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的物理學習方法

  高中的物理難,甚至是大多數同學認為最難的理科,上課能聽懂老師講,也看得懂書本知識,可一旦自己動手做題就不會了。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到了高中,不少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物理書容易看得懂,物理課容易聽得懂,就是常常遇到一些物理題感到無從下手。

  其實,初中物理也遇到過這些情況,只是這種情況不多,而且往往經過老師一提示或者一講解,就都會了。實事求是地說,高中遇到的困難,根源大多在初中,就在初中的“一提示”、“一講解”——“就會了”!如果當時不經過老師的提示和講解,由你自己苦思冥想,或者與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商量商量,終於把問題解決了,每遇到這樣的題都是這樣解決了,進了高中,物理就不會感到那麼難。就是在你一次一次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的能力漸漸地培養出來了。這就叫做“練”,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練”出來的。聽講,不是練!

  現在已經到了高中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只有硬著頭皮、下定決心——練!要有耐心,要捨得下功夫。不要性急。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你已經比人家拉下了許多,只有投入足夠的精力,把這個“練”,補上去。只有通過這樣的補,你的思維能力才會得到提高,能力提高了,即使將來有關的知識你不一定用得上了,但是,你通過訓練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成為你終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練首先要重視基礎題的練習。教材裡配的練習,大多數是很基礎的。練,就要注意做之前,先把有關的知識搞清楚,而且要在頭腦中形成印象,做題的時候,不需要翻書,能在頭腦中精確地、迅速地回憶,引用。如果對有關知識的理解、掌握沒有達到這種水平,就不要做題。只有在不需翻書能精確地回憶、引用的基礎上做基礎練習,才起到基礎訓練的作用,才能通過基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才能為以後複雜難題的求解打好基礎。否則,象有的同學做到題,想不起來就去翻書,一邊抄公式一邊做,這種練習,只是做樣子,花架子,永遠也練不出真功夫。

  遇到做不起來的難題,如果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暫時放一放,擱在那兒,做個記號,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研究。路是人走出來的,練習是人編出來的,所謂百思不得其解,意味著功力尚淺,先擱一擱,把時間用來研究另外那些力所能及的練習,練到一定的程度,前面做不起來的難題就會變得不那麼難了,過一段時間回過來研究的時候,甚至會一下子就明朗了。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少同學的難題是在課外資料上遇到的,那些資料常常不顧同學們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實際程序,把高三的同學都感到比較困難的題目放到高一初學者的所謂同步練習、單元測驗當中,這樣的題目做不起來沒有什麼大不了。同學們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把它們暫時放一放,將來練到一定的程度再拿出來做,恰好用來檢驗自己的實力。

  所謂難題,往往是問題本身比較複雜,涉及的知識比較多,有些關係不是一下子看得清的。那就要分析。什麼叫分析?首先是把問題的條件、待求的目標,一一辨認清楚。小學數學老師一開始教我們做應用題的時候往往教我們邊讀題,邊劃出已知條件、待求的目標。到了高中,做複雜的物理題,我們不妨還用這一套。別看它簡單,這就是基礎,基本功。有的同學讀題目讀了好幾遍,題目到底講的什麼過程,有哪些條件,都說完整,丟三拉四甚至走樣,怎麼可能求解?因此,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老師常說的,要搞清題意,要搞清楚題目所說的物理情境、物理條件、物理過程。

  二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上海中學生總結的“多理解,多練習,多總結”的“三多法”。我覺得這個方法很能概括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要領。

  多理解,就是緊緊抓住預習、聽課和複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層次、多角度地理解。預習可分為粗讀和精讀。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學的內容,對重要的部分以小標題的方式加以圈注。接著便仔細閱讀圈注部分,進行深入理解,即精讀。上課時可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解難點,解答疑問。這樣便對知識理解得較全面、透徹。課後進行復習,除了對公式定理進行理解記憶,還要深入理解老師的講課思路,理解解題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題的知識點對症下藥,應用什麼定理的公式,使其條理化、程式化。

  多練習,既指鞏固知識的練習,也指心理素質的“練習”。鞏固重視的練習不光是指要認真完成課內習題,還要完成一定量的課外練習。但單純的“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應該有選擇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題型。基礎好的同學還應該做一些綜合題和應用題。另外,平日應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培養沉著、自信的心理素質。

  多總結,首先要對課堂知識進行詳細分類和整理,特別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外延、推導、應用範圍等,總結出各種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網路。其次要對多種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分析和概括。還有一種總結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之後分析自己的錯誤、弱項,以便日後克服。

  三

  1.正確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練掌握物理基本規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學習物理的基礎,首先必須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必須做到如下幾點:***1***每個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引出來的?***2***定義、公式、單位或注意事項各是什麼?

  ***3***其物理意義或適用條件是什麼?***4***與有關物理概念、規律的區別和聯絡是什麼?***5***這些概念和規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6***適度訓練。

  2.注意在閱讀、語言表達及觀察動手三個方面進行有效訓練,制定合理目標。

  ***1***在閱讀能力訓練上,能獨立閱讀教材,找出主要內容,寫出讀書筆記;***2***在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上,能用正確的物理術語描述物理概念及規律,能把一般的物理過程表達出來;***3***在觀察動手能力訓練上,能細緻觀察物理現象,歸納出物理規律,能獨立寫出實驗報告,處理實驗資料。

  3.獨立主動地歸納總結。

  除課上認真聽講,做好課堂筆記外,課下還要在複習基礎上重新整理課堂筆記,加強印象和記憶。每學完一章後,都要總結出詳細的知識結構,從中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絡和區別及其來龍去脈、縱橫關係,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於同學們在分析物理過程中全面考慮問題,克服片面性。

  4.重視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對物理問題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綜合”思維方法的訓練。同學們必須要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從教師講解的典型例題和自己所做的習題中,歸納出各種物理模型,並明確其產生的條件和特徵。當同學們頭腦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觀意識時,複雜的物理現象分解成的若干簡單物理過程與物理模型聯絡起來,便使複雜的物理問題演變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物理畫面,這樣既豐富了同學們的想像力,也使問題迎刃而解,從而培養了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5.掌握各種物理思維分析方法的模式,進行正確思維。

  經常聽到學生反映“老師講課時聽著都明白,自己做題時卻不知從哪兒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學生還沒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法。要想進行正確的思維,要做到以下三點: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規律,使思維活動建立在概念和規律的基礎上;

  ***2***要按物理內在規律進行思維,學生遇到一個問題,要弄清物體在什麼條件下,遵從什麼規律。需用什麼公式,只要物理過程搞清楚了,題目就會容易做了;

  ***3***積累和總結幾種物理思維分析方法模式,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運動狀態分析法、能量狀態分析法、電路等效變換法、電路中電勢變化分析法等。我們所遇到的物理習題中有很多同類的習題,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和步驟去解決。

  6.強化“比較”和“類比”的思維方法訓練。

  在學習中要經常做到,在表面上差異大的概念和規律通過“比較”找出他們的共性;對一些表面上相似的概念和規律,通過“比較”找出他們的差異,加深對概念和規律及物理現象的認識。例如“重力場”和“靜電場”,表面看來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它們之間有著共同點***同為勢場***,即重力和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因而可以引出重力勢能和電勢能的概念。再例如動量和功率,它們所具有的單位表面看來相似,但它們是根本不同的物理量。

  另外對抽象的概念和規律的學習,還可採用“類比”法。例如電場、磁場像風一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研究風時,可以從樹枝擺動的方向、幅度來反映風力的方向和強弱;研究電場時引入檢驗電荷,研究磁場時引入通電導體,根據受力的大小、方向來研究電場,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用“類比”法可分解概念的難度,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7.強化思維訓練。

  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之後,還要進行強化訓練。強化思維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加深鞏固,是思維方法的具體應用,是使同學們靈活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同學們要適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練習題,特別要敢於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物理過程較複雜的練習題。通過不斷訓練,不斷歸納總結,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訓練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運用“一題多解”可以達到“弄清一道題,明白一串理”的目的;運用“一題多變”可以培養同學們應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