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育孩子自己睡覺

  父母適當的放手讓寶寶自己睡,才有助於培養他的獨立性,避免過於依賴。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教育孩子自己睡覺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自己睡覺方法

  1.找出孩子不願意自己睡覺的原因。當夜幕降臨時,他會害怕什麼東西出現嗎?他是想以此獲得家長的關注嗎?是不是有你沒注意過的噪音影響他睡眠?是不是他的臥室太暗了?他是不是不喜歡自己的床或者其他床上用品?發現問題後,及時找到對策,就能進行下面的步驟了。

  2.給孩子一些上床前的程式或者“儀式”。比如上床前,你可以給孩子洗個澡,給他講一個故事或唱一首歌。做這些事情可以讓他明白睡覺的時間到了,他們的思維就會習慣於此。

  3.給一些“保護”幫助他們度過黑夜。有些孩子如果知道有可以依賴的保護時,會表現得更好一些。比如,你可以給他一個大娃娃,作為他睡覺時的朋友,告訴他娃娃可以在晚上守護他。

  4.給臥室加盞小夜燈。有些孩子特別怕黑,不妨在他們的臥室裡多加一盞小夜燈。

  5.多點耐心。或許在開始的前幾夜,你的努力不會有成效。在孩子真正可以安心地獨自睡覺之前,要堅持之前的努力,千萬不要中斷。

  成功訓練寶寶自己睡的祕密

  Tip 1做好改變的預備

  當孩子跟父母同睡時,他還沒有預期何時要離開父母、自己一個人睡。因此,欲進行獨睡訓練前,必須先告知孩子接下來的生活將會有一些改變,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並口頭鼓勵孩子:「自己練習獨立睡覺是長大的表現」。

  Tip 2佈置自己的房間

  幾乎所有孩子都期待擁有自己的房間,並能自行佈置。因此,當孩子的年紀夠大,可由他佈置喜歡的房間風格,例如:他想放哪些東西、床上想擺娃娃或小毛毯等,由他決定。「從某程度來說,佈置房間也讓寶貝們具有掌控感,學習自我負責。此外,儘可能讓臥室變得有趣,讓孩子樂於接受這個新改變。」

  Tip 3建立就寢的習慣

  睡前可設定屬於自己的睡前活動,像是洗完澡後聽爸媽說故事、喝杯睡前牛奶、刷完牙後即準備上床睡覺。讓孩子習慣屬於自己的睡前模式,知道做這些活動即是預備睡覺了,讓他們較安靜愉快的準備。而此時,父母不宜讓孩子進行動態或太激烈的活動,以降低睡前身體狀態的干擾。

  Tip 4正向肯定的鼓勵

  如果孩子可以一個人睡一晚,第二天起床時爸媽記得實時給予鼓勵,肯定孩子自己睡覺的勇氣,並多給予正向的增強。鼓勵孩子已經是漸漸長大的小哥哥、小姊姊了。

  獨睡的好處

  1.呼吸新鮮空氣

  寶寶跟大人一起睡時,大人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寶寶大腦發育需要大量氧氣,若處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寶寶容易因為大腦氧氣供應不足而導致睡眠不穩定,造成半夜容易驚醒,進而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

  因此,讓寶寶自己睡,其周圍的空氣會比較清新。另外,提醒:「當家長與寶寶同睡,也可讓寶寶與家長保持一小段距離,這樣對寶寶也會比較好。」

  2.改善睡眠質量

  父母和孩子同睡時容易互相影響。有些大人較敏感,可能寶寶一動,就立刻醒來,甚至久久無法入睡。若家長的睡眠習慣不佳,還可能在翻滾時壓到寶寶,導致寶貝受傷甚至窒息情形;甚至也曾發生家長蓋被子時不小心悶住孩子的頭部,造成孩子窒息情況。

  3.降低疾病傳染

  成人所接觸的事物與環境較複雜,即使很注重清潔,仍不免從外帶回病菌。也許成人的抵抗力比較好,不會表現出不適反應,可是睡在一起時,有可能無意中將病菌傳染給寶寶。由於寶寶的抵抗力還很弱,容易因此被感染而生病。

  4.培養獨立性格

  可以藉著訓練孩子獨睡來培養他的獨立性格,比較不會「黏」媽媽或出現分離焦慮的情緒;再者,當孩子不需要人陪睡時,他想何時睡覺都可以,較不會出現一定要人陪伴的依賴感或恐懼感。此外,若家長因為工作不在家,孩子也不會因為害怕而無法單獨睡。

  5.擁有私人空間

  孩子自己睡一個房間時,能夠擁有自己的床鋪與獨立空間,並在無干擾的情況下能擁有較充足睡眠。孩子如果精神飽滿,情緒亦會相對穩定,對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建立與專注度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