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釣具有哪些選擇技巧

  雖然鯽魚是一種很常見的魚類,但是想要成功的釣鯽魚也是需要技巧的哦,其中選取釣鯽魚的釣具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麼當中有什麼選擇技巧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釣鯽魚釣具選擇技巧

  輕

  使用手竿 ,更應從輕,因為釣鯽魚時拋揚竿頻率高,一天拋提竿幾百次,釣手疲勞可想而知。所以一般選用2.7米的短竿。竿短必輕,如再選用碳纖竿,更加輕巧靈便。

  細

  那就是釣線魚鉤都要細。釣鯽用線,越細越好,反應靈敏。如釣那些兩條還不足50克的小鯽魚,配最細的線,如果釣500克以上的大鯽,線應加粗。

  釣鯽鉤應 根據魚的大小,選用1~5號鉤為宜。而且鉤條也要細。小鉤能隨著魚的吸食,隨水進入魚嘴。最好能選用無倒刺鉤,有些釣友認為無倒刺鉤愛跑魚,使用時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其實用無倒刺鉤在上魚遛魚時只要釣線不鬆塌,魚兒是脫不了鉤的。無倒刺摘鉤快,尤其是釣小魚,摘鉤非常方便,用它還可演變出多種快速摘鉤方法。無倒刺鉤掛上衣物或鉤著人,退鉤極方便。

  靈

  除了由細線小鉤帶來的靈敏之外,還要有一支反應靈敏的漂。另一獲得靈敏的途徑是漂墜的配匹要恰當。

  但是在實際垂釣時,僅有靈敏是不夠的,在水溫氣壓正常、水中含氧充足的條件下,魚兒遊動迅速,竄來竄去在鉤餌邊形成道道水流,調得特別靈敏的漂子,這時會受到水流的影響,出現漂動,提竿肯定無魚。

  有時遇有風浪,過於靈敏的漂,也會受到影響,甚至漂子還會隨波逐流。遇到以上這些情況,遲鈍一點兒的漂子就特別適宜,所以在垂釣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釣具和採用恰當的釣技。

  另外,“靈敏”與別的一些問題也有關聯:如“結實”與“靈敏”有時就是一對矛盾,結實往往又是遲鈍的代名詞,線粗了鉤大了,獲得了較大的釣力,當然這也意味著遲鈍。不過現在有許多優質的鉤、線,這對矛盾易於解決,只不過多花點錢。還有“靈敏"與釣手的身體狀況也有關係,細尖風漂反應倒是很靈敏,可釣手眼力不濟,空有好漂,有時眼看得見,但手卻跟不上,也是枉然。所以在追求靈敏時還要考慮許多其他因素。

  釣鯽魚技巧

  一、因為鯽魚吞餌前會試探魚餌,用短腦線的話,表現為上下抖動,提竿時最多碰到魚,而釣不到魚,這樣的現象只要換上33~50釐米長的腦線就可以解決。當它把魚餌吞下後,長腦線的魚漂會迅速地下沉,這時你再提竿,百分之80能中魚,資訊較準,這也是用長腦線的一個優點。

  而線細就可以解除魚們的懷疑,所以這對於老年人比較適用,對於年輕人那就更少的落空機會,立柱形兩頭帶金屬小環的鉛墜,長約3.3~3.5釐米,上環與主線聯結,下環與長腦線打結,保持了原線固有的拉力強度。因為與金屬小環聯線不存線上與線之間打結。

  根據漁漂的浮力大小,在立柱體上增加或減少捲上去的鉛皮重量,是十分便當的,可以把漂墜搭配到最佳靈敏度。兩條腦線各掛一隻漁鉤,一長一短,上下僅差3.3~3.5釐米。

  一般下面那隻漁鉤剛好擦地,上面的那隻漁鉤懸浮在水中,但是兩條長腦線極易絞在一起,可把腦線與下金屬環聯結處,各加襯一段長約2釐米的細小塑料管,從管中穿線,並固定在金屬環的兩側,使兩條長腦線分開,並保持5~7釐米的間距。

  二、投竿後就把主線給拉直了,把竿的末尾插如水中,保持了穩定,如果線太長,那可以安上一個繞線輪,將線繞短點,這樣既可以節省提竿的時間,又可以在魚要線的時候拉線出來。這裡介紹一種方法:在手竿柄節上裝一個塑料圓盤式繞線輪,在其與竿相銜接處,夾入一小條塑料板,剪成6X2釐米的長條,固定在繞線盤與竿柄銜接處,搖盤收直主線後,把線勒入此夾縫中。

  根據竿身的長度,套上3~5條扎辮子用的橡皮筋。為了使上線下線方便,可在主線上穿入長2.5釐米的氣門心,上線時把氣門心套在等消上即可,下線時從氣門心中抽出竿梢即可收殘。一些高手用了認為還不錯,不僅可以方便釣鯽魚,還可以用在其他的魚身上,增強手竿的效能。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