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語文的故事勵志日誌

  從呱呱落地到伢伢學語,我已經和語文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和語文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從呱呱落地到伢伢學語,我已和語文結下了不解之緣。“語文”是多麼的奇妙,字與字的結合,字裡行間,好似勾勒出了一幅精彩的畫卷,語文使筆下普通的文字變得栩栩如生,多姿多彩。

  早在我一歲的時候就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還不知道這是語文,只知道媽媽每天中午給我講的那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也許,當時我最期待的就是媽媽那午間的故事了。上了幼兒園後,我學到了一些簡單的拼音與漢字,就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去超市買故事書,什麼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許多神話故事在我小時候就耳熟能詳了。

  等我上了一年級,老師就著重講語文,年幼無知的我還不懂語文是什麼,便不停的問老師,問家長,問得她們不耐煩了,她們就說“: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你還太小,不用懂這麼多。”只不過她們沒有想到,她們當時的一句話,竟在我的心裡生了根,發了芽,等我再大些,我就纏著媽媽給我買一些世界名著,如《簡愛》,《傲慢與偏見》這些書,我早就看完了!我漸漸的長大,對語文的瞭解也漸漸的增加了已經不再以為語文就是一則小故事,一個個小詞語,而是知道了他是中國人民的國語,還是一種工具,是用來幫助我們學習的,這是陶行知先生說的。可是語文為什麼叫語文,我還是沒有搞懂,也許只要我這樣問下去,學下去,總有一天,我會解開這個答案的!

  在我看來,語文更像我的一位老師。每當我生氣,煩惱時,看一看林肯寬容大度的故事,我的氣便消了;每當我詩失意的時候,李白會對我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當我孤獨的時候,高適會對我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每當我傷懷的時候,蘇軾會對我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每當我懈怠的時候,王世貞對我說:百年哪的更百年,今日還需愛今日……

  然而,語文教我更多的是無窮的知識,在我眼中,語文簡直是一個寶庫,它是我理解文言文,數學題的得力助手,它使我在演講中如虎添翼,它是我得到的一筆用之不竭的財富!

  篇二

  我們幾乎從呱呱落地就開始接觸語文,真正學習語文這門課程則是從一年級開始。

  在小學四年級以前,純真幼稚的我對語文字身意義只有一層朦朦朧朧的概念,認識更多的語文是一門考試的考試的課程,所以學習語文就變成了一門苦差事。隨著我的逐漸成長,在語文學習中思想意識也發生了轉變,漸漸地愛上了博大精深的語文。

  記得那是初升六年級的時候,我們正在學習《鄭成功》一課,老師佈置了一項為鄭成功寫小傳的作業。作業一佈置,班裡就炸開了鍋,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議論,一些同學決定把課本上的內容稍加改動完成小傳,而我卻不想那樣幹。回到家,我開始犯愁,不想抄課本,又苦於家中沒有電腦,該怎麼辦呢?我在課桌前不知所措,心如亂麻。鄭成功,我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中華上下五千年》一書中有他的介紹。我腦海蹦出的火花如清風一樣吹散了苦惱。快去找書呀!

  說幹就幹,我飛快的跑向書房,滿懷希望地來到書櫃前,輕快利落地開啟書櫃,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圖書,歡迎我的檢閱。它在哪呢?我定神仔細看圖書的第一行,《童年》、《小王子》、《西遊記》……圖書一本接一本,就是沒有《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失望極了,迅速把目光轉向第二列書籍,看了一本又一本還是沒有,我的心裡燃燒著急慮的火焰,失望填滿我的心田。突然,在第二列的倒數第二本書上,幾個熟悉的字如火苗瞬間點亮了我低落灰暗的心,一陣欣喜湧上我的心頭,找到了!

  於是拿著這本沉甸甸的書,檢視目錄,還真出現了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字樣。激動得翻開書頁,全神貫注地把介紹認真地看了好幾遍。至今那頁紙上的部分內容還歷歷在目:民族英雄鄭成功是福建省南安縣人……

  看著這一行行文字,我的心裡踏實了許多,滿懷求知慾的心得到了滿足,愉快地拿著書回到了書桌前,認真參考開始寫人物小傳,內心充實而愉快。

  現在,我雖已告別了小學進入了初一,但是我想我對語文的喜愛不會因為自身的成長而慢慢隱去。我會帶著對語文的滿心歡喜,向著美好的未來前進!

  篇三

  我與語文的故事有很多。正式開始進行語文學習,是在秦莉老師的指導之下。秦老師不僅長得美麗可愛,字寫得也非常漂亮。在她的引領之下,我不知不覺產生了對語文的興趣,在一、二年級的養蠶、種蠶豆活動中,我鍛鍊了自己的觀察能力,激發了自己的寫作興趣。活動結束,我們還把自己的小日記彙集成冊,分別取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名字。我的小冊子的名字別具特色,叫《雛聲集》,爸爸在“序”的開頭寫了這樣一段話:“仔細校對著女兒的‘文章’,看著她那稚嫩的天真的對一切事物的好奇,還有她為那些蠶豆和春蠶所傾注的巨大熱情和耐心,我禁不住眼眶發熱鼻子發酸。我想說,女兒不容易,女兒學校的老師更不容易。”是的,我很慶幸在我的小學階段裡遇上兩位優秀的語文老師。

  如果說,秦老師像一位大姐姐無微不至地呵護我們,那麼,童老師則更像是一位嚴父,循循善誘開啟著我們的心靈。童老師是從三年級開始教我們語文的。他是一個個子不高的男老師,一副眼鏡架在他的鼻樑,頓時讓他具備了幾分學者的派頭,他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儒雅風度。在三年級時,我有機會現場聆聽了一場中外詩歌朗誦會,其中《最後一課》是家喻戶曉的名篇。主人公弗朗士在他的最後一堂法文課上得知了他們將被迫中止法語學習的訊息,油然而生一種對祖國和母語的熱愛和對老師就要離開的依依惜別之情。第一次聽人朗讀這個故事,我著實有著不小的驚訝和讚歎:原來,一件普通的事情,竟可以通過語言描繪得如此細膩、感人,那優美的文字在人耳畔盪漾、盤旋!讓人不得不停下自己手中忙碌的工作,認真地聽上一段,然後意猶未盡的回味和陶醉在其中……我震憾於文學這巨大的魅力,它牽引著我在課堂上發言,在老師鼓勵中回答問題,在童老師的指導下仔細地分析課文內容,讓我覺得這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幸福,就像是一位慈祥的母親愛撫著自己懷裡熟的孩子,在它的懷抱之中,讓我漸漸升華自己的情感,讓我對祖國和母語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可以說,語文,成了我生命中的一個部分。我像一棵久旱逢甘霖的幼苗,貪婪地吸吮著語文帶給我的滋養。讀著一篇或清新雋永或催人奮進或優雅抒情的課文內容,讓我在鬱鬱蔥蔥的語文之林中茁壯成長。

  語文,會伴隨我一生,照亮我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