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開題報告範文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執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那麼經濟學的開題報告要怎麼做呢?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工作才能有深入進去,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要加強,這樣我們寫開題報告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下面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經濟學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

  1、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對企業健康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擴大就業渠道、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佔全國企業總數99%、工業產值60%、利稅40%、就業機會75%的中小企業,現階段不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對外貿易中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途徑或策略

  探究中小企業的出口路徑的意義。中小企業能在國際市場大顯身手,也能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擴大企業市場,提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有利於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困難,可以利用出口獲得發展資金,也可以吸引海外風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資合股以及從海外資本市場出口型中小企業是近年來我國貿易增長的中堅力量,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其發展越來越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與和諧。產業叢集化發展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經濟現象,也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其對企業、區域、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對於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目前產業叢集發展的現階段而言,還存在很多問題,比較突出的一點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強,缺乏整體協調發展的支援體系和戰略部署。這一點,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尤為凸顯。 目前我國對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研究還不多見,遠遠落後於實踐中的需要。本文將從經濟學視角,以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叢集作為研究物件,以促進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產業叢集可持續發展、提高叢集應對風險能力及叢集競爭力為目標

  2、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對出口型中小企業的研究還不多見,遠遠落後於實踐中的需要。本文將從經濟學視角,以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叢集作為研究物件,以促進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產業叢集可持續發展、提高叢集應對風險能力及叢集競爭力為目標。

  3、選題研究的內容:

  該論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產業所面臨挑戰的研究

  1. 廣電產業運營模式的轉變

  2. 員工配置和技術能力的提高

  3. 廣電網路業務能力的提升

  二、對“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產業所面臨機遇及對策研究

  ***一***機遇

  1. 拓展電視傳播的新渠道

  2. 增強電視傳播的互動性

  3. 擴大電視傳播受眾群體

  ***二***對策

  1. 加快廣電網路的改造

  2 開辦內容新穎的節目

  3. 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4、選題研究的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技術路線:首先,瞭解本論題的研究狀況,形成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其次,進一步蒐集閱讀資料並研讀文字,做好相關的記錄,形成論題提綱。第三,深入研究,寫成初稿。最後,反覆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分析法、文字細讀法、比較法、綜合分析法等進行研究。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把自己的關鍵問題用兩句話寫下即可***

  5、研究與寫作計劃:

  20xx年3月1日--3月6日 確定選題、收集相關資料

  20xx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寫開題報告與開題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資料,開展研究,形成寫作提綱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論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論文修改、定稿、列印、答辯

  6、參考文獻:

  1. 陳乃醒:“ 我國中小企業進出口貿易服務需求”,《中小企業評論》,2005年第10期。

  2. 魯桐主編:《中國企業跨國經營戰略》,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3. 鄒剛,黃祖輝,周連喜:“中小企業的國外市場進入模式與演進---以浙江省為例的若干分析”,《財貿經濟》,2006年第6期。

  4. 李時民:《中小企業出口問題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03年版。

  5. 徐劍明:《 國際營銷實務與案例》,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年版。

  6. 尹柳營主編:《中小企業如何發展與騰飛--國際化經營視角》,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7. 顧列銘:“中國如何擁有國際市場定價權”,《中國外資》,2006年第2期。

  8. 任建雄、吳兵:“中小企業國際化動因及其國際化戰略選擇”,《企業天地》,2005年第5期。

  2:

  論文題目: 企業技術進步的低碳經濟貢獻度研究

  一、選題背景

  全球經濟隨著工業革命的延續而迅速增長,由此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短缺己經違反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碳迴圈平衡,造成了全球碳排放嚴重超出自然界可以承受的範圍等問題,人類也一直在努力為碳減排出“謀”劃策。在此背景下,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使世界各國形成了 “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共同體”。當然,作為迅速發展中的大國,人口基數大,資源相對短缺,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同時工業化在不斷進步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等問題,再加上中國現有的碳生產力水平較低,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所產生的GDP僅僅相當於發達國家的25%左右,這些都顯示出我國在碳減排方面的重大壓力,我們應當也必須在國際社會上顯示我們對低碳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低碳思想覺悟,加快對低碳排放的投入和發展。同時,我國發展低碳經濟也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的一項很重要的路徑。2009年11月,時任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前舉行新聞釋出會,會上講到中國政府已經作出決定並且有信心在十年內將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40%-45%,這是中國官方檔案中針對溫室氣體減排問題首次公開的明確數字,同時也表明了相關政府部門在減少碳排放、發展低碳經濟上的決心。低碳發展不僅符合現階段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國能源戰略裡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實現綠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政府正大力提倡節能減排,而低碳發展與前者的基本任務是相輔相成的,所以為使社會向資源節約型轉變,現階段我們要把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放在突出位置。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都必須以技術進步為主要支撐力,通過低碳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企業對技術方面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以及全社會人民的共同努力,早日實現我們的碳減排目標,恢復自然界中原有的碳迴圈平衡系統。技術進步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實現我國低碳化、可持續化發展的主要路徑。首先,技術進步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單位能源的產出量和環境治理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產生較大的積極影響;其次,技術進步可以開發新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完善碳捕集和封存技術,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利用是調整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從源頭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一項重要舉措,推廣並使用新能源技術,增加低碳能源生產的專案產值。未來時期,技術進步必將成為發展低碳經濟、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