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的邏輯技巧

  語言作為辯論的載體,一定要準確地表達出辯者嚴密的思維活動,一定要準確地表達辯者參辯的觀點、見解、主張、意圖,因此它就必須合乎邏輯。那麼辯論有哪些邏輯技巧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辯論賽中的邏輯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知己知彼

  辯論與一般演講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針鋒相對”的“交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兵法的首要原則,對於辯論這種“舌戰”來說,無疑不能例外。知己,是指對於己方的立論自我詰難,反覆推敲,以求嚴謹縝密,萬無一失。立論的詰難與推敲,大體有三個方面:

  1是論點檢查。

  論點是辯論中的“戰旗”。辯論者對於自己所持的論點,必須充滿自信,如同戰場上高舉戰旗一樣。但是,自信絕不是盲目的自我欣賞必須是科學分析的結果。論點的檢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煉過程的檢查,二是語言表達的檢查。從原始材料中提煉出一個論點,其中有複雜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等思維過程。對於論點形成過程進行自我詰難與反覆推敲,是保證論點正確性的一項重要措施。在思維活動中,逐漸轉化而成的論點表達的語言形式,也是論點檢查的重要內容。語言表達的清晰度、邏輯性以及表現力,都應該逐項推敲,反覆檢驗。

  2是論據檢查。

  論據是辯論中的“彈藥”。辯論者如果沒有掌握數量充足、威力巨大的“彈藥”,就不可能在“交鋒”中佔優勢。因此,論據的準備是一種紮紮實實的物質準備。論據的檢查,也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論據的真實性,二是論據的邏輯性。真實可*,是論據選擇的首要原則。那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論據必須堅決摒棄。推導嚴密,是論據選擇的又一重要原則,那些牽強附會、證明不力的論據也應該果斷刪去。三是論證方法檢查。論證方法是辯論中的“戰術設計”。辯論者必須根據論點的需要、論據的特點以及自身的條件,精心設計“戰術方案”,即論證方法的選擇與組織。只有經過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反覆檢查,確信己方“戰旗”鮮亮,“彈藥”充足,“戰術”精巧,方能在辯論中充滿自信。這就是知己。

  知彼,即瞭解對方。

  除事先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對方的觀點、材料以及辯論特點以外在辯論現場的察言觀色是知彼的一條捷徑。也就是說,藉助觀察,發現辯論對方的優勢、弱點、情緒變化以及戰術運用等,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這是辯論技巧運用的客觀依據之一。辯論中的觀察,說到底是辯論雙方對於對方言談舉止、神態表情的微妙變化及其含義進行捕捉與判斷。其方法大體有三種:

  其一,“投石問路”。所謂“投石問路,是指先提出一兩個問題作為試探。探明虛實,才能選定主攻方向這往往用於情況不明的時候。當然,“問路”之“石”的選擇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作為試探的問題的選擇與表述是否得當、巧妙,這是應用“投石問路”法的關鍵所在。太直、太露、太淺的“問路”,結果是暴露自己的淺薄和笨拙。

  其二,捕捉戰機。心理學研究證明,外界事物對人大腦的刺激往往會使人體內部某些相應組織的機能在一個短時間內出現異常現象。就是說,人往往會通過他的舉止神態以及習慣性動作,流露出他內心的活動。比如,雙手揉搓這個動作,顯示緊張的思考;顫抖的語言,顯示慌亂……在辯論中,要善於準確地判斷對方的情緒,捕捉戰機,或麻痺對方,或打亂對方的思緒或超對方慌亂而層層緊逼。這又是觀察的一種效用。

  其三,緩和氣氛。辯論,應該有良好的氣氛。辯論絕非爭吵,更不是鬥嘴。因此,辯論雙方都有責任調節氣氛,使辯論在心平氣和的條件下進行。觀察到對方情緒激動時,就應該設法用語言調節,使氣氛趨於平緩:當發覺對方怒形於色時,應該考慮用笑容調節,使氣氛得以鬆弛。

  二、舉事證理

  事實勝於雄辯。擺事實、講道理,這是辯論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邏輯技巧。可以舉事實淪證己方的論點進行立論,也可以舉事實反駁對立方的論自進行駁淪。

  例如:“”結束後,我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曾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大討論。1978年5月《光明日報》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推一標準》為題發表過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文章在證明“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這一論點時,就列舉了大量的事實,如門捷列夫創立的元素週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都是在實踐中經受住考驗,被實踐證明確實是真理的。這種列舉已為世人所公認的事實來進行說理的方法,確實具有巨大的說服力。

  再如:毛澤東同志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在批駁艾奇遜的“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這一謬論時,為我們樹立了以事實進行駁論的典範。他指出: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麼?古今中外有過很多的革命.都是由於人口太多麼?美國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大多麼?艾奇遜的歷史知識等於零,他連美國獨立宣言也沒有讀過。華盛頓傑佛遜們之所以舉行反英革命,是因為英國人壓迫和剝削美國人,而不是什麼美國人口過剩。中國人民歷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為這些封建朝廷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不是什麼人口過剩。俄國人所以舉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為俄皇和俄國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而不是什麼人口過剩,俄國至今還是土地多過人口很垠遠的。蒙古土地那麼廣大,人口那麼稀少,照艾奇遜的道理是不能設想會發生革命的,但是卻早已發生了。毛澤東同志在這裡列舉了中國、美國、俄國、蒙古等許多國家確實發生過的歷次革命這些事實,有力地駁斥了艾奇遜的唯心主義歷史觀,事實確鑿,不容置辯,說服力是很強的。動用舉事證理的邏輯技巧,要注意兩點:一是所舉事實,越具有典型性,說服力越強。因為不論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事例,越具代表性,越能體現客觀事物的本質與規律,所表現的道理也就越深刻。二是要對所舉事例進行深人的分析,揭示和闡發事例與道理之間的必然聯絡,使舉事與證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能充分發揮擺事實、講道理的作用。

  三、隱含判斷

  辯論中,有時巧用隱含判斷會比運用直接表達判斷的語句顯得更有力量。

  例如,曾有一位胖得流油的大資本家想嘲笑一下瘦於蕭伯納。大資本家說:“我一看見你,就知道你們那兒在鬧帆荒。”蕭伯納回故道:“我一看見你,便知道了鬧饑荒的原因。在這段對話中,兩人都運用了隱含判斷。大資本家所用的隱含判斷無非是“蕭伯納瘦得像個討飯的”,而蕭伯納的回答中所隱含的判斷則十分巧妙而幽默地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窮人的罪惡實質。這一隱含判斷是大家都能分析出來的。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隱含判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隱含判斷的恰當運用能使辯論具有邏輯力量,富於藝術魅力。

  四、以牙還牙

  以牙還牙,就是在辯論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對方講歪理、不講理之類的情況。

  有個驕傲自大、脫離群眾的人辯解說:“只有羊呀、豬呀,才是成群結隊的,獅子、老虎都是獨來獨往的。”作家馬鐵丁反問他:“獅子、老虎固然是獨來獨往的,刺蝟、癩蛤蟆、蜘蛛又何嘗不是獨來獨往呢?”這就是以人之歪理還擊人,使自比獸中之王的狂妄之徒如刺蝟、癩蛤蟆、蜘蛛之類的小動物一般。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非常善於運用這種方法來反駁一些無賴之徒。他妙語連珠,辯論的語言蘊含著無可辯駁的力量。一次,馬雅可夫斯基演講剛完,一個胖子擠到講臺邊嚷道:我應該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志,拿破崙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不錯”,馬雅可夫斯基一邊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那個胖子,一邊說:“從偉大到可笑,正是一步之差。”那胖子的話意是,馬雅可夫斯基的演講有些可笑或者近似可笑,馬雅可夫斯基面對這擠*講臺的無禮之徒,借用他的話,非常巧妙地向他反擊:可笑的正是與我只有一步之差的你!這是借用對方的語言還擊對方。

  五、假言辯駁

  在辯論中,運用假育推理進行辯駁是極富於邏輯力量的。

  例如:1984年,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一起重大反革命案件,共有八名被告,經法庭審判,結果其中七名被告分別被判處死刑二名、死緩一名、無期徒刑一名、有期徒刑三名,惟獨第六被告徐漢勇被宣告無罪,當庭釋放。擔任本案第六被告徐漢勇辯護人的上海市第二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鄭傳本律師,通過認真閱卷調查,以及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法庭辯論中,依據事實和法律,為徐漢勇作了無罪辯護。請看鄭傳本律師的一段法庭辯護詞:被告徐漢勇在主觀上沒有共同犯罪故意,根據我國《刑法》第十一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據刑法原理和司法實踐,反革命罪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而被告人徐漢勇卻沒有這種故意。鄭傳本律師這段法庭辯護詞中就包含了一個必要條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式: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反革命罪;被告徐漢勇沒有共同犯罪故意沒有直接故意;所以。被告徐漢勇沒有構成反革命罪。以上推理符合必要條件假育推理否定前件式的公式,其形式是正確的,加之這,形式正確的推理又是建立在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的基礎上的,因而,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正因為如此,鄭傳本律師被告徐漢勇的無罪辯護得到了法庭的採納。在一些法庭審訊的質詢性辯論活動中,如果法官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假言推理可以抓住被告的一些錯誤的推斷,並由此開啟缺口,找到犯罪的證據。

  六、演繹辯論

  演繹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出個別性的結論的邏輯方法。由於其前提必然蘊涵結論,所以,只要其前提是真的,其結論也必然是真的。作為一種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推理過程,演繹對豐富知識、增長經驗、加強辯論能力大有幫助。在辯論過程中,正確地掌握和運用演繹推理方法,不僅有助於我們周密地進行論證,完美地表述自己的觀點,防止給論敵以可乘之機,而且可以及時地抓住論敵的把柄,揭穿其詭辯的伎倆。因而,演繹推理也是雄辯家經常運用的邏輯方法之一。在演繹推理中,演繹常見的型別就是由兩個直言判斷組成大、小前提推出結論的“三段論”。由於三段論是一種必然性推理,即其結論是由前提推匯出來的,因此,三段論是一種很有力的辯論方法。我們知道,人們經常要對個別事物有所斷定。而對個別事物作斷定最方便,最有效,也最有說服力的方法就是引用一般原理作根據進行論證,這種引用一般原理來論證個別問題的演繹方法就是三段論法。

  例如:鄧小平同志在《答義大利記者奧琳娜.法拉奇問》中說了這樣一句活:“當然我急是做了點事情,革命者還能不做事?”就是運用三段論進行回答的:凡革命者都為革命作了貢獻;我是革命者;所以,我也為革命作了貢獻。

  結合上文來看這句話是在鄧小平同志向法拉奇陳述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對毛澤東思想的貢獻後,法拉奇問他“你為什麼不提自己的名字”時說的。在這句話的前面,還有一句“我算不了什麼”的話。這裡,鄧小平同志不稱自己為“革命家”,只稱“革命者”,不說自己對毛澤東思想作了貢獻,只說“做了點事情”。其實,中外皆知鄧小平同志是一個對毛澤東思想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革命家,而他這裡的回答不僅表現出了一個偉大革命家的謙虛品格、偉大人格,而且,充分體現出了他具有獨特風格的談話藝術,當我們翻讀這篇談話的全文後就會更清楚地體會到這一點。三段論不僅是一種很有力的辯論方法,而且是一種很有力的辯駁方法

  七、直接破的

  這是在辯論中直接反駁對立方論與的方法。也就是直接去揭示對立方論點的錯誤、虛假,或邏輯上的混亂。直接反駁對立方論點的方法很多:可以舉事實反駁,也可以進行分析反駁,還可以澄清概念來進行反駁。

  魯迅先生在《“友邦驚詫”論》中,為了反駁國民黨政府通電中加給請願學生的所謂“搗毀機關,阻斷交通,毆傷中委,攔劫汽車,襲擊路人及公務人員,私逮刑訊,社會秩序,悉被破壞”的種種罪名,特在文章結尾援引《申報》的南京專電再反駁:“考試院部員張以寬,盛傳前日為學生架去重傷,茲捆張自述,當時因車伕誤會,為群眾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並無受傷之事。至行政院某祕書被拉到中大,亦當時出來,更無蹤之事。”而“教育訊息”欄內,又記本埠一小部分學校赴南京請願學生死傷的確數,則雲:“中公死二人,傷三十人,復旦傷二人,復旦附中傷十人,東亞失蹤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蹤一人,傷三人,文生氏死一人,傷五人……”可見學生並未如國府通電所說,將“社會秩序,破壞無餘”,而國府則不但依何能夠鎮壓,而且依然能夠誣陷、殺戮。“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在這裡,魯迅先列舉確鑿的事實,直接反駁了國民黨政府的謬論,異常有力。這是舉事例直接破的方法的功效。

  八、兩難逼進

  “二難逼進”就是二難推理於辯論中的運用。二難推理是由假言判斷和選言判斷做前提構成的推理。之所以稱為“二難”,是因為它可以使人陷入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境地。由於它能較為明顯地表現辯論者進攻的鋒芒和力量,人們也叫它兩刀論法”。“二難推理”是極有力量的辯論工具,善用的人可以使對方逃不出他的結論而陷人兩難境地,無論古今中外雄辯大師們都極善於使用“二難術”,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用“二難推理”令對方進退維谷的生動例子。

  例如:在一次外交場合,前蘇聯霸權主義者曾說:“中國反對緩和世界局勢。”周恩來駁斥道:“你那麼想緩和世界局勢為什麼不做一兩件事情,比如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退軍隊,歸還日本北方四島,來證明你的誠意呢?……”周恩來的駁斥,雄辯地作了這樣的推理:如果前蘇聯霸權王義者真想緩和世界局勢,那麼就應該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軍;如果前蘇聯霸權主義者真想緩和世界局勢,那麼就應該歸還日本北方四島;既然前蘇聯霸權主義者不肯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軍,也不肯歸還日本北方四島,可見前蘇聯霸權主義者不是真的想緩和世界局勢,而是在製造世界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