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3篇

  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篇一: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

  一、小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

  1.小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結果表明,整個小學階段,主導的學習動機是:⑴為了好分數,不落人後,或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而學習。⑵為履行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這表明小學生一般還不善於把學習和社會需要聯絡起來,其學習動機往往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絡在一起的。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學習動機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絡,與學習興趣發生聯絡或受興趣的左右。

  2.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對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逐漸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產生對不同學科內容的初步分化;從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到對抽象因果關係的知識感興趣。

  3.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關鍵年齡”;小學生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同時這個思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二、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與當前課堂的教學方法的比較

  教學方法是指特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的、為師生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範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範體系。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如敘述講解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對於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應用較少,主要源於教師對於傳統課程教學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學模式,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得小學課堂缺乏活力,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起便開始對於數學失去了興趣,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結果。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於同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行為方式,教學方法在一堂課程中往往是交替使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學習參與,通過引起學生注意、給予學生關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而趣味性教學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進而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可以瞭解到新課標對於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⑴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基礎性、普及性與發展性。新課標中要求體現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性,基礎性就是“三基性”,即數學中包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概念。⑵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數學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數學的價值教育,即要重視數學應用功能的發揮,重視數學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的發揮。⑶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四、營造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組織活動形式多樣與激發學生好奇心理尤其重要。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必須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重點,以實現學生的人生價值為最終目標,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樣,就可以使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遊戲活動中,輕鬆自如地學習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的綜合學科,光依靠傳統教學意義上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法是很難在小學生心底引起共鳴,是難以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只有將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遊戲活動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實現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和諧發展。趣味性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⑴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數學本身是一門融邏輯、推理、概括和綜合等為一體的以數理為主線的自然學科。⑵提出挑戰問題,開拓創新思維。⑶教師輔助引導,學生主體發揮。⑷組織合作學習,共同進步。⑸結合現實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作者:童建山 工作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篇二:小學數學學生興趣培養

  一、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學好數學對於學生以後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石,因此,培養小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非常重要.處於7~12歲年齡段的小學生是各項認知技能都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和人群.在這一年齡階段,其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會隨著其興趣而得到不同的發展.如果學生因為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就會對其今後的發展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教育和教學就是培養人和塑造人的一門科學,所以說,好的教育教學是會使得人的全面發展得到增強的.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1.必須要實行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和協調,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麼,我們就必須必須遵循和執行一定的原則:

  ***1***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麼,我們就需要以此為原則來不用該年齡階段的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現在小學階段,那些小學奧數比賽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範圍.但這在校園裡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發出“數學難”的呼聲.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後實施,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2***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結合社會的生活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雙重因素.那麼,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要聯絡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又有了繼續學習的慾望和興趣,為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採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則為基礎,以具體措施為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學數學的教學學習環境來說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思考和課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應該:

  ***1***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

  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為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體驗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並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後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積極表揚和鼓勵

  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和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榮譽感,所以,在教學的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特別是,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4***趣味性課堂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趣味活動.首先是重視直觀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學一年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制一些小工具,這樣課堂上玩耍的過程中就學會了知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其次,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儘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並通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在課堂外,應該:給學生創造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小學數學學科本身以理解為主,只要在課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們可以適當地減少家庭作業.畢竟在如此小的年紀搞題海戰術實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為了保持學生在課堂中的熱情和興趣,儘量不要給學生的課外生活佈下陰影.課外作業以質量取勝.適量的人性的家庭作業能夠使學生對數學這一重要學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視.所以我們在給小學生布置數學課外作業時,必須對題量和題型做細緻的考察.歸根到底,作業的意義就是為了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不是作為懲罰學生的硬性指標.

  作者:餘明燕 工作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篇三:小學數學資訊科技整合分析

  一、優化數學的教學過程,攻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知識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才可以擊破難點是每一個數學老師都關心的重點問題。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以動畫、聲音等形式變得更加形象,讓學生能夠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學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之間內在的規律,更好地構建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如在小學一年級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一處題目是讓學生計算按照一定規律疊放在一起的正方體總共有多少個,很多學生都沒有辦法計算出底層那些看不見的正方體的數量。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用計算機技術將放在上面的正方體一個個挪開,擺放在下面的正方體就會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後老師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幾種不同擺放模式的演示,學生就能夠比較好地掌握計算正方體的方法,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對知識產生的過程進行展示,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意識

  數學知識的學習一定要展示形成的過程才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資訊科技對知識形成過程進行演示,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的一般規律,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進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知識》這一節課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課件閃動長方體的各個面、頂點和稜,讓學生明確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就能夠掌握一些長方體的初步知識,如長方體有幾個面、幾個稜幾個頂點等等;然後老師再通過多媒體技術和學生一起來驗證結果,學生對於這些知識的印象也就會更加的深刻。學生們發現自己的總結被驗證也會特別激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就得到了提升。資訊科技強大的功能夠將數學知識進行動態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識更加的具體化,這種清晰形象的展示過程對於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來講難度很大,但多媒體課件卻可以輕鬆地實現。

  三、變化練習模式,提升數學課程教學的效果

  練習是鞏固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對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十分重要。通過資訊科技所編寫的一系列的練習題目能夠變被動為主動,老師可以通過電腦預先準備多種型別的題目,全方位、全形度地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進行練習。同時,資訊科技的優勢還體現在能夠設定一些趣味性的動態題目,迎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雞兔同籠”等形式,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很好地鞏固自身所學,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開展課後練習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能夠省去板書的時間,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有價值的習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如在對知識進行鞏固和練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選擇了正確的答案,螢幕上就可以顯示出一個笑臉,然後伴隨著聲音“你真棒”,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如果學生回答錯誤也沒有關係,螢幕上可以為學生顯示“再接再厲”等一些鼓勵性的話語,這樣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也增強了。

  四、結語

  總的來講,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它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資訊科技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使得數學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能夠從課堂匯入、課堂練習等多個方面進行輔助教學,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平臺。但值得注意的是,資訊科技雖好,但是在教學中也不可濫用,要把握住應用的度,過多地使用聲音、影象會影響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師在教學中對於資訊科技使用不當,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將資訊科技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使得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更加豐富,效果更好。

  作者:祁貴文 董萍 工作單位:鎮賚縣鎮賚鎮第一小學校

  看過" 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