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的訣竅

  創業者善於組合大資源,包括大人才、大資金、大專案、大技術、大市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

  常有人糾結:想自己創業,可又不知道幹什麼。大多數人只是說說而已,往往沒有下文,頂多茶餘飯後一場所謂深度討論,散後,各自還是一成不變地幹著那份抱怨了許多次的工作。但還是有那麼小部分人則付諸行動,甭管成功與否,基本都有收穫。

  去年,我和家人去泰國清邁旅遊,認識了一對80後小夫妻。我們租用他們的七人座商務車在清邁城裡晃盪了幾天,由此聊到了他們的創業經歷。這對小夫妻是上海人。在上海,他們曾經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做紡織品的,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後來關了門。也想過幹其他行業,可嘗試了幾次,似乎缺少運氣,如今來清邁創業已經一年半了。熟悉的國內不待著,怎麼會想到來清邁找機會?這是我們所好奇的。

  女孩告訴我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來泰國自助遊,對清邁的印象特別好。兩人甚至想到這裡來養老,各種暢想之後,突然就有個大膽的想法:國內找不到好的創業機會,乾脆到泰國來碰碰運氣,說不定立下足來。“想法容易,實現可沒那麼容易。我們花了兩年時間證明這個想法的可行性,又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說服兩家的老人接受這個決定。”初步印象很好,但真正要創業可不能掉以輕心。兩人跑遍泰國大大小小的城市,綜合了各種條件因素,最終還是確定在清邁開始自己的夢想。兩人的決定遭到了雙方家人的全部否定。理由很簡單:山高水遠的,語言又不通,創業難度更大。可兩人經過一圈考察後,更堅定了到泰國創業的想法。經過一年的溝通和說服,兩人終於帶著資金踏上了泰國的土地。

  在清邁,夫妻兩人最先是炒房。在考察的過程中,兩人覺得泰國的地產市場跟國內很相似,且剛剛起步,房價還不高,升值潛力卻很大。很快,他們買了一套小公寓。在買房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作為外國人的他們在泰國炒房並沒有多少利潤空間,且政策風險比較大。在泰國,當地人買房,連土地一起,買的是永久居留權,且價格便宜。對外國人來此地購房,則是70年的使用權,單價偏高不說,且各種稅費疊加。最關鍵的還是政策不穩定,外賓買房權益不受保護。

  找房源、購房產的過程中,夫妻倆結識了不少朋友,瞭解了很多當地的資訊。他們發現,隨著來清邁自助遊的中國人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當地包車自由行,因為語言不通擔心交流不暢,國人大多喜歡找會中文交流的司機。這個需求讓夫妻倆嗅到了商機。兩人購置完公寓後,果斷放棄繼續炒房的計劃,花幾萬買了一輛二手的商務車,開始做起了包車的生意。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生意都是通過國內朋友介紹,零星著幹,女孩利用空閒時間還報了泰語學習班。

  半年後,隨著朋友推薦、老顧客帶新客源、淘寶店接單等等多種渠道的開發,夫妻倆越來越忙碌:一輛車不夠,又買一輛大點的商務車;兩人一起接單不行,便各自帶遊客走不同線路;以前兩口子還經常一起吃飯,如今只有晚上各自先後回到家中,匆匆交流、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後,趕緊睡覺休息……“我們現在一天幾個單在跑,這會把你們送到動物園以後,我還得趕緊去機場接另外一撥人,送他們回到酒店,我再掉頭回來接你們。”女孩對我們說著手上正安排的幾單生意,時間交錯,線路各異,我們聽得雲裡霧裡,對方則井井有條,一絲不亂。

  回到國內,我們依然保持著網路聯絡。女孩告訴我,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多,兩輛車跑不過來,他們就把生意介紹給自己的同行。與此同時,在包車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更多的旅遊商機,推動著他們計劃在當地開一個小型旅遊公司,招聘幾個人,拓展更多新業務。國外創業道路的順利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這個成功在很多人身上無法複製,因為不敢輕易付之行動。如果只是動動嘴皮子,這對夫妻應該還在上海的新家裡愁眉苦臉,尋找出路。記住,路是走出來的,機會只有在行動中才能找到方向,空談終究只會是浪費時間。

  成功的例子:

  1.

  一隻貓,法學碩士,我在簡書上認識的好友。我記得有一天他加我,並且發給我他在“十點讀書會”做的分享《400天,演講達人養成記》,並且留言:“在你們的激勵下,我也開始寫作了。”

  這次,他來上海,我們交流了2個小時,我跟他學到特別多東西。其實,他給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因為他遲到了20分鐘,在這之前,還提出改時間,延後半小時。

  我見到他說的第一句話:你這個習慣可不好,遲到了。為什麼我一定要告訴他呢?因為我在不知道遲到原因的情況下,對遲到幾乎零容忍。他的遲到已經讓我有情緒了,我怕一會的談話受影響,所以我希望他能夠解釋一下。

  我瞭解到他原來住的地方離地鐵站很遠,打的沒有打到,看到幾個空車都不載他,他只好又去了地鐵站。“你下次來上海,可以下載一個滴滴出行,那些空車不載你,可能是因為別人用了打車軟體。”我建議他。

  還有,他在重慶生活久了,重慶和上海相比,生活節奏要慢很多。這個可以理解,就像我在老家,我們很多時候,都臨時通知聚會,一個小時之內到了就可以了。

  而在上海,大家時間都很寶貴,主要在路上浪費了太多時間,我每天上下班來回要差不多3個小時。臨時約見,幾乎不可能,因為近距離差不多也要來回2小時。在上海1小時之內可以到達的地方,都是距離非常近的。

  “我下次一定不會遲到。”他告訴我。就這樣,這件事情算是過去了。

  2.

  他的經歷非常傳奇,他們家祖上從清朝就開始做道士。父親收了很多徒弟,一般徒弟出師至少需要3年,而有的資質不好的,跟七八年,主要擔心徒弟離開後,自己養活不了自己。

  這點對他的影響特別大,他想做一件事情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跟著名師學習,得到高人指點。他大學時,讀的法律專業,平時就會去其他大學蹭各種法學名師的講座,有時候甚至會把自己的專業課程逃掉。

  “我聽這些大家講課,能夠開闊我的視野,讓我進步飛快。就像我重慶吃火鍋後,去了其它地方,都覺得不正宗。還有我們聽郭德綱的相聲,其他人再講,就不想聽了。學習首先的方式並不是看書,而是去找該領域的牛人,高人指路優於讀萬卷書。”

  現在,他正在學習演講,練習自己的口才,同樣他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講口才專家已經學習了1年多,自己有針對性講話練習1000多次,400天的時間,除了在老師的課堂上做練習外,他還採取錄視訊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連續兩個月,每天晚上就某一個話題發表2分鐘的講話,並且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到位。

  為了儲備自己的知識,他400天,讀了100多本書。這麼多年,他買書的投資4萬多塊錢。關於讀書,他分享到,“一本好書,需要多讀幾遍。如果只是略讀一遍,書中的精華是很難掌握的。”

  現在這個老師留下他,讓他當助理,並且給他很多機會,他非常感恩。他說:“跟人,忠很重要,讓人知道你是他的人。”這點真讓我佩服,學習誰,就走進誰的生活,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就取得了進步。

  3.

  他大一暑假就開始做學生課外輔導培訓了。後來,他創業就是做的教育培訓,三年的時間,也賺了很多錢。但我認為他適合從0到1做開拓性質的工作,但不適合從1到10。對於公司管理,他並不擅長。

  他把員工都當朋友,沒有人害怕他。當他的同學,也是他的搭檔考公務員後,他就把學校賣掉了。這次創業,其實他是賺了很多錢的,但最初是白手起家。“人要敢幹,在乾的過程中自然會連結一些人,學會很多東西。”這是他分享的創業心得。

  不過,因為紮根在一個行業,他積累了很多人脈。他日常教授英語課,日薪差不多2000塊錢,非常受學生歡迎,高三英語60、70分的學生,只要踏實地跟著他學,跟著他練,高考都能考100多。“我的英語水平與科班出身的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學生願意跟我學,加上魔鬼訓練,他們提高很快。”

  我很好奇,既然他已經在講課方面這麼厲害,也能賺很多錢。為什麼後來會花錢花時間精力去學習演講呢?

  他給我分享了他第二個心得,是在大學的武術課上得出的。“一力降十會,千招會不如一招熟。”

  他是湖南人,身高170左右,同學中有很多山東人,180左右,當然也有貴州人,比他還要矮一些。他一開始比較自卑,他貴州的同學特別幽默,“我就是來給你自信的。”***用貴州話講的***

  力氣大的人在練習中,先天就有優勢。百度百科上,對“一力降十會”的解釋是:“一個力氣大的人,可以戰勝十個會武藝的人。比喻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計謀都是沒用的。”

  他經過不斷的嘗試,發現自己在講課方面有優勢,不怯場,脫稿講三個小時沒問題。所以他就想在演講方面,有所建樹。

  還有,他們有時候學很多招式,每一項都一知半解,但真正兩個人競賽時,還不如一個招式運用非常熟練的人。所以他想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能,理出自己的邏輯框架,不斷拜訪名師,不斷練習,運用非常熟練。

  關於這一點,我想到周星馳的電影《新精武門》中的大力右手拳,只此一招,威力無比。我們在工作中也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絕活,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