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中醫治療方法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並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至於怎麼治療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1***辨證論治:

  ①腎虛督寒:

  【主症】腰骶,脊背疼痛,痛連頸項,背冷惡寒,肢節遊走性疼痛,酸楚重著,或晨起腰骶,項背僵痛,或僵硬彎曲,活動不利,得溫痛減,舌苔薄或白,脈沉弦或細遲。

  【治法】補腎強督,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方藥】補腎強督治旭湯加減。

  川續斷,金狗脊,淫羊藿,炒杜仲,鹿角霜***或膠***,制附片,桂枝,骨碎補,生熟地,赤白芍,生薏苡仁,伸筋草,白殭蠶,地鱉蟲,知母,麻黃,乾薑,羌,獨活,草烏,防風,牛膝。

  臨床體會:婁多峰認為此證病人素體腎氣不足累及督脈,督脈與足太陽經在風門交會,輔助太陽經起衛外作用,督脈通,衛陽振,腠理致密,邪不能犯,當腎氣不足,風寒溼邪乘虛而入,鬱而不化,影響督脈致氣血凝滯,經脈痺阻,故發為腰背痛,臨床上除太陽經症狀外,還有項背攣急,作冷作痛等督脈受累的特徵,正如《內經》所述“督脈為病脊強反折”,此為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階段,以腎虛為本,寒盛為標,屬本虛標實之證,寒邪入腎,內舍於督,故治以補腎強督,祛寒,化溼通絡之法。

  ②肝腎兩虛,筋骨失榮:

  【主症】腰背疼痛,腰骶及項背強直畸形,活動功能障礙,胸廓不張,低熱形贏,腰膝痠軟,頭暈目糊,耳嗚耳聾,畏寒肢冷,陽痿,面色蒼白,舌質略紅,少苔或薄白,脈沉細數,尺脈弱。

  【治法】滋補肝腎,壯骨榮筋。

  【方藥】健步虎潛丸合補腎強督治旭湯加減。

  骨碎補,補骨脂,羌,獨活,生,熟地,赤,白芍,白蒺藜,山萸肉,烏蛇,蜈蚣,炙山甲,威靈仙,桂枝,絡石藤,雞血藤,尋骨風,鬆節,川斷,制附片,伸筋草,地鱉蟲,炒黃柏,紅花。

  ③督脈邪壅,久鬱化熱:

  【主症】背脊鈍痛,腰,股,髖部酸著重滯,甚或掣痛欲裂,脊柱強直,畸形,活動嚴重障礙,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或有低熱,口乾,肌肉觸之熱感,肢體喜放被外,不久又怕冷,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舌苔黃厚而膩,脈象滑數或弦滑數。

  【治法】益腎壯督,清熱活絡。

  【方藥】補腎清熱治旭湯加減。

  生地,川斷,地骨皮,骨碎補,秦艽,赤芍,知母,炒黃柏,忍冬藤,威靈仙,羌,獨活,地鱉蟲,蠶砂,絡石藤,透骨草,紅花,制乳香,沒藥。

  ***2***綜合治療:

  ①中成藥:腎虛督寒可選旭痺沖劑,寒痺停片,金關片,肝腎虧虛可選壯腰健腎丸,益腎通督片,久鬱化熱可選正清風痛寧,二妙丸,五加皮酒。

  ②藥物外治:

  A.藥袋熱敷:羌活,獨活,川芎,白芷,徐長卿,青木香,蘇木,桂枝,當歸,制乳香,制沒藥,細辛各等份,冰片少許,上藥共研細末,與淘洗乾淨的細砂2份拌勻,裝入布袋內,留置0.5~1小時,1次/d,10天為1個療程,具有溫經散寒,祛瘀止痛之功效。

  B.烏桂散***經驗方***:藥用制川烏,制草烏,桂枝,細辛,山萸肉,乾薑,公丁香,藿香,白芷,麝香,上述各藥共研粗末,用醋拌溼,敷於臍部,每次6~10g,根據情況2~3天更換1次,適用於背部僵硬,疼痛劇烈,活動困難者,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效。

  C.溫經通絡膏***《中醫傷科學講義》***:藥用乳香,沒藥,麻黃,馬錢子各250g,上藥共為細末,飴糖調敷背部痛處,適用於寒溼傷筋,胸椎骨節酸困疼痛,筋脈不利者。

  ③專方治療:

  王為蘭用益腎通督片***狗脊,菟絲子,骨碎補,枸杞子,生熟地,豬脊髓,牛脊骨,鹿角膠,水蛭,炒白芥子***治療57例,顯效17例,有效3l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4.2%。

  朱良春應用益腎蠲痺丸***主藥地黃,當歸,仙靈脾,全蠍,蜈蚣,蜂房,鹿銜草,地鱉蟲***治療,療效滿意。

  婁玉鈐等認為本病的關鍵是腎督虧虛,自擬腎痺湯***狗脊,桑寄生,牛膝,木瓜,首烏,炒山甲***治療本病67例,有效率92%。

  吳啟富用右歸丸加減治療160例,有效率86%。

  李瑞林用雷公藤治療80例,有效率為89%。

  田常炎等用洋金花製劑治療54例,亦取得一定的療效,顯效28例,有效20例,無效6例,對肝腎無毒性作用,注射作用更好。

  吳志成用螞蟻治療本病也取得一定療效。

  另外,臨床上以身痛逐瘀湯治療本病積累了一些經驗,並進行了相關的基礎及用金關片,壯腰健腎丸,正清風痛寧,二妙丸,五加皮酒治療本病的研究。

  A.腎痺湯:由赤芍,白芍,王不留行,川斷,紅花,葛根,黃芪,蒲公英,獨活,金銀花,土茯苓,生地黃20~90g組成,楊愛國等報道用本方加減治療強脊炎30例,有效率為93%。

  B.強脊湯:由桂枝,薑黃,川芎,千年健,全蠍,地龍,葛根,白芍,當歸,狗脊,川斷,補骨脂,獨活,桑寄生,絡石藤,老鸛草,黨蔘,威靈仙,黃芪,甘草組成,水煎服,每天1劑,30劑為1療程,高飛等報道,治療30例,有效率98%。

  C.舒督通痺湯:由麻黃,桂枝,獨活,甘草,當歸,赤芍,木瓜,伸筋草,青風藤,烏梢蛇,杜仲,五加皮組成,有寒象加川草烏;熱象重加連翹,梔子,3個月為1療程,李現林等報道治療47例有效率91.3%。

  D.獨活寄生湯加味:由獨活,桑寄生,當歸,赤白芍,川芎,紅花,防風,生地黃,熟地黃,杜仲,淮牛膝,秦艽,細辛,桂心組成,隨證加減,頸項強直加羌活,薑黃,白殭蠶,葛根;腰骶疼痛,加狗脊,菟絲子各10g,並加重杜仲,桑寄生用量;病久痰瘀交阻者,加三稜,莪術,白芥子,錢先報道,治療22例中,顯效6例,有效1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0.9%。

  E.雷公藤配合補腎通痺湯:雷公藤煎劑12~15g/d,14歲以下按1歲1g劑量給予,補腎通痺湯方由獨活,寄生,杜仲,淮牛膝,枸杞子,補骨脂,黃芪,雞血藤,生地黃,赤芍,丹蔘組成,每天1劑,張思霖報道25例,總有效率92.7%。

  F.益腎通督方:由鹿角膠,龜版膠,狼狗骨膠***烊化***,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菟絲子,炒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女貞子,當歸,白芍,炒白芥子,水蛭,熟地黃,蜈蚣***研面沖服***,降香,川烏各,細辛組成,王為蘭報道,臨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51例,總有效率94.7%,實驗研究優於雙氯芬酸***雙氯滅痛***及大活絡丹組。

  G.骨痺湯:由狗脊,杜仲,淮牛膝,骨碎補,獨活,陳皮各15g,淫羊藿,威靈仙,生地黃,枸杞子各15~30g,殭蠶,熟地黃,當歸各12g,桂枝9~15g,蜈蚣2條組成,隨症加減,水煎服,每天1劑,30天為1療程,劉紅麗報道治療47例,1~3療程後,顯著好轉21例,好轉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5.7%。

  H.蠍蚣湯:由全蠍,蜈蚣,白花蛇舌草,丹蔘,秦艽,威靈仙,白芍,甘草組成,方建志報道治療血瘀型痺證總有效率為79%。

  I.補腎強督治旭湯:由熟地黃,制附片,鹿角膠,川斷,羌活,獨活,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土鱉蟲,防風,麻黃,乾薑,淮牛膝,炙穿山甲,炙草烏,骨碎補組成,隨症加減,閻小平報道治療取得滿意療效。

  J.烏頭桂枝湯:由川烏,川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大紅棗7枚,每天1劑,水煎服,可隨症加減川萆薢,薏苡仁,威靈仙,土茯苓,防己等,戴朝壽報道,治療89例,總有效率100%,治癒率達7***%。

  K.散痺湯:由青風藤,生麻黃,桂枝,生薑,制附子,生石膏,木通,甘草組成基本方,寒盛者,重用附子,加細辛;熱盛者,去附子,加知母,黃柏,風盛者,加蜈蚣,葛根;溼盛者,加薏苡仁,土茯苓;夾瘀者,加土鱉蟲,水蛭;痛甚者,加劉寄奴,水煎服,每天1劑,潘青海報道,治療32例,顯效16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6%。

  ④單驗方治療:

  A.雷公藤片:每片含生藥3g,每次服3~5片,3次/d,1個月為1療程。

  B.昆明山海棠片:每次服100mg,3次/d,1個月為1療程。

  C.腰痛寧膠囊:由馬錢子,土鱉蟲,乳香,沒藥,全蠍,牛膝,麻黃,蒼朮組成,適用於瘀血阻絡兼寒溼痺阻之強直性脊柱炎,每次3~5粒,2次/d,用黃酒適量***10~30ml***,兌白開水沖服,1個月為1個療程。

  D.桂枝芍藥知母湯***《金匱要略》***:桂枝,白芍,甘草,麻黃,生薑,白朮,知母,防風,制附片,水煎服,每天1劑。

  E.骨碎補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荊芥穗,制附片,牛膝,肉蓯蓉各30g,骨碎補,威靈仙,砂仁,廣地龍,沒藥,自然銅***酒淬九遍***,草烏,制半夏,共為細末,酒煮神曲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7丸,溫黃酒送下,婦女可用當歸湯送服,孕婦忌服。

  F.青風藤:味辛苦,性溫,具有祛風勝溼通絡止痛之功,湛鐵民以青風湯30~50g,秦艽,尋骨風各15g,何首烏30g,治療本病效佳。

  G.枸杞羊腎粥***《飲膳正要》***:枸杞葉500g,羊腎2對,羊肉250g,蔥莖少許,五味子,佐料適當,粳米50g,先煮枸杞葉,羊腎,羊肉,調料,湯成下米,熬粥,晨起及晚上各食1次,枸杞葉可用枸杞子30g代之。

  H.羊脊骨羹***《飲膳正要》***:羊脊骨1具,槌碎,肉蓯蓉30g,草果3個,蓽拔6個,熬成汁,入蔥白,做面羹食之,腰脊疼痛明顯者適用。

  I.烏頭粥***《本草綱目》***:生川烏10g為末,香白米粥1碗,再慢熬適當,下薑汁1匙,蜜3大匙,空腹服,或再加薏苡仁6g亦可,適用於風寒溼痺阻腎經及腎陽虛證。

  J.上海市中醫院風痛散***《痺症論治學》***:馬錢子,麻黃等量,同煮4~6小時,馬錢子去皮,芯;麻黃炸至黃而不焦,表面起泡立取出,擦去表面油,共研末裝膠囊,每天臨睡前服1次,每次0.3g,黃酒1匙或溫開水送服,每3天加1次量,每次遞增0.3g,以出現輕微頭暈和偶然抽搐為度,每次最多0.9~1.2g,不能過量,也不宜白天服用,如抽搐較多,可多飲白開水或用鎮靜劑拮抗,本方適用於風寒溼痺及痰瘀互阻之痺痛較甚者。

  K.旭痺沖劑:每袋10g,每次1袋,2~3次/d。

  L.益腎蠲痺丸:水丸:每次8g,3次/d,飯後服。

  M.金蛇注射液:針劑,每次4ml,2次/d,肌內注射,1個月為1療程。

  N.蠲痺湯***《百一選方》***

  O.虎潛丸***《丹溪心法》***適用於本病後期陰虛內熱,肝腎不足,肢體痿軟無力之症。

  P.朱良春教授藥袋熱敷法:藥袋處方為:山柰,羌活,獨活,川芎,白芷徐長卿,青木香,蘇木,桂枝,當歸,制乳香,制沒藥,細辛各等分,冰片少許,共研細末,與淘洗乾淨的細砂2份拌勻,裝入布袋內,放鍋內隔水蒸30min取出,疊在另一未蒸之藥袋上,放於疼痛處,留置0.5~1h,1次/d,10次為1療程,具有溫經散寒,祛瘀止痛之功。

  ⑤鍼灸療法:鍼灸治療本病,多從足太陽經和督脈選穴論治,還應重視足少陰經腧穴的選用,既要注意近部取穴,更應重視整體治療,鍼灸治療本病,當以補腎強腰,調和氣血,舒筋活絡為法。

  A.體針:

  a.寒溼痺阻型:取肝俞,腎俞,膈俞,風池,大椎,腰陽關,針用瀉法, 1次/d,10天為1療程。

  b.溼熱阻絡型:取大椎,風池,腰陽關,肝俞,腎俞,環跳,合谷,針用瀉法,1次/d,10次為1療程。

  c.腎虛督空型:取肝俞,腎俞,膈俞,陽陵泉,三陰交,委中,關元,針用補法,1次/d,10天為1療程,每次留針15~25min。

  d.肝腎陰虛型:取肝俞,腎俞,三陰交,關元,大椎,太沖,針用平補平瀉法,1次/d,10次為1療程,每次留針15~25min。

  e.瘀血阻絡型:取大椎,風池,肝俞,腎俞,環跳,陽陵泉,三陰交,針用瀉法,1次/d,10次為1療程。

  B.耳針:

  a.寒溼痺阻型:取腰椎,骶椎,腎,神門,交感,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以王不留行貼壓,2~3天1次,輪換穴位。

  b.溼熱阻絡型:取腰,骶椎,髖,交感,腎,腎上腺,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c.腎虛督空型:取腰,骶椎,頸椎,胸椎,腎,肝,神門,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d.肝腎陰虛型:取肝,腎,腰,骶椎,神門,交感,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e.瘀血阻絡型:取腰,骶椎,腎,屏間,神門,交感,每次留針10~15min,隔天1次,3~5次為1療程。

  C.灸法:

  取穴:同“毫針”。

  方法:常用艾條灸,艾炷灸,溫鍼灸,溫灸器灸,每次選3~5穴,灸10~20分鐘或5~7壯,1次/d,10天1個療程,間隔2~3天行第2療程。

  禁忌:孕婦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推拿療法:早期以和營通絡,滑利關節為原則,後期骨性強直者以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為原則。

  A.患者俯臥,上胸部及大腿前分別墊2~3個枕頭,使前胸及腹部懸空,兩手臂屈肘置於頭前,醫者站於旁,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兩側,用擦法上下往返治療,同時另一手掌在背部沿脊柱按壓,按壓時要配合病人呼吸,當呼氣時向下按壓,吸氣時放鬆。

  B.接上勢,用指按法按壓脊柱兩側膀胱經及臀部秩邊,環跳,居髎等穴。

  C.患者仰臥,用 法治療髖關節前部,配合髖關節的外展,外旋被動活動,再拿大腿內側肌肉和搓大腿。

  D.患者坐勢,醫者站於後方,用 法施於頸項兩側及肩胛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仰活動,然後按揉或一指禪推頸椎兩側,上下往返數次,再拿風池及頸椎兩側到肩井。

  E.接上勢,囑患者兩肘屈曲,抱於後腦枕部,兩手指交叉握緊,醫者站於背後,以膝部抵住患者背部,再以兩手握住患者兩肘,作向後牽引及向前俯的擴胸俯仰動作,在進行這種背動活動時,患者要配合呼吸運動***前俯時呼氣,後仰時吸氣***,俯仰5~8次。

  F.患者坐勢,將腰背暴露,上身前俯,醫者站於旁,用肘壓法施於脊椎兩旁,再直擦背部督脈及兩側膀胱經,橫擦骶部,均以透熱為度,可加用熱敷。

  輔助治療

  ①藥物治療:見“治療”部分。

  ②姿勢治療:活動期關節炎症狀明顯,應臥床休息,睡硬板床,頸部枕頭應低平或不用,以保持頸腰部脊柱生理弧度,經常取俯臥位有利於預防脊柱及髖關節變形,1~2次/d,時間遞增,腰椎弧度消失或僵直可平臥時背部墊一小枕,防止脊柱畸形形成,坐,站位時應保持挺腰,練習背靠牆站立姿勢,以保持良好姿勢。

  ③運動療法:醫療體操是運動療法首先選用的方法,主要有預防畸形,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加伸肌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常用方法有呼吸體操,脊柱活動度,背肌鍛鍊等。

  A.呼吸體操:進行深呼吸練習能最大限度地擴張胸廓,促進膈肌運動,亦可進行腹式呼吸練習,氣功療法可增加肺活量,放鬆肌肉,全身入靜,是很好的改善肺活量的方法。

  B.背肌練習:利用徒手或器械均可進行背肌練習。

  C.脊柱活動度練習:在“四肢著地”位進行脊柱活動度練習,亦可進行爬行練習,祖國傳統醫學中洗髓經為主的功法亦有良效,頸椎活動練習包括緩慢而柔和的屈伸,側屈及旋轉動作,患者騎在椅上扭動,可增加胸椎旋轉活動。

  D.髖關節練習:可代償腰椎功能,主要是髖伸肌和外旋肌的練習。

  E.耐力性運動練習:病情穩定,可作游泳,登山,羽毛球及網球運動,可增強全身肌力,促進心肺功能,防止脊柱畸形。

  ④物理治療:溫熱療法可鎮痛及緩解僵硬,超聲波,音訊可增強肌腱的延展性,在溫熱療法後再給以運動療法,對改善韌帶及肌腱的攣縮有較好的效果。

  A.溫熱療法:用於消除肌痙攣,改善血液迴圈***急性期不用***,種類有:蒸氣藥浴,砂浴,蠟療,紅外線燈照射等。

  B.電療法:可用高,中,低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干擾電療等。

  C.超聲波透人治療:配合一些藥物,如氫化可的鬆,中藥活血化瘀,祛風止痛,浸泡電子端棉墊等。

  ⑤推拿,鍼灸療法:對關節周圍的肌肉痙攣,及關節肌性強直均可採用推拿,按摩等手法,解除肌痙攣,改善關節功能,針刺,艾灸穴位,對解除肌端炎症性疼痛效果十分明顯。

  ⑥夾板及矯形器的應用:急性期可用夾板固定疼痛關節部位,但每天應卸下夾板幾次,並進行關節活動;不嚴重畸形可使用矯形器。

  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進行穿著,排便下蹲,進食,洗漱,行走等訓練。

  ⑧心理治療:患者一般有自卑與悲觀情緒,醫務人員要同情患者,詳細解釋病情變化,安慰,鼓勵,說服,開導使患者配合和堅持治療。

  ⑨手術治療:根據病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包括滑膜切除術,骨切除術,關節固定術,髖關節成形術等。

  強直性脊柱日常預防方法:

  1、注意防範風寒,潮溼:本病的成因,與風寒溼等外邪入侵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平時注意預防範風寒,潮溼等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身體虛弱的時候,當季節變化,氣候劇變的時候,要及時增減衣服;夏日酷暑或炎夏分娩,不可擋風而臥,居處潮溼或梅雨季節,晴天宜經常暴晒,以祛潮氣,天晴時更宜開啟窗戶,以通風去溼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風,防寒,去溼,截其來路,是預防調養之良策。

  2、堅持經常鍛鍊:堅持經常鍛鍊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御邪能力,因“痺者,閉也”,風寒溼邪內留滯,痺阻氣血而成,通過活動肢體,使全身氣血流暢,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日久可達到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的目的,但鍛鍊時要注意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活動方式,切勿一次運動量過大,用力過猛,必須循序漸進,貴在堅持,必要時可請醫生或有關人員指導,此外,寒冷季節晨練不宜太早,免受風寒,對疾病不利。

  3、保持精神愉快:疾病的發生於人的精神狀態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七情內傷可直接致病,亦可以,由七情內傷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虧損,抵抗力減弱,而易為外邪入侵,因此,避免情志過激或悶悶不樂,憂鬱寡歡,保持精神愉快帶來身體健康,正氣記憶體,病安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