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蒜種植方法

  山東大蒜種植需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除氮磷鉀外,硫利於提高大蒜品質,建議採用含有益菌的有機菌肥。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播種

  大蒜喜冷涼的氣候條件,地上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16℃,幼苗越冬的最佳苗齡為4-6葉期,從播種到4-6葉約需40-45天,在日均溫度7℃以下即停止生長。幼苗耐寒性強,能耐-7~-10℃的低溫。在0-4℃的條件下,經30-40天可以通過春化階段。露地秋播大蒜的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秋分後前寒露左右***。 播種早了,易受凍,播種晚了因受後期高溫影響,生產期縮短,產量低,品質差。

  二、整地施肥

  大蒜的根為弦鬚根,無主根,主要根群分佈在10-25釐米的土層中,屬淺根性,根毛少,吸水力弱,喜溼、喜肥、不耐旱,適宜於土壤肥沃,疏鬆透氣、 保水、 保肥力強,排灌水方便,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種植,忌與蔥蒜類蔬菜連作。 種蒜前要施足基肥,基肥最好是經過了充分腐熟發酵的有機肥或生物 有機菌肥,或緩控釋肥,一般畝施有機肥4000-5000千克,或金正大控釋肥70-100千克或生物菌肥100千克,撒施後深耕土壤20-30釐米,耙平地面,按1.2米的距離作平畦。 大蒜地忌施生糞,以防在生糞發酵時引來種蠅,產卵生蛆,危害蒜根,在大蒜生育期內,吸收氮素最多,據測定每生產50千克蒜頭,需純氮0.75千克,五氧化二磷0.18千克,氧化鉀0.7千克,其比例為1:0.25-0.35:0.85-0.95。硫是重要元素。增施磷肥可使蒜頭增大,蒜薹產量增加,蒜頭裂頭率降低。

  三、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播種前要進行選種、選瓣。選擇蒜頭大、蒜瓣硬、色澤新鮮、無病傷的大瓣作種。每百瓣重在500左右。 為防病害發生,播種前可每100千克種瓣,用77%多寧可溼性分散粒劑150克 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50克,兌水800克的藥液,均勻噴灑,或用96%天達惡黴靈3000倍液 天達2116***浸拌種專用型***300倍液浸種30分鐘,晾後播種。

  播種方法有溝播或穴播種兩種方式,播種深度5-6釐米,使種瓣頂端有蓋土2-3釐米,具體的栽植密度,因品種而異,一般每畝30000-35000株,株行距8-9釐米×20釐米左右,適當密植可獲取高產。但是種植過密,不但用種量大,而且蒜頭小,商品級別低,經濟效益不高。在適宜的密度範圍內,蒜頭小的品種可密植,大頭品種宜稀植。據試驗,每畝不應超過6萬株,以每畝種3.5-4萬株為宜。也可按行距17釐米,株距12釐米或行距20釐米,株距10釐米的密度播種,每畝用種150千克左右。播種後耬平畦面或蓋地膜,然後澆水。

  四、冬前管理

  正常情況下,大蒜播種後經5-7天,即可出苗,出苗後噴天達2116***抗旱壯苗型***600倍液一次,幼苗期,要適當控制澆水,尤其是蓋地膜的,一次澆水即可保證全苗。出苗期要經常查苗,及時破膜引苗出膜。如果基肥不足,可在出苗一個月後追“催苗肥”,一般苗期不必追肥。土地封凍前澆封凍水。不蓋地膜的可在越冬前覆蓋牛馬糞、碎草,保護幼苗安全越冬。 蒜苗長至5-6葉時,冬前可噴一次天達2116***壯苗型***800倍液,有明顯的促根生長和防凍效果。

  五、春季管理

  秋播大蒜在翌年春季,氣溫回暖 ,土地解凍後,要及時除去冬前的碎草***牛馬糞不必除去***,中耕鬆土,提高地溫。選擇晴暖天,澆返青水,如基肥不足可結合返青水追“返青肥”,一般畝追尿素20千克。4月上旬,清明以後,隨著氣溫升高,蒜苗生長加快,到“爛母”後,大蒜進入花芽和鱗芽分化期,需水肥增加。在蒜薹開始抽出時,可噴天達2116***葉菜型***600倍液,並結合澆水,追一次含氮較多的“催苔肥”,每畝施複合肥20-25千克。

  催苔肥後再噴兩遍天達2116***根莖型***600倍液。經過40-45天,地上部停止生長,地上植株的營養,向蒜頭轉移。據測定每頭蒜能日增1.4克。拔苔後18-20天是蒜頭膨大期,此期可追一次“催頭肥”,一般畝追尿素15-20千克,以後每7-8天一水,保持地面溼潤,延長葉片生長,促進養分向蒜頭輸送,減緩葉片衰老速率,促進蒜頭膨大,提高蒜頭產量。

  六、收穫

  蒜薹要適時收拔,拔苔早了容易斷苔,產量低。拔苔晚了蒜薹老化,纖維增加,影響品質,也降低產品產量。拔苔前3-5天停止澆水,使植株體內膨壓降低,易於拔苔。拔苔應選在晴暖天氣的中午或下午 進行。 拔苔18-20天后,大蒜葉片開始退色,葉尖凋萎,假莖變軟,開始倒伏,證明大蒜的蒜頭開始休眠,即可收刨。

  收刨大蒜後,在田間一排排擺開,使後排的莖葉蓋住前排的蒜頭。晾晒2-3天,待莖葉乾枯後捆成把,將蒜頭向外堆垛或編成蒜辮,掛在避雨通風的棚內貯藏或銷售。

  山東大蒜種植要點

  一、滅茬翻地;上茬作物收穫後,耕翻30公分,曝晒20天左右,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病菌蟲草、減少重茬病害。不可過量使用肥料,易造成土壤板結,土地鹽鹼化,使投入高、產出不成比例。應採取土地休養生息方式。

  二、整地施肥。大蒜種植需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除氮磷鉀外,硫利於提高大蒜品質,建議採用含有益菌的有機菌肥。整地時,1畝施45%有機肥菌肥,200公斤複合肥或高鉀複合肥50KG;肥料均勻撒施,平整土地形成土肥微粒結構。

  三、 選種拌種;選取健康蒜種,將蒜種可用先正達公司殺蟲殺菌三元種衣劑進行浸種處理。浸種防治大蒜土傳病害及農藥殘留,利於苗期生長

  四、適時播種;10月1-15日,5cm,地溫在18℃左右,按株距20釐米/3棵,行距15cm標準播種。

  五、 苗期管理***覆膜除草***;一般建議播種後立即打除草劑蓋地膜。但是,一般大部分種植戶都是在出苗後蓋地膜。

  常溫7天左右出苗。

  除草:在出苗後發芽前,進行除草劑封閉作業。

  常用除草劑:施田補150ml 36%惡草酮90ml兌水30公斤***約2桶***噴霧。也可用噁草酮 優封200ml兌水噴霧。

  噴藥時注意倒退著走,防治踩踏藥膜,影響藥效。

  六、 水肥管理***年前年後***。年前以澆大水為主,第1水播種後即澆,第2水接近出苗時澆,越冬前必須再澆1水。年後,返青期澆1水,蒜薹分化期澆1水,到提薹前澆3~4水,提薹前5~7天停止澆水,以利提薹。收薹後,澆3~4水。蓋膜大蒜提薹比露地蒜早5~7天。

  追肥:清明前後追施高鉀複合肥12.5公斤。

  大蒜頂不出膜的,要人工扣苗,可用掃帚等,用力施壓地膜,蒜苗尖端就扎破地膜露出。

  蒜薹露苞時,可揭去地膜,同時除草。

  七、 防蟲殺蟲***年後防蟲***:主要防治蚜蟲、薊馬、地蛆。乾旱少雨時,薊馬易爆發,薊馬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造成蒜葉、蒜薹出現灰白色斑點,薊馬出現後可用多蟲蟎丁噴霧。地蛆出現是因為重茬、使用有機肥未腐熟,或蒜種爛母招蟲產卵,可用樂斯本、辛硫磷灌根。

  八、防病治病:主要防治葉枯病、灰黴病、紫斑病、軟腐病、疫病、鏽病。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以藥劑浸種預防、注重噴霧治療。後期苗後抽薹前可同時噴施好生靈、甲基託布津、杜邦克露等組合預防。

  九、快速生長期管理:大蒜進入快速生長期,需水、肥量大,病蟲害也大量發生,應加強其中後期的管理。對正常無病地塊,應澆大水,澆足澆透,進行合理追肥和衝肥,噴施葉面肥或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氫鉀稀釋液,5~7天噴一次。

  十、 抽薹期管理。抽薹前 天澆水一次,噴施利於蒜薹生長藥物,蒜薹生長快,且根部較嫩,容易拔出。

  十一、 蒜頭膨大期;收蒜薹後,及時補充肥料特別是鉀肥,硫元素關係到大蒜品質,適當補充硫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