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論文3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既考慮教師教的有效行為,又考慮學生學的有效行為。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論文篇一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成長的一個基礎階段,只有把小學數學基礎打好,學生才能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走得更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十分關鍵,就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基礎,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研究,希望能把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更加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思維導圖;有效應用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改革不斷走向道路轉變的前沿,然而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培養和鍛鍊成為數學教學的關鍵。在小學生學習期間,大多數數學教學方式採取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一開始讓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具體形象的代表及其假設,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課程改革的推進,慢慢地過渡到抽象的邏輯思維。我們可以得出,教程改革不斷深入,具體形象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抽象思維邏輯能力的加強成了教程改革程序中有待解決和實現的問題,,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研究。

  一、思維導圖的概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提出來的:“它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雖然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影象、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通過上面的定義,我們可以充分地掌握思維導圖的重要性及無法替代性,不單是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現在思維導圖已經成為各個學段運用最廣泛的教學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我們可以把相關的知識點全部融合進去,包括文字、數字、公式、圖形等各個方面,完整地把所要講解的知識點展現出來,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搞清楚各概念和公式之間的關係,還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應用意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我們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及時地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講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充分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通過思維導圖全面地、系統地展現在小學生面前,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突破教學的知識難點。這主要是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困難之處,因為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一些數學知識點的概念和定義並不能分辨得十分清楚,常常混淆,容易放棄學習中的難點部分,長此以往,數學知識的難點會越來越多,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但是,如果小學數學老師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清楚地把概念、圖形、公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認識”時,可以組織“一步有多長”的實踐活動,帶領孩子們量一量,然後量一量手指有多寬,粉筆有多長,課本有多長,講臺和課桌長、寬是多少,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展現毫米、釐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進位制關係,這樣能幫助學生熟記於心,不會再把毫米、釐米、分米和米各單位混淆。

  例如,

  1米=10分米=100釐米=1000毫米

  3.利用思維導圖複習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利於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幫助學生複習數學知識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當小學數學老師結束一部分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和溫習,從而鞏固所學習的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複習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復習,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對近段時間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和鞏固,還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地掌握一單元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圖形面積公式時,可以讓學生用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教師指導下動手拼一拼、動口議一議,從而利用思維導圖得出三角形面積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從而加深小學生對於三角形公式和平行四邊形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歸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最重要的一項作用就是進行知識歸納和總結。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學習“認識時間”這部分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小時、分鐘和秒之間的關係通過思維導圖展現在小學生面前,這是對時、分、秒之間的關係進行的歸納和總結,有利於學生清楚地掌握它們之間的進位制,杜絕搞混現象的發生。

  例如,1小時=60分鐘

  1分鐘=60秒

  1小時=60分鐘=3600秒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鞏固和整理知識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復習和整理,鞏固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學習“元角分”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通過組織遊戲活動,比如,“換錢”“我是超市售貨員”,讓學生在角色遊戲中掌握“元角分”的知識,然後利用思維導圖把元、角、分的關係展現給小學生,幫助他們鞏固“元角分”這部分的數學知識點。

  例如,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

  3.利用思維導圖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利用思維導圖解決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通過讓學生綜合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獨立探索和思考,解決現實性的數學問題,通過這個探索實踐的過程,學生可以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深入開發數學思維、邏輯思維。在解決問題教學中,教師對於教材應該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對於小學數學中各個階段的知識點要十分熟悉,然後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保持思維梳理的連續性,才能對學生一步步地開展解決問題教學。

  4.利用思維導圖建立數學錯題本。小學數學教師對於教材要有十分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把握住課本中的關鍵,時刻圍繞著關鍵點來開展數學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小學數學教師要適度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應該適時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且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態加以分析,幫助他們找到思維的突破口,建立屬於自己的數學錯題本,有利於今後的知識複習。例如,一個稜長8分米的正方體容器中灌滿了水,將水倒入一個長方體的容器中,長方體長16分米,寬4分米,求這個長方體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一些基礎差點的學生,根本理解不了題意,無法入手解題。老師完全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給學生展示,讓學生直觀看到:體積不變,只是水深***高***改變,形狀改變,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並找到正確解答方法。然後,再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題目記到自己的錯題本上,加深解題的思路。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比較直觀的圖文與公式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小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公式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小學生學習和鞏固複習。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幫助小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技巧。

  參考文獻:

  [1]劉芬.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實踐研究[D].寧夏大學,2014.

  [2]袁學新.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的分析探討[J].教師,2011***14***:21.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