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加強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其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那麼要怎樣讓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一、樹立榜樣,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身教重於言教。在體育教學中一個動作反覆強調多次所取得的效果可能遠遠比不上教師的親身示範,對於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如果教師不熱愛體育活動,上課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平時也不注重體育鍛煉,沒有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那麼如何來教育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呢?因此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教師必須要做好表率,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首先,熱愛體育事業。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熱愛教育事業。體育教師要熱愛體育,熱愛教育工作,將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熱愛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一起展開自主學習,與學生一起進行體育訓練。

  其次,具有紮實的體育知識,打鐵還需自身硬。體育教師要具有紮實而寬廣的體育知識,要熟悉與瞭解各種體育專案,能夠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這樣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才能以良好的教師形象來吸引學生、帶動學生。

  再次,有良好的鍛鍊習慣。教師要積極鍛鍊身體,積極參與晨練等,不論嚴寒酷暑都要堅持,這樣教師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對學生產生影響,使學生耳聞目睹,從而加強養成教育,讓學生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

  二、激發學生興趣,發揮興趣的牽引作用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動力。在體育活動中如果學生不感興趣,就會產生消極怠慢情緒,就會把體育活動當做繁瑣而勞累的任務,這樣不利於學生習慣的養成。相反如果學生對體育活動感興趣,那麼就不會把這當做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就會產生正面的情感效應,學生就會從內心產生認可,這自然也就會發展成學生的一種自覺化的行為,成為一種習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如對於排球的墊球的訓練,我們可以組織多樣的訓練方式,在學生個體間展開比賽,看誰是最終的獲勝者;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訓練,看哪個小組的達標率最高等。這些富有競爭性與合作性的活動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與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了運動的樂趣,自然會堅持下去,而逐漸成為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部分。

  三、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新世紀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新課程提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的體育教學目標並不只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培養自學自練能力,養成自我鍛鍊的良好習慣。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是為了不教”。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的教要讓步於學生的學,要以學生的學來決定教師的教,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我們可以通過適時指導來幫助學生在知識的系統性與動作的規律性間建立直接聯絡,讓學生在積極的練習中主動思考,逐步將其內化,從中悟出學習與訓練的方法。這樣的學習與活動給予了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與選擇權,再也不是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學習與訓練。這樣的環節設計更符合高中生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能力,更能激起學生學習與活動的動力,發揮學生的體育潛能,讓學生真正掌握體育學習與鍛鍊的方法,這樣也就掌握了體育的精髓,從而為今後的自覺學習與鍛鍊打下基礎。

  四、發揮激勵性評價的推動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有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的努力。”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運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享受體育鍛煉的樂趣,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繼續鍛鍊強烈意識,形成長久穩定的學習動力,長期堅持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往以是否達標為體育評價的唯一方式,建立科學有效的多元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全過程與全方面,鼓勵學生勇於面對、敢於挑戰,勇攀高峰,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的激勵與推動作用,以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生更大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與動力參與到今後的體育活動中來,在活動中養成習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挑戰,當學生灰心時幫助學生重拾信心,讓全體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關注、期望與期待,強化學生的成就感與愉悅感,推動學生養成自覺鍛鍊的良好習慣。

  總之,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對此我們不能急於求成,要有長期的準備,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將習慣的培養滲透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