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育研究論文4篇

  隨著基礎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進步,小學數學教育在不斷的課程改革和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教學缺陷,影響了小學數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不利於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畢業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研究的論文,歡迎檢視!

  小學數學教育研究論文篇1:小學數學教育中美育問題思考

  摘要:現如今,美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教育內容,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而且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美育教學已經成為了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亟需深入研究的問題。基於此,對美育教學滲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並探討了將美育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美育教育;問題

  小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初級階段,為了實現小學生更好地發展,強化美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教育中的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美,學生在獲得相關知識的同時,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小學數學課程相較與其他學科,知識更為抽象化、複雜化,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而美育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數學理論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豐富數學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將美育教學與數學教學相融合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必然趨勢。

  一、美育教學滲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興趣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由於小學生的生理、心理髮育不成熟,在這一階段,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活潑好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美育的特點,將美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多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通過這種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美育教育以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羅克韋爾•肯特曾經說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們對於生活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更加熱愛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學生髮現和感知數學中的美。例如,在學習圖形認識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親手製作一些圖形,讓學生在體會圖形排列規律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圖形美的感知。此外,教師也可以製作一個複雜圖形,將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以及圓等簡單圖形進行組合,讓學生數一數有多少個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等,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漂亮的圖案,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將美育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

  ***一***將美育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

  教學過程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知識理解以及自我發展的重要實踐活動。將美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找圖形或者折圖形等方式,使學生在軸對稱圖形美的感知中提升自身對知識的理性認識。上課前,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圖形,如卡片、獎盃、樹葉等,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這些圖形的特點。當學生髮現圖形兩邊相同時,可以讓學生將圖片進行對摺,這樣學生對於對稱圖形概念以及對稱軸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數字、漢字、字母或者一些平面圖形當中找出軸對稱圖形,並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軸對稱知識的理解,在作業本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對軸對稱知識進行鞏固。

  ***二***將美育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解題過程中

  小學數學的解題過程也是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狄德羅認為:“所謂美的解答是對一個複雜問題的簡單回答。”小學數學中有很多簡便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並快速找出準確的答案。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簡便運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知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對數字特點進行觀察,再結合相關的數學運演算法則,將複雜的筆算問題化簡為口算題,有效縮短學生計算的時間。

  ***三***將美育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

  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增一些色彩,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思想相統一,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三角形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原理,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三角形實物,比如風箏、晾衣架、雨傘、紅領巾以及小紅旗等,通過這些生活案例將小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使小學數學知識靈活化、生活化,從而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中,感知數學的美,這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數學的使用價值,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結語

  將美育教育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革新教育理念。教師要將美育教育滲透到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現美,並對美有所感知,從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效果最大化,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作者:代明儉 單位:甘肅省慶城縣翟家河學區

  參考文獻:

  [1]張麗傑.對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美育問題的思考[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02.

  [2]劉慧.對小學數學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3***9***:126.

  小學數學教育研究論文篇2:沉浸理論下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研究

  一、沉浸理論的定義

  沉浸理論即Flowtheory,是指當人們在參與一項具有挑戰性但自己又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時,會自覺過濾所有不相關的因素,完全地投入到情境當中,並能夠完成自我鼓勵的心理狀態。伴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與電腦相關的活動也把沉浸理論沿用進來,隨後沉浸理論被推廣到網路環境當中。青少年在玩遊戲時能夠全神貫注,全力針對目標,反應迅速,毫無時間感,並且腦電波處於極度活躍狀態。於是,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被總結為是具有沉浸理論性質的自我迷失和自我鼓勵。若能夠將青少年玩遊戲時獲得的沉浸體驗應用到遊戲教學中,能夠促進青少年發現與探討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二、教育遊戲

  教育遊戲是指將傳統教育和遊戲的優點結合起來,在實際教學中以娛樂形式實現教學目的。遊戲性和教育性是教育遊戲的兩個特徵。遊戲性是指從大範圍上講教育遊戲是屬於遊戲的,具有遊戲的特徵;教育性是指教育遊戲是為了教育,不是為了娛樂。教育遊戲是將“玩”和“學”結為一體的遊戲方式。

  三、沉浸理論下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

  ***一***設計要求

  在沉浸體驗中,把握平衡狀態是非常有必要的。即技能低的人在初次玩遊戲時遊戲難度須與他的技能相配,他才會處於沉浸狀態,他的技能便會隨著時間提升,如果仍然讓遊戲者挑戰初級遊戲,他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需要給遊戲者提供更高難度的遊戲。所以,在小學數學教育遊戲的設計上也應把握人與遊戲的平衡狀態。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應注意到學生的特點,一方面,小學生年紀小,智力發育有限,數學教育遊戲設計應該在結合課本知識的同時採用簡單的原則,要根據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遊戲難度,將重點放在遊戲的啟發性和教育性上。另一方面,應注意沉浸體驗的感知性和時間性。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在課堂上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設計遊戲時應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學習心理。

  ***二***遊戲設計型別

  基於沉浸理論下的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的要求,大體可將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為挑戰型和互動性兩大類。結合小學數學教材,挑戰型遊戲有連線遊戲、迷宮遊戲、推理遊戲等。互動性遊戲大多是電腦遊戲、競賽類遊戲。挑戰型數學遊戲一般是任務性的,比如:一筆連九點遊戲,將九個點排成三行三列,學生用四條連續的直線將所有點連線起來,不能交叉,這一型別的遊戲有利於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的遊戲能夠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算能力,比如一到九這九個數字,橫豎斜相加都等於十五,讓學生進行排列。這樣的遊戲有助於讓學生沉浸在遊戲中時激發學生的挑戰力和興趣。互動性遊戲主要是以互動為特點,利用學生的空間和結構思維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撲克牌湊十遊戲,將撲克牌中的“10、J、Q、K、大王、小王”除去,小學生兩個人一組,每人分發1-9的9張撲克牌,讓其中一個小孩拿出一張牌,另一個小孩根據出牌的小孩給出的數字計算自己需要拿出的數字,兩個數字相加等於10則為成功。再比如七巧板遊戲,學生要利用不同的形狀結構將七張形狀不一的卡片拼成一個正方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遊戲教學方案

  對於小學數學教學遊戲設計,每個教師都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總結一套教學流程,大體上的順序是:教師講解概念、介紹遊戲內容和規則、教師向學生示範、學生參與遊戲、展示結果並交流經驗、教師總結。以“數三角形遊戲”為例:教師向學生介紹認識完三角形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上圖,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向學生介紹簡單的三角型組合方式,讓學生自己發散思維,在圖中尋找更多的三角形。圖中共有78個三角形,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三角形的層數進行刪減。以上圖為例,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可以進行小組活動,教師在巡視指導時,鼓勵找到數量較多的三角形的學生尋找更多的三角形,指導找的數量較少的學生擴大思考範圍,考慮更多的組合形式。最後教師讓尋找到三角形最多的同學展示自己的尋找方式和結果,與大家交流自己的經驗。最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不同的組合形式用不同的顏色分解出來,讓學生能夠一目瞭然地看到自己在進行遊戲時沒有考慮到的組合形式。這種遊戲教學方式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藉助網路資源,根據實際向學生教授的知識,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遊戲型別,例如:數獨遊戲、綿羊、狼、草的過河順序等。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主要是依靠老師將學生帶到遊戲中,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在遊戲中時還能學到知識。以沉浸理論為依據進行的小學數學教育遊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育與遊戲的平衡。讓學生體會到不同於傳統模式的課堂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教師的教育水平都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李繼平 單位:長春市雙陽區第二實驗小學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學數學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