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炎有哪些食療方法

  肝炎是常見病,患者通過合理治療是可以治癒的。那麼?下面由小編為大家講解下治療肝炎的相關食療方法吧。

  肝炎的食療方法

  1.泥鰍豆腐羹

  材料:活泥鰍5條,豆腐1塊。

  用法:泥鰍剖腹去腸洗淨,切段;豆腐切成校洪備用。於炒鍋中加入少量的油,至油燒至八成熟時,放入泥鰍爆炒後加入適量水煮沸,再加入豆腐,開鍋後煮2分鐘,加入鹽、味精調味,並加適量的芡粉勾芡即成。

  功效:祛溼和中,清熱散血,對肝炎病人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對促使黃疸消退及轉氨酶下降,比較明顯,尤以急性肝炎更為顯著。

  2.馬齒莧瘦肉湯

  材料:瘦豬肉250克,馬齒莧300克。

  用法:豬肉洗淨,切成2~3釐米見方的校洪;馬齒莧除去根、泥沙,洗淨。先將豬肉於湯鍋內加冷水煮沸,去浮沫,放入洗淨的馬齒莧,武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肉爛,加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去馬齒莧,吃肉喝湯。

  功效:豬肉滋肝補虛;馬齒莧清熱解毒。兩味燉煮,扶正祛邪,用治肝炎病效果較好。

  3.佛手炒肉片

  材料:佛手1只,豬裡脊肉100克。

  用法:佛手洗淨,切成薄片;豬肉洗淨,切成薄片,用少量溼澱粉拌勻。炒鍋中加入適量的色拉油,燒至七成熟,入豬肉於鍋中略炒,再加佛手同炒片刻,放少量水於鍋中略煮,最後加入鹽、味精調味。佐餐食用。

  功效:佛手色澤金黃,氣味芳香,具有舒肝理氣的作用。是輔助治療慢性肝炎的有效食療方。

  4.首烏豬肝片

  材料:新鮮豬肝250克,首烏50克,黑木耳25克。

  用法:首烏洗淨,入鍋中加水適量,煎取濃汁備用;豬肝洗淨,切成薄片,加入少量的鹽、澱粉及首烏汁拌勻;黑木耳放入冷水中泡開。將炒鍋置火上,加入適量的油,燒至七、八成熟時,加入少量薑絲略炒,然後倒入拌好的豬肝,翻炒片刻後,起鍋;將餘下的首烏汁倒入鍋內,加入料酒、醬油、精鹽、黑木耳,略煮,後入溼澱粉勾芡,並倒入炒好的豬肝,翻炒片刻後,加入小蔥,起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方中首烏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的作用對肝炎患者,尤其是慢性肝炎患者能起到保肝解毒的作用。

  5.葉下珠煮豬肝

  材料:鮮珍珠草30克,豬肝250克。

  用法:珍珠草揀去泥沙洗淨,切成段;豬肝洗淨。鍋中加水500毫升,入前二物,用武火煮沸後,去浮沫,轉用文火燉煮,至水乾即成。將煮好的豬肝切成薄片,蘸醬油作佐餐食用。

  功效:清肝熱、去水溼、退黃疸,又能補肝血,祛邪而不傷正,適合肝炎病人食用。

  肝炎患者的護理方法

  1、隔離期

  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多人在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都該有所瞭解的,病毒性肝炎實際上可以分為好多種的,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的!甲型肝炎隔離至症狀消失,肝功能正常,一般不小於40天;乙型肝炎隔離至血清HBsAg陰轉;丙型肝炎隔離至HCVRNA消失;丁型肝炎隔離至HDAg陰轉;戊型肝炎隔離期同甲型肝炎相似。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病人糞便應予以消毒,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丙型肝炎病人用過針頭、注射器、器械需經高壓蒸汽消毒,做到1人1針1管。食及大小便器應嚴密消毒。

  2、休息

  急性期病人應臥床休息,以後逐步增加活動。第一次肝功能正常後休息3個月,每月複查肝功能1次,若3次均正常,則可上半班3月。若3月中肝功能仍正常而無臨床肝炎活動症狀者可恢復全日上班。

  慢性肝炎處於活動期的患者,如黃疸應臥床休息,如無黃疸以靜養為主。處於靜止期可從事力能所及的工作。肝功能恢復正常後仍需休息3個月,若症狀消失、肝功能正常,則可上半班。重症肝炎者應絕對臥床休息。

  3、重症肝炎的護理

  監護病人絕對臥床休息,經常作心理疏導工作,幫助病人解除憂慮,改善睡眠。限制蛋白攝入、嚴禁含氨藥物,有腹水者用低鹽飲食。嚴密觀察病人的體溫、脈率、呼吸、血壓變化。警惕感染及出血,注意瞳孔變化、性格變化、神志變化及出血傾向。注意大便色澤及性狀。

  記錄24小時尿量,注意肝昏迷先兆,例如行為、動作計算能力、定向力的變化及神經精神症狀、撲擊樣震顫等。病人躁動時慎用鎮靜劑。昏迷不能閉眼者,用金黴素眼膏塗眼,並用紗布覆蓋雙眼,防止角膜擦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