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大專論文

  培養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效果的重要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

  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而培養應用型人才又是不可或缺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育教學的長河中,是最基礎的,與現實生活結合較強的一門專業。但是,隨著教育的不斷髮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在當今高等教育的理念中,教育水平的高低更多的取決於實際適用能力的高低,那麼培養應用型人才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漢語言學專業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市場優勝劣汰的激流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並積極主動深入的探討研究,發掘出更新層次的策略培養。

  1.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應該重視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具有人文性質的專業,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所以在教學中要更加註重這門專業與實際的互動性,在提高學生基礎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結合的操作能力。教學上一味地照搬課本上的知識,而忘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只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死板,遇到事情不懂得變通。現代的教育理念中,只有將知識學以致用,才能真正掌握,融匯變通到各個領域。古人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傳道”,就是老師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過程加強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使同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授業”,就是傳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用最恰當的方法來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時候,才能將知識完整的融合進去;“解惑”,就是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各方面疑惑,以此來擴充套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發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為將來去應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應該注重的問題。

  2.漢語文言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

  2.1強化學生的專業水平,學以致用

  在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基礎上,讓知識融匯貫通,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方法。在原有的教學理念中,更加註重的是基礎知識的積累,積累的越多就能夠快速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隨著應用型人才觀念的提出,學生將專業技術能力學以致用,成為了關鍵所在。在完成知識積累的過程中,並不能讓知識轉為己有,還要通過後期的努力,讓知識運用到各個方面,來幫助我們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在漢語學言學專業教學中,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教授的各門專業的知識外,還可以通過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時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利的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的本質上提高。

  2.2完善教學體系的改革,增強教學的活力

  高度完善的教學體系,能夠幫助學生髮散思維,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改革上,要綜合考慮學生各階段學習發展的情況,科學有步驟的進行改革,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學體系,應該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去思考研究,為教學新增特色。這樣既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帶動教學的活力,讓教學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在學習中勇於轉換角度去思考,探討的過程中也就加深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所以在教學體系的改革上,不能盲目的去設定,應該要有關聯性,針對性的去改革,制定出更切合實際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教學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完善,讓教學更富有活力。

  2.3深化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提高實踐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培養應用型人才各方面技能的培訓,鍛鍊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時刻謹記實際運用的重要性。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學習的積極性。例如,開展一些相關主題的辯論賽,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其中的時候,通過思維的轉變,領悟到將課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精髓,並不是單純的學習課本上基本知識,還有靈活運用到實踐的各個方面。在這種教學觀念的驅動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科學制定出相對的政策,這樣才能讓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的得到提升,幫助學生在社會競爭的激烈角逐中,立於不敗之地。

  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中,各種競爭撲面而來,越來越激烈,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生存的需求。加強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勢不可擋。在對應用型人才新鮮血液培養的過程中,隨時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要想成為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我們就要敢於接受挑戰,發現新的機遇。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要在完善的教育體系下進行,而這需要教學的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策略是適應這個時代而產生的,要將這一計劃發展下去,我們就要制定出一個合理的、系統的路線,來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範文二:漢語言文學學習策略

  1.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策略

  學習漢語言文學是每個中國人都會經歷的學習過程,它不僅存在於書本中,同時也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但如何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的有效性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要提升教學口語標準化

  在小學到高中學習階段中,學生們接觸的語文老師各色各樣,並且很多學校都是由語文老師來擔任班主任一職,主要是因為語文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並且語文教師文學素養較高,與學生溝通起來更為親切。但是很多語文教師由於受日常生活所影響,與學生溝通時經常出現口語不標準的情況,甚至有的語文教師與學生溝通時會經常把方言掛在嘴邊,這樣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也容易發音不準。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嚴於律己,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應該用標準的普通話和學生進行交流。有些語文教師由於年齡較大,學習和深造的時間已經離自己教學有段距離,對於一些新事物的發展認識不到位,所以學校應該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對教師進行定期的考察和培訓,既能夠保證教師知識的更新,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加強口語標準化。

  1.2讓語文課本變成讀本

  語文課本中的教材都是經過精挑細選而編制的,每一篇課文都有著特別的中心思想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找出文中不懂的問題,並在課堂中提出,這樣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解答不懂的地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可以反映出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提倡精品著作的閱讀

  精品著作之所以是精品就是因為其具有其他著作不能比擬的文學意義和內涵,並且很多著作都是作者對文學經歷過幾十年的研究和積累而編寫的。所以教師應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讀精品著作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內涵和審美能力,例如在小學階段,教師就可以提倡學生在課餘時間閱讀我國的四大名著,這樣可以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懂得更多層面的知識。對於精品著作的閱讀,教師可以負責把關和篩選,多為學生推薦學生適合閱讀的著作,這樣更容易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共鳴,並從中吸取精華,從而領悟漢語言文學的魅力。

  2.鼓勵學生多表達,加強漢語言文學的運用

  學習漢語言文學不能只單方面依靠閱讀,還要同時從說和寫的方面來加強漢語言文學的運用。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多創造口語表達的機會,只有多說多練,才能使學生鍛煉出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對於學生將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教師可以在每堂課的前5分鐘,挑選一名學生來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表演自己的口才,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5分鐘的“演講”來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又例如,安排“我是小記者”這一主題活動,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去搜集周圍新鮮的人和事,或關注一些新聞和報紙方面的訊息,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所看到的新聞和事件,大家共同參與討論,對某一事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後由教師選出誰是這一學期的最佳小記者,並給予獎勵。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既可以讓學生積極的關注時事新聞,還可以讓學生在描述事件的過程中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一舉兩得。

  3.總結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是我們母語的一部分,學習漢語言文學是我們每個中國人一生都要經歷的過程,想要學好漢語言文學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對此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鍛鍊口語的機會,鼓勵學生多閱讀文學著作,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漢語言文學學習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