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國學經典的作文

  通過家校聯動,進一步激發了家長的家教意識和與孩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信心,使之與學校在“踐行國學經典,培育儒雅習慣”高位上形成真正的合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踐行國學經典 培育儒雅習慣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華夏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文化藝苑中經久不衰的瑰寶。而國學經典《弟子規》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中都有著其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弟子規》中凝聚著儒家千年處世哲學與生存智慧,蘊藏著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和做人的道理。學習《弟子規》,能使人變得聰慧、禮儀、仁愛、守信、博學、和諧,能提升人的道德品質,使人受益一生。那麼,作為學校應如何學習和踐行《弟子規》呢?

  學校是育人的重地,特別是小學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礎。近幾年來,我校把學生的品德教育置於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進行思考和探索,把學習和踐行國學經典《弟子規》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抓手。從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到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儒雅文明的習慣,為每一名學生的健康快樂的發展積澱厚重的國學底蘊。

  一、營造氛圍 薰陶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孩子們所處的環境,應該召喚他們嚮往某種事物,交給他們某種東西。”我校在學習踐行國學經典《弟子規》的過程中就是本著這樣的思路推展的。

  國學經典《弟子規》中蘊含著“學會感恩”、“學會尊重”、“學會關心”三個情感維度,這正是我們今天基礎教育領域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指導精神。我校認真分析學校所處地區的特點和學校、學生的實際。從2010年3月份開始正式提出並啟動“小學生學習踐行國學經典工程”,向全校學生髮出了“踐行國學經典,培養儒雅習慣”的倡議書。

  二、體驗活動 觸及心靈

  學校把學習踐行《弟子規》與各類活動相結合,促進學生在體驗活動中盪滌心靈進行自我教育。

  具體做法:

  一是清晨上學熱情問好:學生到校第一次見到老師、工勤人員行禮問好。

  二是精彩的每日誦讀:學生每天利用早午時間按要求誦讀《弟子規》。學生們能做到精神飽滿,聲音洪亮,文具擺放整齊、坐姿、讀姿、站姿標準。

  三是課堂上尊師講禮儀:上課時,老師端身站直,面帶親切的微笑喊:“上課!”,學生起立站直,並齊說:“老師,您好!”同時行鞠躬禮,老師迴應“同學們好”還禮。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人格上的平等,以此拉近學生與教師情感和心理的距離。下課時,教師端身站直,面帶真誠微笑喊:“下課!”學生起立站直,齊說:“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語畢,行鞠躬禮,教師還禮。

  四是學科滲透:我校採取“四課”平行推進的方式施教:

  1納入正課。執教教師每天課前一分鐘按計劃解析《弟子規》。

  2演講課教學結合《弟子規》以德育故事為主要內容進行復述和演講訓練。使學生在學習和提升演講技能的同時德潤心田,達到德能雙修,一舉兩得。

  3品德課教師將《弟子規》中的經典名句、德育故事等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謹遵古聖賢師的教誨,在生活點滴中踐行《弟子規》。

  4音樂課中,音樂教師利用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它可以撥動心絃,盪滌心扉,觸及靈魂,陶冶心智這一特性,有選擇地把《跪羊圖》、《孝敬父母》、《感恩的心》等優秀曲目穿插滲透在音樂教學之中,通過唱、跳、奏、手語等各種方式,淋漓盡致地表現和演繹音樂作品的思想教育精髓,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同學們通過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觸及了心靈,使學生體驗到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在育人活動的不知不覺中,學生浮躁的心情安定了,校園內“師愛生、生尊師”一片和諧。學生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待人謙卑懂禮貌,言談舉止都顯得儒雅文明,家長和社會的讚譽度很高。

  三、以身作則 榜樣示範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充分發揮教師榜樣帶動作用,我們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利用單週週五下午,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弟子規》校本教材的系統學習,由一線教師按計劃輪值主講。在學習和感悟中,教師們懂得今天學習《弟子規》不僅僅是為了重溫古老的盛典,簡單的謹記“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古訓,而是通過學習《弟子規》,以其達到“忠孝、謙讓、禮儀、誠信、仁和、博愛和勤奮”的高尚品質。教師們在學習中感受,在生活中體驗,在工作中踐行,時時處處做學生的榜樣。

  四、國學經典 資源共享

  開展《弟子規》教育實踐活動伊始,我校注重通過家訪、派發“致家長一封信”、發放“學生在家力行《弟子規》情況調查表”、指導孩子 要求填寫《弟子規》教育實踐活動學生校外表現情況反饋卡”,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同誦《弟子規》”的親子學習、力行活動。我校每學期進行兩次家校課堂互學活動,每次講座都有鮮明的主題,每次家長論壇都有一種心靈的震撼和觸動。家長們通過認真聆聽“教育專家的講座”,傾聽“班主任的經驗介紹”,通過觀看校園暴力事件的鮮活案例,深刻感受到家長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對其一生成長的至關緊要;懂得了家校合作、親師配合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不可少;懂得了“與孩子一起學習力行《弟子規》對孩子成長乃至對整個家族興旺的重要”。通過家校聯動,進一步激發了家長的家教意識和與孩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信心,使之與學校在“踐行國學經典,培育儒雅習慣”高位上形成真正的合力。

  在學習和踐行《弟子規》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悟到國學經典《弟子規》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習,校園和師生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有著千餘名學生的操場上無一張紙屑,教學樓內乾淨整潔;師生之間形成了“師愛生如親子,生尊師如父母”的師生關係;學生與家長之間形成了“父母愛孩子,孩子敬雙親”的親情關係。

  “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儒雅習慣,成就學生幸福人生”是我們永恆不變的追求。我們將繼續傳承中華美德,踐行聖賢文化,創造文明和諧,願五千年的文化瑰寶在我校大放異彩!

  篇二

  品賞國學 踐行感恩

  內容摘要:《弟子規》中的經典原文:“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鼓勵孩子學習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規,並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感謝父母、長輩對自己的幫助和付出。嘗試利用晨間活動、與家長交流和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隨機教育,用國學的力量去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幼兒和家長。

  關鍵詞:國學 《弟子規》 感恩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一直是古人津津樂道的善行。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絕大多數在“眾星捧月”的氛圍裡成長,有的家長在教養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他們的自私言行和一些社會上的個人思潮影響著孩子,促使一部分幼兒只知索取,而不知給予。《弟子規》中提及的“首孝悌”,裡面的內容可以說是人生之精華,適合孩子們好好學習,也適合家長細細品味: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

  一.“每日一讀”――明感恩。有句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每日一讀”是我們在本學期實施的最新學習方法,利用晨間活動幼兒入廁、排隊等候的時間,帶著小朋友一起晨誦已經學習過的《弟子規》。不僅幫助孩子消磨了閒暇時光,而且還讓孩子懂得利用好生活中的時間,好好學習,從小養成一種愛學習、惜時間的好習慣。通過誦讀,孩子們對所學的《弟子規》內容,也變得更加熟悉了,對其中的理解也變得更加清晰了!“誦讀小老師”、“誦讀小能手”等展示活動,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樂趣。

  二.“每日一說”――表感恩。小朋友都在排隊洗手,劉子欣第一個洗好,但是她卻站在門口遲遲不去拿飯菜。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走到她的身邊一看,原來她一開始拉袖管洗手的時候,拉得太高了,現在想要把裡面的衣服拉下來,就有點困難了。看著她很費力的樣子,我主動對她說:“要不要老師幫忙?”見她沒有任何反應,對我不理不睬地樣子。我又重複了幾遍,還是沒有反應。於是,我對她說:“劉子欣,過來,老師來幫你拉。”而回報我的,還是默不作聲,毫無行動。現在的獨生子女早已經習慣了“王子”、“公主”般的生活,這種現象在我們班並不是少數,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也進行了個別談話和集體教育,讓孩子要懂得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說聲“謝謝!”。結合孩子們所學的《弟子規》內容,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尊敬師長,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應該如何迴應,怎樣做才是對人有禮貌。讓孩子在事實中懂得道理,從小做一個知恩、謝恩、感恩的孩子。

  三.“每日一做”――踐感恩。孩子的行為培養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結合孩子在《弟子規》中所學的內容,幫助他們轉化為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重在培養幼兒在儀表儀態上的行為禮儀,並貫穿到一日生活中加以強化和滲透。具體行為內容包括:知道飯後要漱口擦嘴巴,起床、入廁以後要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午睡時能將脫下來的衣物疊好、放在固定的位置等行為習慣的培養。這些看似細小的行為,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注重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是幫助幼兒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首要要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好的,並加以督促和幫助幼兒往好的方向發展,從小萌發自我服務意識,並感受到家人、老師對自己的細心照顧,關心愛護,建立感恩老師、家人的情懷。

  四.“每日一評”――促感恩。有了好的目標,還需要好的行為來支撐;好的行為,還需要好的評價來激發。我們將本月定為“自我服務月”,並按照每週學習的內容和孩子需要達到的行為目標、家長需要配合的方面,在週一的時候用簡訊的方式告知家長,取得家園的配合!利用晨間談話活動,樹立孩子的周目標,鼓勵每個孩子要積極地去完成,為達到最佳的目標而努力。在日常活動中,我們注重對孩子們在實施相關行為中的觀察,瞭解每一個孩子,掌握他們各自的發展情況以及個體需要,及時對有進步的孩子加以表揚和鼓勵。另外,我們還結合獎勵的方式,除了在平時利用語言獎勵、樹立優秀榜樣之外,我們還設立了“進步獎”“巧手獎”“衛生獎”等不同的獎項,平時做好觀察記錄,在週五的時候,一一根據幼兒一週的表現進行評獎,並提供了不同的獎品以資鼓勵。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孩子是不斷成長和發展中的人,而家長也是陪伴孩子成長最親的人。家長的思想和行為,決定著教育孩子的方向;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決定著今後會成為怎樣的人。因此,利用家園平臺,建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手段,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篇三

  “踐承國學精華、創新育人模式”之踐行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河北省創新教育學會聯合啟動了“踐承國學精華、創新育人模式”研究實施專案。我校為響應這一號召,積極開展“學國學,用國學”這一校園文化,並取得良好效果。在此我介紹一下我校特色文化以及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校園文化建設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國學,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他們敦厚善良的心性。學校特地將弟子規、二十四孝圖以展板形式放置於學校各個角落,讓學生處處置身於國學之中,展板背景畫面貼合國學文化,文字清晰,這一設計得到家長、學生的好評。

  二、學習國學的好處

  1.培養學生的語感。例如,《弟子規》言語流暢,三字一句、二句一韻,接近白話,讀誦時朗朗上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感,感受正確而自如地運用母語表達自己的快樂。

  2.增長學生的見識。《弟子規》是依據《論語》編寫的,學習過程中還會接觸到《論語》《三字經》《千字文》《二十四孝故事》《德育故事》等相關內容,其中蘊含了大量的風俗禮儀、人文智慧、成語典故、倫理道德等中國文化精髓,學生在讀誦時,不僅體驗到母語的優美,同時又增長了見識。

  3.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讀誦《弟子規》等經典內容,學生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這些好語錄、文章、詩詞記得多了,就能靈巧地修辭、暢達地造句、鏗鏘地聲韻、周密地謀篇。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4.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小孩子天真無邪,記憶力最強,最容易教導。《易經》上說:“蒙以養正聖功也。”就是講要給學生很好的善良的教育,讓他奠定德行的根基。《弟子規》就是一本很好的啟蒙素材。

  5.提升學生高貴的氣質。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朱熹也說過“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劉夢溪教授也說過“閱讀經典文字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受傳統文化資源薰陶得比較多的人和受薰陶比較少的人,其氣質風度是截然不同的。

  6.心態方面。誦讀《弟子規》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使學生變得安寧,減少浮躁氣,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

  7.百善孝為先。誦讀《二十四孝圖》,學生懂得了“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理解長輩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