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該如何擇校

  又到升學季,城市的大街裡充滿了粑粑麻麻們的焦慮氣息,連樹葉上都沉甸甸的。你們可以在家裡信箱中看到各種廣告,各種升學專家指導,讓你覺得再不抓緊就來不及了,就完蛋了。從去年年底開始,葉開老師不斷接到熟悉和不熟悉媽媽們的電話或微信,資訊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各種難題。這裡,我試圖從自己的角度,回答一下。

  一 就近原則

  幼升小,我一貫主張以離家近為首選目標。

  離家近的好處很多,接送方便,而且孩子可以多睡半個小時以上。

  目前在上海等大城市,按照教育規劃而照顧到各小區的就近上學,基本硬體都不錯,只是名氣有差別。一些民辦雙語學校為了招生等目標,通過高強度刷題訓練,提高小升初的升學率,而在家長裡廣為傳頌。這種選擇,我一直覺得是誤區。如果你家離得近,可以就近入學,那是可以的,但因為升學率、排名高,而追逐某個名校,不惜每天路上花一個小時去接送,這樣對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合適的,甚至是不健康的。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如果每天多睡半個小時,則他的身體健康程度會比其他同齡孩子要好些除非先天有些體質弱,甚至還比同齡孩子長得高。考試成績在學校顯得很重要,但是,如果你“目光常宜放眼量”,看到孩子大學畢業之後,更加關心她的身體和心靈的健康,那麼你作為一個好父母,就應該從學前和小學這兩個階段,培厚孩子的身體基礎,開闊他的心靈,拓展他的視野。這比考試成績,對孩子的正面影響更大,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效果更長久。

  二 不爭起跑線

  因此,不要爭在“起跑線”上,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得失,讓孩子更加快樂,更加健康地成長,才是人性化教育的核心。

  很多粑粑麻麻尋找名校,實際是“推卸責任”的態度。以為把孩子送進名校,就可以一了百了,放任不管了。但事實上,學校教育只佔我們教育時間的三分之一,父母要佔三分之一強,社會環境是另外三分之一弱——隨孩子之長大而社會環境影響慢慢變強。因此,父母不能推卸責任,以為擇好校,買了學區房,就“大功告成”,“萬事大吉”了。

  現在的麻麻們大多並不是專業人士,對教育現狀也不瞭解,很多訊息都是道聽途說,或受閨蜜影響而得到的,並不確實。所謂名校,更多可能是因為學校刷題更殘酷,而不一定是那裡的教師素質高。事實上,學校的教師來源都差不多,除了極少數有追求的教師,通常教師都被“應試”折磨得麻木不仁了。

  自從我家孩子讀了高中之後,我就發現,之前我和太太對孩子的那種方式,雖然不敢說是“成功”的,但是從人的教育的角度來看,順應著孩子的每個不同的成長階段,還是有效的。

  我們簡單地劃分一個人工作之前的22年,其中0-6歲為學前階段,7-12為小學階段,12-15為初中階段,16-18為高中階段,18-22為大學本科階段。這其中,學前階段不服教育制度管轄,因此幼兒園的開辦,民間資本可以進入,各地都建得風風火火,高中低檔都有,面向國內面向國外的齊備。有教育專家認為,幼兒園是中國最接軌外國教育的階段,是在中國特殊體制下,“人的教育”的最好的時期。這個階段,幼兒園老師通常都還是快樂教育,父母相對比較著急,要讓孩子提前學習,提前閱讀。以便在幼升小時,佔據有利地位,戰略優勢。

  我接觸過各種粑粑麻麻,新一代的是八零後為幼升小主力,九零後粑粑麻麻正在粉墨登場。這個時期,不知道為什麼,幼兒園開始,壓力就越來越大了。為了找一所“好學校”。粑粑麻麻們在孩子3歲、甚至更早就開始了“殘酷訓練”,常常看到各種驚人訊息,如某某碩士麻麻,孩子5歲認字3000之類的,讓人覺得鴨梨山大。

  實際上,這些都是偽教育。這些麻麻可能都是偽專家。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嚇唬你,壓迫你,讓你覺得自己落後了,再不交錢報班就完蛋了。

  你在恐嚇中長大,現在又在恐嚇中當麻麻,多悲催啊。

  三 人生慢慢來

  但是這種領先是暫時的;人生很長,不爭朝夕。

  我們孩子學前是文盲,更多是去玩,去畫畫,去彈琴,是親子閱讀和互動。她進小學時,第一學期還落後同班同學很多,第二學期就超出了,小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就拿起《哈利波特》第一部、第二部津津有味地閱讀。到五年級,她的閱讀數量和寫作能力,都遙遙領先,她的英文能力也遙遙領先。——遺憾的是,她的語文成績並不能得到高分。我說過,小學語文考一百分是醜聞,八十分以上就是醜聞。

  然而到了高一,在一個新環境裡,我們家孩子的英文能力和中文能力雙佳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因為不額外補習,她缺乏天賦的數學成績一直中等,但是她熱愛的生物學,據說隨隨便便就考第一;歷史以為考砸了但還是位居數一數二。因為是IB課程,這些考試都是純英文的。

  因此,一位粑粑麻麻對孩子未來的定位非常重要。

  最好是從小學開始,就要想好,今後是出國還是參加高考。這樣,會更有針對性地安排和引導孩子的學習。

  而粑粑麻麻,也會更加情緒平順,不那麼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