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燉湯養生食譜

  所謂飲食文化,飲在前而食在後,這也說明了吃飯喝湯的重要性,那麼有什麼推薦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歡迎參閱

  廣東煲湯食譜

  1.胡蘿蔔玉米排骨湯

  材料:排毒500克,甜玉米1根,胡蘿蔔1根,生薑適量,料酒1茶匙,排骨燉料1包,白醋幾滴,鹽適量。

  做法:玉米切塊備用;胡蘿蔔同樣切成塊;放半鍋清水,放入洗淨的排骨,用大火燒開,此時湯麵會出現一層泡沫,這就是被煮出來的血水,關火,把排骨撈出洗淨;砂鍋放適量水燒開***一次放夠,中途不再加水***,把排骨、玉米和姜、料酒、排骨燉料包放入,用大火燒開後轉小火;這時加入幾滴白醋,不僅可以讓排骨中的鈣溶入湯汁中,還能使湯味更加鮮美。醋不要加多了,否則排骨就該變味了;小火煮一小時後,再放入胡蘿蔔,小火再煮1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2.白蘿蔔牛腩湯

  材料:牛腩500克,白蘿蔔半根,乾紅辣椒5根,生薑1塊,蔥花少許。

  做法:生薑切片,白蘿蔔去皮切方塊;將牛腩切成幾大塊,和薑片一起下入冷水鍋中煮,煮開後繼續煮15分鐘左右,即可撈起沖涼水,衝去浮沫後,切方塊;炒鍋入油燒熱,下生薑片和紅辣椒,炒1分鐘後,下入牛腩塊,翻炒4-5分鐘;把牛腩連薑片和辣椒到入砂鍋中,加冷水,燒開後加入蘿蔔塊,轉小火燉3小時左右;盛出前半小時加鹽調味,最後撒蔥花即可。

  如何正確喝湯

  一、餐前別喝老火湯

  “寧可食無肉,不可飯無湯”,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認為吃飯若是不喝湯,就稱不上一頓飯,而且吃得不舒服。

  很多人以為,喝湯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學地喝湯,才能既吸收營養,又避免脂肪堆積。在這方面,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喝越胖”。飯前先喝幾口湯,有利於食物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飯前喝湯可使胃裡的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腹感,降低食慾。餐後再喝湯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造成肥胖。

  餐前的湯怎麼喝也很有講究。老火湯、煲湯其實不適合餐前喝,因為其油鹽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選擇口味清淡的蔬菜湯,不僅爽口,還不會增加過多的熱量。經常感到胃脹、燒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胃酸分泌較少,不宜餐前喝湯,因為這樣容易沖淡胃液,更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二、東西南北養生湯

  我國民間流傳各種“食療湯”。如鯽魚湯通乳,紅糖生薑湯驅寒發表,綠豆湯消涼解暑,蘿蔔湯消食通氣,銀耳湯補陰等。湯可以說是“廉價的健康保險”。從地域上來說,我國東南西北,就各有不同的特色。

  1、東:宋嫂魚羹

  宋嫂魚羹是南宋流傳下來的名湯。它是將主料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烹製而成。其中鱖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極易消化,老少皆宜。

  2、西:胡辣湯

  胡辣湯擁有上千年曆史,它起源於河南,流傳於陝西。胡辣湯因其食材豐富而著稱。牛肉丸、白菜、土豆、胡蘿蔔是其必要食材,這符合了食物的多樣化要求。而且,其中加入胡椒,使其具有增加食慾、健胃祛風的作用。

  3、南:花旗參烏雞湯

  廣東人最愛喝湯,而且講究喝老火湯,老火湯種類繁多,在此向大家推薦一款花旗參烏雞湯。烏雞被人們稱為“名貴食療珍禽”,烏雞富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它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而花旗參具有益氣、養胃、生津功效,能補益五臟,治脾胃虛弱,溫精養血。

  4、北:酸菜排骨湯

  東北天氣寒冷,喝湯能起到驅寒的作用。東北人愛吃酸菜,爽口的酸菜湯可以解油膩、促消化。酸菜中還含有大量乳酸菌,有保持胃腸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