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數學學習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在課堂上花最少的時間,讓學生學到最多的知識是每個教師的最大心願,這也是高效課堂的理念。然而面對初中一年級學生,他們剛剛進入少年期,機械記憶力較強,分析能力仍然較差。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不是靠增加課時,要靠提高每堂課的效率,減少無效勞動造成的時間浪費。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數學學習效率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一、想方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獨生子女在家越來越被寵,使得現在的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那種盲目懼怕,絕對俯首貼耳的學生已不多見。要想讓學生“信其道”,必須要讓他們喜歡自己但要達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要運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個人品格、口才、知識等各方面吸引孩子,因為學生喜歡一個幽默、知識廣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師,他們也最敬佩這樣的老師。所以開學初我利用班會時間,組織學生討論: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課堂,老師該怎樣“教”和學生怎樣“配合”,瞭解學生所喜歡的講課風格,經過討論,最終學生集體通過。當學生都認定了需要這樣的課堂,他們就會有激情的參與。

  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堅持從誘發學生的興趣入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下去。

  1.創設良好的活動情境

  經過這幾年年的教學經歷,我發現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中,發現數學奧祕。如講直線公理時,用一個釘子把一根木條釘在黑板上,發現木條可以繞釘子轉動,在釘一個釘子發現木條被固定了。我便操作,邊說:一點晃悠悠,兩點定終身。通過實踐學生髮現結論: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逆水行船與順水行船問題。有很多學生都沒有坐過船,對順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學生難以弄清。為了讓學生明白,我以大風天行走為例,學生有親身體驗,順風行走覺得很輕鬆,逆風行走覺得很困難,這是風速的影響。並同時講清,行船與行走是一回事,只是所產生影響因素的不同,一個是水流速度,一個是風的速度。這樣講,學生就好理解。最後得到: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於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減去水流的速度。

  2.給學生學習的自由

  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並不只受教於老師,而且自己也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比如,一元一次方程實際應用——打折銷售這一知識點,我想如果課堂上就單純地出示例題,然後分析題意,給出解答過程,接著再模仿練習,最後幫學生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那麼這類問題雖然與實際生活相關,但學生卻未必有多大興趣。所以我設計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模擬商店從進貨、定價、促銷到賣出的全過程,課堂上學生非常積極踴躍,樂於去對打折銷售的過程進行分析、計算。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聯想到各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標價與銷售量的關係,進價、標價、售價與打折和利潤之間的關係。這樣學生在歡快的活動中掌握了知識。

  要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還要注意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比如在最後一章講到線段的比較的時候,我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線段,然後按教材介紹用圓規怎樣比較,用刻度尺怎樣比較,這時學生提出:老師,不是一看就知道長短了嗎?為什麼非得這麼麻煩啊?的確,在生活中,觀察法也許是用的最多的,我們應當尊重學生切合實際的觀點,學生的方法應該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

  3.深入淺出,化難為易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課前巧妙設計好思考題,併力求做到所設計的問題明確具體,“淺”中見“深”具有啟發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數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講數軸前,先介紹溫度計,再由溫度計抽象化成數軸。如此深入淺出的描述,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

  ***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重要的是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建立師生、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開展,營造了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為他們的自我表現和相互間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廣的空間,使他們能夠在合作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學生會從中感到輕鬆自由,自然地成為交流的主體。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特點和教學的需求,把自主學習、小組學習、班級集體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始終處於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例如我在講七上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時就用了很多小組討論的形式,同學們接受的效果非常好,特別在圖形的三檢視和展開圖這一節,通過動手操作,同學們清晰的掌握了知識。不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把競爭的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學生圓滿地完成了某一項任務時,要給予獎勵,使學生真正地在合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探究問題時思維方向往往也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啟發和指導,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自主學習的效率

  一、教師要重新認識自主學習,充分相信學生

  “學習是學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學習活動必須經過學生的內化才能達到目的。因此,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學習能力,放下個人思想顧慮,這樣才敢放開手腳,能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從而達到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的最終目的。

  自主學習決不是學生的自由學習,而是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自主學習效率高低,取決於學生自學能力的高低,而學生的能力需要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完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擔負起 “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任。

  二、課前做好導學案的設計工作,做好自主學習的“設計者”

  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往往由於缺少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學法指導,造成自主學習環節效率不高,直接影響課堂整體效果。因此,這是當前我們教師要重視和加強的一個環節。教師首先應在充分了解學情,鑽研教材的基礎上,依照課程標準,確定學習目標。然後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對學習目標進行逐個分析和分類。學生能自主達成的為一類目標,經過引導和點撥後可以達成的為二類目標,學生自主根本無法達成的為三類目標。再然後,確定設計的重難點,對一類目標只需簡單設計,對二類目標進行重點設計,對三類目標主動為學生補充材料、提供思路、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最後進行具體設計,利用導學案把學習策略詳盡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如何進行有效的設計呢?我想應重點考慮以下原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與設計:1.以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優先原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是終身學習的原動力。”因此,設計中要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學法指導,幫學生養成好習慣。要指導學生如何批註教材,如何整理圖文資訊,如何用各種學習符號批註重難點、易錯點、易混點。例如在探討三角形全等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各個條件,這樣做題時就會一目瞭然。提高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幫學生養成好習慣,將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儘早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2.儘可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動起來。通過設計“聽、說、讀、寫、想”活動,啟用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藉此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學習效果。如在設計“軸對稱”圖形相關目標時,讓學生自己先看教材,然後結合老師課件中出示的圖片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項自己畫一些有關軸對稱的圖形,瞭解軸對稱在實際中的應用,體會學習的意義,進而討論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3.設計力求具體可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設計時要對“聽、說、讀、寫、想”等學習活動的方式、物件、時機、思路進行具體指導與設計。如 設計“寫一寫”學習活動中,誰寫、寫什麼、給誰寫、什麼時間寫、怎麼寫,都要讓學生明白。當然,剛開始設計時儘量全面、具體,等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後,設計就可以相對簡略些。

  三、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第一途徑,是教與學的主陣地,學生和教師的作用同等重要。儘管在導學案的具體指導下,自主學習就比較容易組織和調控,但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還要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

  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還要對學習目標完成到哪一步,存在什麼問題和困難,是否已經達成,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及時實施調控與點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隨時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通過抽查對疑難問題的思考記錄、詢問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個性問題單獨進行糾錯指正,共性問題及時給全體學生提醒或點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做好學習的督促者。教師要全面觀察學習程序和目標的落實情況,及時進行幫助與調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好方法、好思路、好見解等及時做好點評和激勵,讓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從而達到不教而教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