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創業的故事

  創業不容易,可能99%的公司都會在殘酷的社會中死掉。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陳少軍和吳繼明:大學生廢舊手機中煉黃金

  從功能機到智慧機,手機市場歷經多次“換機潮”,每年被淘汰丟棄的廢舊手機成為汙染環境的隱形“殺手”。殊不知,廢舊手機也是一座富礦,湖北大學環創團隊的4名成員就從廢舊手機中煉出了黃金,近日還獲得了20萬元天使投資。

  舊手機裡藏“金”

  這個專案有做頭

  環創團隊成員,湖北大學2013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陳少軍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更新換代越來越快,日常生活中他發現,很多人對如何處理閒置的舊手機感到頭疼。

  而做過近2年手機代理和二手手機買賣的同班同學吳繼明卻認為,這些令人生厭的電子垃圾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為,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一項資料顯示,經過加工提煉,6700部廢舊手機可以產生700克至1400克黃金。

  去年11月,通過市場調查和實地走訪,陳少軍和吳繼明發現,目前廢舊手機回收渠道主要依靠街頭小販和廢品站回收。“一邊是每年數以億計的廢舊手機,一邊是不飽和的回收市場,讓廢舊手機煉出‘金’應該不是夢。”二人一拍即合,打算從廢舊手機中“掘金”。

  門外漢找來技術支援

  O2O收手機潛心“鍊金”

  為了弄清專案的技術難度、市場可行性和落地可行性,兩個體育專業的學生成了化學院和商學院的“常客”。後來,他們結識了化學化工學院2011級學生劉建鬆,並請到了化學化工學院的陳懷俠教授提供專業技術支援,團隊就這樣組建起來。

  據介紹,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對18部手機的主機板部分進行提煉,通過與化學試劑進行反應和生物技術處理,1公斤的手機主機板中大約可以提煉金0.28克,銀2克,銅100克,鈀0.1克。大約25部廢舊手機可以提煉出1克黃金。

  “我們提煉出的黃金純度達99.95%,銅可作工業用銅。目前專案處於投資對接階段,我們正在加緊研究和改進提煉技術,提高提煉效率。”劉建鬆說,在前期技術和提煉工廠方面,他們還取得了武漢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援,並在回收渠道方面與電信達成合作協議。

  近日舉行的“武漢光彩·促進創業創新公益活動暨Top Doer全球創業周創業孵化行動”中,他們的“鍊金”專案獲得20萬元天使投資。陳少軍說,目前團隊正加緊籌建自己的網上舊手機回收站,以O2O模式打破傳統舊手機回收格局。

  2:3個80後女大學生開跑腿公司創業

  80後創業,創新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近日,在福州羅源就有這樣一家貼心便民的“跑腿公司”,高溫難耐的天氣裡,如果你懶得出門,輕鬆打個電話,就有人幫你代勞,怎不讓人心動?公司的老闆是3名青春靚麗的80後女大學生,不少客戶親切地稱她們為美女版“羅源合夥人”。

  2013年7月26日,記者走進這家跑腿公司,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成服務檯、倉庫、休息室等,客服人員正在繁忙地接聽顧客電話。公司合夥人之一的葉彩英笑著說:“這就是我們的總部,目前公司剛起步,我們有3名客服人員,2名工人負責為顧客跑腿。”

  葉彩英告訴記者,3年前她去浙江遊玩,從朋友口中聽說當地有“跑腿公司”,如果懶得出門,只要打個電話就有人代辦,十分方便。她頓時來了興趣,深入瞭解後,覺得很有市場前景,當時就萌生一個想法:如果在羅源也辦一家這樣的跑腿公司,肯定不錯。由於那時有工作在身,這個想法只好擱淺了。

  然而夢想的火苗並沒有熄滅。去年底,葉彩英回羅源,與朋友連小舟、葉麗琴商量創業意向時,她再一次提起這個想法,大家一拍即合。說幹就幹,3個閨蜜成為合夥人,具體分工後,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前期準備工作。

  她們開始奔走在羅源的大街小巷,有的詢問同城送件情況,有的親自跑城區各條路線計算路程時間,有的向市民開展問卷調查。長時間的勞累奔波,她們原本白皙的面板晒得黝黑,體重更是暴減。有一次,葉彩英在騎車跑路線時還不小心摔傷,父母見著心疼,就勸說她別幹了。可是她並沒有因此退縮,傷還沒痊癒就和夥伴投入工作中。

  經過幾個月的市場調查、宣傳營銷等前期準備,今年7月18日,公司終於正式運營。開業以來隨著高溫的來臨,市民的需求量漸增,業務量逐日攀升。為了保證24小時給市民提供便利,她們幾乎每天吃住在公司,節假日也不例外。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也有不少快樂的小插曲,“我們還當了一回紅娘呢!”連小舟饒有興趣地說,客戶林先生由於性格靦腆,想通過“跑腿公司”向心儀的女生髮起追求攻勢。每天下午,林先生總會打來電話,要求送飲料或水果給在某商場工作的黃小姐。頭幾次,黃小姐收到東西並不以為然,直到第五天,她的芳心終於被打動,羞澀地對跑腿人說:“你讓他明天自己來吧。”目前兩人已經成了一對甜蜜的戀人。

  葉彩英坦言,創業夢想路上雖然遇到不少艱辛,但面對未來她們信心滿滿。下一步,她們打算在做好羅源城區業務的同時,逐步擴大鄉鎮區域業務,並增設房屋裝修等業務,給更多人帶來生活便利。

  3:陳銳聰:大學生返鄉創業賣燒雞開橫瀝燒雞主題農家樂

  近年來,山清水秀的橫瀝鎮在發展綠色經濟的驅動下,陸續上馬新能源專案和觀光休閒旅遊專案,發展成為一個外美內秀、宜樂宜遊的小鎮,吸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陳銳聰,這個生在深圳、長在深圳的80後,就難捨家鄉祖傳祕製燒雞風味,帶著一身好手藝回到橫瀝創業。

  祕製燒雞香飄四里,陳銳聰開起了燒雞主題農家餐館,藉著家鄉的好山好水好資源,敲響了農家旅遊算盤。

  祖傳祕製醃雞粉流傳上百年

  說起祕製燒雞的做法,實在的陳銳聰直說“很簡單”。宰好生雞,抹上醬油和祖傳祕製醃雞粉,放到烤爐裡烤上25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如此簡易,難道人人可做?其實陳銳聰口中的“簡單”實則不易。從選雞開始,陳銳聰就數次更換雞種,從黑鳳雞到廣黃雞等,最後決定使用本地產的三黃雞。“要自己買雞種來養一段時間,肉質才韌。”幾個月的選雞種折騰,陳銳聰笑說自己都可以開養雞場了。

  最讓人好奇的是祕製醃雞粉。這就說來話長了。陳銳聰的太爺***爺爺的爸爸***、爺爺都是仍圖橫瀝一帶有名茶樓的大廚,祕製醃雞粉創自其太爺,歷經百年流傳,最終到了第四代傳人陳銳聰手中。

  “我父親這一代沒有做廚師了,他早早就在深圳安了家。”陳銳聰說,但父親並沒有讓這個祖傳寶貝斷代,父親一直愛下廚房展露兩手,耳濡目染的陳銳聰從小就愛烹飪,“接檔”祖傳燒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精心挑選沙姜、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一系列配料,細細研磨至近乎白色的粉末……經過祕製醃雞粉的醃製,新鮮出爐的燒雞將調料味集中在表皮,使不肥膩的三黃雞皮酥脆可口;內裡雞肉自帶的清甜,在緩緩滲透的醃雞粉的調動下,吃起來既有雞肉原先的味道,又有調料的鹹香。“這才是地道的橫瀝味道。”陳銳聰對這剛出爐的燒雞很滿意。

  休閒旅遊業帶動燒雞熱賣

  在陳銳聰記憶裡,從小几乎每週末,父親都要帶他從深圳返回家鄉橫瀝鎮圩鎮一趟。東江渡船垂釣,騎行遛狗,樸實厚道的鄉里鄉親,噴香的橫瀝湯粉……讓他回到深圳後仍然回想家鄉的各種美好。

  大學畢業後,學習計算機專業的陳銳聰在繁華的深圳都市裡換了兩三份工作,心裡還是想著如何將家鄉獨有的味道傳承下去。去年秋天,把心一橫,陳銳聰辭掉了工作,拿著工作以來的積蓄回到家鄉創業開燒雞店。

  為何選擇在鄉鎮開店?“說起這個,離不開大環境的發展。”陳銳聰這幾年觀察家鄉,發現橫瀝交通日益便利,從市區來一趟橫瀝不過半小時路程,省道120線也馬上要拓寬修整了;而且,擁有綠色生態、特色農業、溫泉養生等豐富觀光休閒旅遊資源的橫瀝鎮,吸引不少城市觀光旅遊客。

  “城市裡機會是多,但各種運營成本也高。傍著現在發展不錯的鄉村遊這棵大樹,我對自己的創業很有信心。”陳銳聰指著店外的空地,告訴記者那裡馬上要上馬幾個新能源專案和休閒觀光旅遊專案,屆時人流彙集,自己取材地道的橫瀝燒雞肯定有發展前景。

  酒香不怕巷子深。清明小長假期間,陳銳聰的燒雞店幾乎爆滿,不少深港遊客都來品嚐一番橫瀝燒雞。“吃過了,還要再來。”家住深圳市福田區的麥斌對燒雞讚不絕口。香港遊客方玉嫦是個熱愛旅遊的驢友,初次到橫瀝遊覽就愛上了這個美食美景俱佳的地方。“吃過了橫瀝湯粉,還要吃一下橫瀝祕製燒雞。這些好味道讓我對這個地方記憶深刻。”方玉嫦已經開始擬著下次橫瀝鄉村遊的計劃了。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