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種植方法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是一道餐桌上的一道佳餚,可大家瞭解過它怎麼被種植出來的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真姬菇生長環境:

  ***1***營養需求

  姬松茸主要分解利用農作物秸稈,如稻草、麥秸、玉米稈、棉籽皮等和木屑作為碳源;豆餅、花生餅、麩皮、玉米粉、畜禽糞和尿素、硫酸銨等作氮源。據試驗研究,姬松茸能利用蔗糖、葡萄糖,而不能利用可溶性澱粉;能利用硫酸銨,濃度在?0.3%?時最佳;也可利用硝酸銨,但不能利用蛋白腖。

  ***2***溫度

  菌絲髮育溫度範圍10~37℃,適溫23~27℃。子實體發生溫度範圍17~33℃,適溫20~25℃。

  ***3***水分

  培養料最適含水量55%~60%***料水比為1∶1.3~1.4***,覆土層最適含水量60%~65%,菇房空氣溼度75%~85%。

  ***4***光線

  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少量的微光有助於子實體的形成。

  ***5***空氣

  姬松茸是一種好氧性真菌,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髮育都需要大量新鮮空氣。

  ***6***酸鹼度

  培養料的pH值在6~11範圍內皆可生長,最適pH值8.0。

  :

  1.菇房的設定

  菇房是姬松茸生長髮育的場所,要選擇為姬松茸獲得優質高產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菇房可以是現代化菇房、塑料大棚、簡易塑料棚和空閒房屋。菇房內可採用層迭式或畦式,根據菇房現有條件而定。如主要利用自然氣溫,應抓住適宜的季節進行栽培。北京地區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至秋天栽培,播種後40天左右出菇時菇房溫度控制在20~28℃為好。如利用菜窖或溫室,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南方溫溼度合適的地方和林區,也可以在加蔭棚、風障的條件下露地作畦栽培,根據適合姬松茸生長的溫溼度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掌握。

  2.菌種製作

  姬松茸菌種也分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

  ***1***母種

  一般採用PDA培養基***去皮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18~20克、水1 000毫升***。製作方法:稱取去皮馬鈴薯200克,洗淨,切成不規則的、大小為1~2釐米的塊,煮沸後再燒15分鐘,以馬鈴薯酥而不爛為度。用4層紗布過濾,取濾液,放入18克瓊脂,加熱至瓊脂完全熔化,再用4層紗布過濾。在濾液中加入葡萄糖20克,充分攪拌,加熱熔化,趁熱分裝試管,分裝量約為試管容量的1/5。然後塞上棉塞,於每平方釐米1.1公斤壓力下滅菌30分鐘,出鍋後,稍事冷卻,趁熱擺斜面。用從可靠菌種提供處所獲優良母種在無菌條件下擴接,一支試管種可擴接30支左右。適溫培養,7~10天長滿斜面。

  ***2***原種

  一般採用木屑米糠培養基***木屑77.5%、米糠20%、糖1%、石膏1%、石灰0.5%,另加水120%~130%***。製作方法:先將食糖溶於少量水中,將木屑、米糠、石膏、石灰按比例稱好,拌和均勻,把糖水加入清水中,倒入木屑料內,邊加邊拌,充分拌勻,然後裝瓶,清潔瓶口和外部,塞棉塞,每平方釐米1.5公斤壓力滅菌2小時。選長勢良好、無汙染母種,每管可擴接4~6瓶,嚴格按無菌要求操作。適溫培養,3~4周,菌絲長滿全瓶。

  ***3***栽培種

  一般採用穀粒培養基***小麥、黑麥、高粱、小米等均可作為穀粒***。製作方法:先將穀粒去除癟粒、雜質,淘洗乾淨,取穀粒12公斤,加水17公斤,煮沸15分鐘,於沸水中浸15分鐘,濾掉水分,稍晾乾。取穀粒***熟***11公斤,加石膏粉120克,碳酸鈣粉40克,拌勻後裝瓶,於每平方釐米1.5公斤壓力下滅菌2小時。選長勢良好,無汙染原種擴接,嚴格按無菌要求操作。適溫培養,3~4周菌絲長滿全瓶。

  3.培養料選配

  姬松茸栽培以甘蔗渣為原料最為合適,可用稻草、麥稈、棉籽皮、茅草、蘆葦和玉米稈等原料進行栽培,也可任選一種或幾種混合,輔以牛糞、馬糞、禽糞或少量化肥。所用的原料一般要求晒乾和新鮮。介紹如下配方供參考:

  ***1***稻草65%、幹糞類15%、棉籽皮16%、石膏粉1%、尿素?0.5%?、石灰粉1%,過磷酸鈣1%、餅肥0.5%。

  ***2***甘蔗渣80%、牛糞15.5%、石膏粉2%、尿素0.5%、石灰粉2%。

  ***3***玉米稈***或麥秸***80%、牛糞粉15%、石膏粉3%、石灰粉1%、餅肥1%,另加尿素0.4%或硫酸銨0.8%。

  ***4***蘆葦***或茅草***75%、棉籽皮13%、幹雞糞10%、石灰粉2%,另加複合肥0.7%。

  ***5***稻草47%、木屑45%、過磷酸鈣2%、硫酸銨1%、石膏粉3%、石灰粉2%,另加尿素0.3%。

  ***6***稻草80%、牛糞14%、石膏粉3%、石灰粉3%,另加尿素0.6%。

  5.培養料的上床***畦***

  姬松茸栽培室內、野外畦床均可。室內搭架床3~5層或利用原有菇房架床,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鬆不緊地鋪入菇床或畦床,厚度以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關閉菇房的出***、通風口,然後用甲醛加高錳酸鉀燻蒸***每立方米空間用甲醛8~10毫升,高錳酸鉀5克***或用硫磺燻蒸24小時,排除菇房或畦內的藥味,待料溫降至28℃時播種。

  6.養料整平後,菇房中沒有刺鼻的氨味,料溫穩定在28℃以下,即進行播種。目前,大都採用穀粒菌種,其方法是把穀粒菌種均勻地撒於培養料表面,大約每平方米麵積需要一瓶750毫升的菌種,再蓋上一層進房時預先留下的含糞肥較多的優質培養料,厚度以看不到穀粒菌種為度。播種後用木板輕輕抹面。室外畦床栽培播種後尤其要注意保溫、保溼,播種後要根據每天的天氣溫度變化注意床內料溫。播種後第6天,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一般每天通風一次。室內栽培也要注意菇房內的溫度變化,既要保溫保溼,又要使新鮮空氣通入菇房,以人進入菇房時不感到氣悶為宜。

  露地栽培,播種後要在畦面兩邊用竹木條扦插成彎弓形,然後覆蓋塑料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發育生長。菇床罩膜內溫度以不超過30℃為宜,過高則應揭膜散溫,並保持相對溼度不低於85%。

  7.覆土

  播種後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土是栽培上非常重要的一環,覆土土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姬松茸的產量和質量。覆土對姬松茸主要起到4個方面的作用:

  ***1***覆土層內土壤微生物活動能刺激誘導姬松茸子實體的形成。

  ***2***覆土後,料面和土層的通氣效能降低,菌絲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很好的散發,改變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例。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可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3***覆土後,料面和土層內部能夠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小氣候,加之要向土層噴灑大量的水分,使姬松茸菌絲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持續不斷地形成子實體。

  ***4***覆土對料面菌絲的機械刺激和噴水的刺激都可促進子實體形成,並支援菇體。姬松茸不覆土不出菇,要求選用保水通氣效能較好的土粒用作覆土,不能用太堅硬的砂土。一般採用田底土、泥炭土或人造土***取河泥、塘泥並加入牛糞粉和石灰粉進行堆漚,經1個月後即可使用,pH值9左右***。覆土前一天將土調至含水量為70%~75%。覆土採用平鋪方式或鋸齒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1釐米左右的土粒後,每間隔10~15釐米做一寬10釐米、高5釐米的土坎,厚度約3~4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