方,讓牛自由採食,多見於農區沒有專用放牧草場的地區。這些地區地少人多,土地多用於生產糧食。奶牛在農區的飼養量很大,以農戶飼養為主,常用繩索控制牛隻於河渠兩岸、路邊、田邊、村邊或房前屋後。系牧飼養方式特別適合於農區飼養奶牛。

  優點:採食各種雜草,不佔用專門勞動力,飼養成本低。

  缺點:如果細節方面不注意,容易引起事故,例如,在龍頭和繩子之間一定要有轉環,以防扭斷繩子。

  牛的飼養管理方法

  母牛妊娠後,不僅本身生長髮育需要營養,而且還要滿足胎兒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和為產後泌乳進行營養蓄積。母牛懷孕前5個月,由於胎兒生長髮育較慢,其營養需求較少,可以和空懷母牛一樣,以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少量精料。如果有足夠的青草供應,可不喂精料。

  母牛妊娠到中後期應加強營養,尤其是妊娠的最後2~3個月,應按照飼養標準配合日糧,以青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滿足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營養需要。蛋白質以豆餅質量最好。棉籽餅、菜籽餅含有毒成分不宜喂妊娠母牛。礦物質要滿足鈣、磷的需要,維生素不足還可使母牛發生流產、早產、弱產,犢牛生後易患病,再配少量的玉米、小麥麩等穀物飼料便可。

  同時,應注意防止妊娠母牛過肥,尤其是頭胎青年母牛,以免發生難產。妊娠母牛的管理。母牛在管理上要加強刷拭和運動,特別是頭胎母牛,還要進行乳房按摩,以利產後犢牛哺乳。舍飼妊娠母牛每日運動2 h左右。妊娠後期要注意做好保胎。與其他牛分開,單獨組群飼養,嚴防母牛之間擠撞。雨天不放牧,不鞭打母牛,不急趕母牛,不讓牛採食幼嫩的豆科牧草,不在有露水和霜凍的草場上放牧,不採食黴變飼料,不飲髒水和消冰水。

  犢牛飼養管理

  初乳要早喂、喂足。犢牛出生後第1次初乳應在0.5~1 h內餵給,量要喂足,喂2 kg,3~4次/d,1.5~2 kg/次,日喂量佔體重的15%。初乳為母牛產後5 d內的乳汁,營養豐富,並含有豐富的母源抗體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對初生犢的營養、消化、胎糞排出、增強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母牛產後1 h內初乳的抗體含量最高,犢牛胃腸吸收抗體的能力最強,24 h後失去利用抗體的能力,要注意初乳的質量。為促進瘤胃發育,犢牛應提早採食青綠多汁飼料和精料。否則,生長髮育受阻。哺乳期6~7個月,即6~7月齡斷奶。為促進瘤胃發育和補充養分,犢牛應提早採食青粗飼料和精料,並隨著採食時的增加,保證充足的飲水。我國牛的地方品種,產奶量都不高,肉牛純種雜交所生1代***犢牛,由於體重較大和增重較快,母牛奶量更是顯得不足。

  若延遲斷奶時間,不僅不能對犢牛提供更多奶量,而且母牛泌乳後期正值秋季,進入枯草期,既影響母牛養分機體和胎兒的沉積,也影響犢牛對粗飼料的採食量。因此,在目前情況下,應適時斷奶,斷奶後公母立即分群。春犢斷奶正值初冬,全靠天然放牧,難以達到營養需要,再加之多數地區實行封山禁牧,最好實行圈養。這就要求要按照自己的飼養量,準備充足的越冬飼料。有條件的備足青貯飼料,使家畜有良好的優質飼草料,保證安全過冬。因此,要保證粗飼料質量和供給,如青貯、優質乾草、甜菜渣等,再補飼少量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