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如何進行訓練的技巧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馬拉松的,這是非常考驗毅力的體育運動,很多人都不能堅持完全程,馬拉松長跑是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專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馬拉松如何進行訓練,希望你們喜歡。

  馬拉松的訓練計劃

  在設定目標賽事之後,便可以開始評估訓練計劃,若是訓練計劃不適用,就必須視情況做調整;除此之外,必須符合“循序漸進,慢慢增量”的原則;最重要的一點,跑步這件事,就是要讓自己感到快樂,當各位用了愉悅的心情進行跑步,才是跑得長、跑得久的不二法門。

  這是一個訓練與恢復並重的觀念,所謂“超負荷”意味著當時的訓練必須要高於平常的訓練強度,體能才會因此進步;而身體在歷經訓練之後,會產生疲勞感,體能因而下降,若是在訓練之後沒有讓身體做適當的休息,體能將不增反減,導致無效的訓練;反之,若能讓身體好好恢復,體能將再度提升,這就是所謂的“超補償”。

  像是平時的訓練量為10公里/8分速,維持一段日子之後,身體習慣這種強度,故改變課表為15公里/8分速。此時對於身體的刺激被稱做“超負荷”,同時,讓身體進行適度的休息及營養補充,便可強化肌肉、提升體能,即為“超補償”。

  建立個人訓練計劃

  1、自我評估。

  2、開始建立訓練計劃。

  3、擬定第一年的訓練量。

  4、週期化訓練計劃。

  5、執行年度訓練計劃。

  6、訂定每週的訓練課表。

  在自我評估、並設立訓練目標之後,找出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型別,透過一般期、訓練期以及比賽期的規劃,根據每個期間不同的目的,在一定範圍內安排訓練週數、調整距離,適時尋求專業協助,制訂出最適合自己、也最能幫助自我達標的課表。

  馬拉松的主要技巧

  馬拉松跑的技術,大致和長跑技術相似。由於它的距離長,並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進行,因此,在技術上還有些特點。

  在跑時,上體微向前傾或正直。後蹬的力量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擺動比較低。從外形上看,蹬地後小腿向上擺的動作比長跑小些。腳的落地點離身體重心投影點較近,並且用全腳掌或腳的外側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時應柔和而有彈性,腿應很好的彎屈、緩衝。兩臂的擺動要自然,幅度不要過大。

  在加速跑、終點衝刺和上坡跑時,兩臂配合兩腿做積極的擺動,有利於跑速的提高。步長與步子的頻率應結合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身高、體重而確定,並根據途中地形的不同而進行調整,以保證用比較均勻的速度跑完全程。呼吸節奏要和跑速相適應,呼氣有適宜的深度。

  沿斜坡向上跑時,身體應前傾些,步長可縮短,步頻應加快,兩臂要積極擺動,用前腳掌落地。順斜坡往下跑時,步長可稍大些,可用全腳掌或腳跟著地坡度較陡時,上體稍後仰,要控制跑速保持適宜的步長與步頻。在公路上跑時,應該跑路面的平坦處一般在路面的中央。

  跑馬拉松的注意事項

  馬拉松是喜歡長跑的人的終極追求和訓練目標,但馬拉松長跑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是很多的,那麼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呢?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在平時的運動量一定要控制好,應該根據個人身體素質選擇合適的訓練,在正式比賽開始前的兩週停止每天20公里以上的訓練,賽前一週日常訓練量維持在5至10公里左右,不要為了突擊適應體力而過量訓練。

  2、耐力訓練最好選擇非公路的路面,如草地、山地等,而身體素質訓練主要以核心力量訓練,即腹背肌訓練,和支撐力量訓練,即膝關節、踝關節訓練為主。

  3、賽前一小時的時間最好這樣分配:15分鐘用於壓腿、活動關節,之後的25分鐘慢跑直至身體微微出汗,然後用剩下的20分鐘時間休息。

  4、鞋子切忌選擇新鞋,在跑馬拉松的時候,鞋子是很重要的,最好選擇自己穿的比較舒適的鞋子,可以使穿過一兩次用以體能訓練的鞋子,可以攜帶護腕及腰包,用於擦汗或攜帶水壺。比賽當天要選擇柔軟的棉質沒有縫的襪子,以保證比賽過程中腳底不會磨起血泡。鞋子要穿有彈性的長跑鞋。馬拉松往往是在馬路上跑的,馬路不像操場的塑膠跑道有彈性有緩衝,所以鞋子一定要選擇彈性好的,質地輕的跑鞋,旅遊鞋、帆布鞋一定是不能穿的。

  5、比賽前的三天以大量的高碳水化合物補充為主,直至比賽前一天將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提高到70%至90%。賽前飲食應少吃肉,多補水。

  6、比賽當天的早餐建議:白米粥一碗、麵食二兩、雞蛋一至兩個最好不吃油炸、過甜食品和肉食食品。比賽當天的早飯最好能在賽前2小時6點前解決,否則,比賽過程中容易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7、賽前三小時內最好不要吃東西,這點一定要記住,最好諮詢一下保健師,如果很餓的話可以食用少量巧克力或能量棒是可以的。賽後飲食最好是比較柔軟的食物,如麵條就可以。賽中及賽後需及時補水,補水量是身體消耗的兩倍,水中要含糖,正常人全程馬拉松補水量大概為4L,要循序漸進、分多次補水。

  8、服裝要選擇寬鬆、透氣的。如果沒有統一的服裝,建議穿寬鬆、透氣的運動衫,長袖短袖根據自己平時鍛鍊的習慣。最好準備一件外套,比賽結束後,可以披一下,預防感冒。

  9、大腿比較粗的人,可以在大腿內側塗一點凡士林,減少摩擦。

  10、比賽過程中,一般不建議喝太多水,實在渴,可以跑到一半的時候,少喝一點200毫升左右,水溫最好比體溫低一點,15℃左右,不建議喝冰水、熱水。比賽結束後,建議喝些淡鹽水,預防電解質紊亂。每100毫升水加0.3克-0.5克鹽,要慢慢喝,每隔15分鐘喝200毫升左右。如果沒有淡鹽水,也可以喝些運動飲料。

  11、熱身運動起碼要做10-20分鐘。熱身運動包括拉伸大腿肌肉、韌帶等,準備不充分,容易摔倒、扭傷,引起軟組織挫傷,嚴重的還會導致膝關節粉碎性骨折。

  12、跑步要腳尖先落地。每個人跑步的姿勢都不同,正確的姿勢是腳尖先落地,然後腳掌著地。如果腳跟先著地,不僅會影響速度,第二天腳底板會很痛,這是筋膜炎的表現。長此以往,因骨骼不停地受到震盪,容易誘發骨質增生。

  13、非專業運動員,往往是每跑兩三步就呼吸一次。如果習慣了,這沒什麼,但如果在比賽中出現了胸悶、氣急的症狀,建議馬上減慢速度,並調整呼吸,調整為每跑四五步呼吸一次,以便提高通氣效率,改善缺氧症狀。如果調整呼吸後,身體不適感還沒有改善,應立即退出比賽,並就醫,這可能是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前兆。

  14、摔傷後不宜立即噴塗紅花油。正確的做法是立即用冰敷,沒有冰塊的,應用冷水衝,千萬不能用熱毛巾敷,或者塗紅花油,這樣做只會讓患處越來越腫,不利於病情恢復。

  15、建議用口鼻同時吸氣,然後用口呼氣,這樣會保證吸入足夠的氧氣,而且接琮鼻腔的緩衝區後,空氣便不會那麼涼的吸入肺中。這樣就會有效的防止岔氣。


看過馬拉松如何進行訓練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