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術大師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在華夏土地上延續了數千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中華武術源於人類為了生存競爭和安全需要的狩獵、戰爭等各種社會活動。經過漫長的發展,形成了我國所特有的體育文化形態。它的理論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注重內外兼修,社會價值廣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黃飛鴻

  黃飛鴻是清未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

  清順治年間,鄭成功部將蔡德宗等五人潛至福建少林寺,與達宗等在高溪廟創立洪門會天地會。

  洪門會流行的拳術稱為洪拳,含有紀念朱洪武,反清復明之意。

  黃飛鴻的洪拳,一方面由陸阿採--黃泰--黃麒英所傳,一方面由鐵橋三--林福成所傳。黃飛鴻對洪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並以飛鉈入埕、採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現傳下的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鉈、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簫等。

 

  楊露禪

  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幹,便派他到故鄉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家中做工。

  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

  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

  杜心五

  綽號傳奇武俠,湖南人士,早年習文尚武,得到過江湖武術奇人徐大俠的點撥和真傳,學得曠世武功、身手不凡。青年時代東渡日本求學,並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之後,回國擔任宋教仁先生創立的北平林業講習所的高等教員,並曾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私人保鏢。武術造詣極深,創立了傳統武術的散打技擊之術“自然門”,成為一代享譽京師的武林大家。杜心五為人低調、不事張揚,為此他放棄了不少仕途和政治機會。但是,他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在中華民族危難的抗戰時期則彰顯無遺,為中國武林界所稱頌。另外,他收有高徒萬籟聲,步其後塵也成為一代武術大家。

 

 

  霍元甲

  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轟轟烈烈,充滿傳奇色彩。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經營藥材商店,後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上海,他曾經在擂臺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

  有一次日本一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為理由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精武體育會”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創立的武館,霍元甲在創立精武體育會之後數月內即逝世。元甲被商會下毒而死。

 

 

  韓慕俠

  這是當年和霍元甲同鄉並齊名的大師,武林大師張佔奎弟子。

  解放前黃埔軍校首席國術教官,擊敗無數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臺俄國大力士。

  電影《武林志》裡東方旭的原型就是他北京的六國飯店與一位俄國大力士康泰爾交手。

  在天津開武館,1916年前後,周恩來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投身革命事業。為了強身健體,他拜名揚京津的拳師韓慕俠為師,學拳練武。韓慕俠當時以教武為生,最擅長“形意八卦”,除在南開任教外,還在家裡設武館授徒傳藝。

  周恩來學習之餘,常穿一件長布大褂,去韓慕俠家裡學拳練武。

  因為學拳,使周恩來與韓慕俠建立起誠摯的友誼。周恩來曾提筆為韓慕俠的武館寫下“韓九師堂”四字。

  1917年周恩來東渡日本後,還將他學拳期間與韓慕俠等人在武館的合影寄給拳師,以示思念之情。韓慕俠曾感慨地說:“翔宇周恩來年少志高,深謀遠慮┄┄我教他怎樣強身,他卻教我怎樣做人。”——此人是八卦掌高手。

 

 

  王子平

  綽號神力千斤,河北滄州人士,出身武林世家,自小尚文習武,青年時代精通武藝、力能扛鼎,被江湖武林人士讚譽為“神力千斤王”。尤其精於武術彈腿,民國時代在北平曾經打擂擊敗過多位外國來華大力士和日本浪人。

  1949年之後,王子平成為中國武術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曾經擔任過中國武術協會的副主席。

  晚年定居上海,從事武術教育與中醫研究工作。他也系著名的中醫骨傷科專家,懸壺濟世、治病救人。

  其女王菊蓉得其真傳,女承父業,日後也成為著名的武術教育家。

  王薌齋

  一代宗師——意拳創始人王薌齋,早年師從郭雲深學習形意,後以形意為基礎創立“意拳”。

  日本人澤井健一來中國四處挑戰中國武師,有勝有負。聽說王薌齋功夫不錯於是前來挑戰,慘敗,遂拜王薌齋為師,學習意拳。抗戰期間,多名日軍軍官挑戰王薌齋均以失敗告終。有個軍官因為怕王薌齋使用“法術”,在比武前宰雞放血,用雞血在地上畫了一個圈要求在圈內比武,結果還是王薌齋贏了。抗戰勝利時,澤井健一悲痛萬分,動了輕生的念頭,打算先殺死妻兒然後剖腹自殺。正在痛苦猶豫時,王薌齋及時趕到他的住所,耐心開導自己的徒弟,終於讓他想開了,帶著妻兒離開了中國。回到日本後一生致力與傳播中國武術,稱意拳為“太氣拳”,被日本武術界尊稱為拳聖,曾一度打敗大山倍達。

  大山倍達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可以說澤井健一把中國武術推廣到了日本。王薌齋不僅用拳頭打敗了盛氣凌人的日本武士和軍官,更用仁義之道征服了他們的心靈,使之棄惡從善,為我所用,這是後來的武者難以達到的境界。

  許世友

  許世友的功夫是正宗的少林功夫,老師為雲遊武僧林子金。賀龍雖然是武術世家,但武功似乎不如他。

  下面引一段最平常的段子——將軍宴請幾位老朋友,當然也都是善飲者。因此,將軍在宴席開始時宣佈席規:“三杯之內不許耍滑、耍賴,發現耍滑耍賴,一杯罰一碗;三杯之後,各盡所能,盡興方休。”話講完,你一杯我一盞便歡飲起來。

  有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果真沒按他的宴規行事,把第三杯茅臺酒悄悄地倒給了別人。

  許將軍看在眼裡,嘿嘿一笑,把事先準備好的白瓷碗放在桌上,汩汩地往碗裡倒酒,那位將軍雖然聽說過許世友將軍武功超群,但他自恃身強力壯,想必許將軍在酒桌上也奈何他不得,於是漫不經心地笑著說道:“你儘管倒吧,反正我是不喝的,看你敢把我怎麼樣。”許世友將軍哈哈一笑,二話不說,只管把倒滿茅臺酒的酒碗遞將上去,按倒那位將軍就灌。

  開始那位將軍奮力掙扎,不讓灌著,豈料許將軍非一般強壯漢所能抗衡!特別是他那手上的功夫,更甚了得。

  據說將軍從十來歲上少林寺當和尚學拳腳開始,直到當將軍,他都從未中斷過武功操練。每天早晨起來,他的兩隻手指便往裝滿砂子的缸裡戳,一戳便將整個手掌都入砂子中,練完功才去朝洗臉盆裡的水拍去一掌。說也奇怪,那一盆水便活了起來,在盆裡連轉幾個圈兒,忽地一下騰空而起,跳出盆外。瞧那手指的功夫,可真能把人的五臟六腑抓出來。

  為此,這時在宴會席上的他,雖然是輕輕的捏著那將軍的手腕子,可那位將軍卻直喊:“哎喲!哎喲!”不得不張開大口讓許將軍灌,灌得那位將軍大聲嚷嚷“醉倒才甘心!看來下次我赴你的鴻門宴,至少得帶一個營的兵才成。”

  說罷樂得大家大笑不止,都說是“好久沒喝這麼痛快的茅臺酒啦!”

 

  葉問

  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

  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

  自收葉問為徒後,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

  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後隨樑壁梁贊之子學武。

  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李小龍

  原名李振藩,乳名細鳳,為美籍華人,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身高173釐米,體重64公斤。

  他是一位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著名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世界武道改革先驅者,截拳道武道哲學的創立人。他對中國電影業的貢獻永不磨滅,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記錄。

  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

  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在泰國曼谷拍攝《唐山大兄》時,秒殺泰拳王察爾·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