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學生才會聽

  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也很有學問的。下面小編來告訴你吧。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1:避免對學生進行診斷和預言

  1、只有同情和尊重的氛圍才能有效的促進學習。

  老師們和孩子們的日常交流中,必須保持這些日漸消失的美德在與孩子的交流中熟練和謹小慎微,不容易粗暴和被激怒。

  2、“就事論事,絕不攻擊孩子的品行”正是交流的基本原則,適用於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所有交流。

  根據不同情況自如的運用這一原則也正是有效教學的本質所在。

  3、與孩子爭辯只會招致孩子更大的敵意和反抗。

  要邀請孩子合作,與其改變他們的想法,不如改善他們的情緒。

  4、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對孩子進行診斷和預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和或者孩子的家人扯進來。

  診斷孩子是危險的,將孩子與別人對比也是有害的。這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和影響。

  孩子總是會不由自主的實現老師對他的悲觀預測。他很有可能成為老師所說的那種人。

  5、明智的老師跟孩子說話就像對家裡的客人說話一樣。

  6、尊重孩子。

  摒棄語言上的暴力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

  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的恰當的幫助。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2:控制情緒

  1、老師對於孩子的職責在於拯救而不在於傷害。

  如果一位老師喜歡批評人而又天生伶牙利齒的話,那麼他就負有一項嚴肅的責任:要麼學習新的交流方式改變自己,要麼另擇職業,以免濫用天賦,使孩子受到傷害。現在許多優秀的教師就是因為伶牙利齒才優秀

  2、聰明的老師並不懼怕自己憤怒的情感,因為他懂得如何表達憤怒而不造成傷害。

  他知道生氣的藝術在於不侮辱別人。……他描述他所看見的,他所感受的以及他所期望的。他只是就事論事。

  3、既然令人生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你能做的就是儘量減輕事情發生所帶來的後果。

  只要有積極的態度,再大的裂縫也是可以彌補的。

  4、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的敵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獨立,他對別人的怨恨也就越少。

  5、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因為成年人毀滅性的語言而身受其害,他們真的對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產生了懷疑。

  許多孩子甚至在輟學的時候,也深信這是自己命中註定的,他們認為自己的一生中不會得到多少智慧、知識和快樂。這真是一出悲劇。我們成年人的責任何嘗在於摧毀孩子的夢想和想象力呢?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1:千萬別急急忙忙立刻讓孩子說出答案

  1、恰當的交流不但能夠改善教學,而且是教學的關鍵。

  然而,很多學校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並付諸實踐,沒有把教育的力量放在孩子的成長上面,努力豐富孩子的人格,美化孩子的生命。

  2、如果老師急急忙忙的立刻給孩子說出答案,那就不僅僅使孩子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為什麼灌輸式教育下的孩子缺乏創造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始終在直接接受老師的答案,甚至還沒有問題時,老師都已經準備好了問題和答案,一股腦兒的灌下來,學生哪裡還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如此一來,何談創造力?何談自信心?沒有了這些,人只能成為缺乏靈性和智慧的機器。

  3、對孩子而言,學習如果不包含感情成分,就永遠難以成功。

  無論何時,老師一旦忽略孩子的情感,一味訴諸於邏輯的推理和解釋,孩子的學習就會停滯不前。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3: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1、要使你的表揚有建設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感覺,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有益表揚的基本原則在於:描述而不評價,敘述而不作判斷。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出對自己的評價。

  2、凡是評判性的表揚都儘量避免。

  它只能引起孩子的焦慮、自衛和依賴。這與孩子的獨立自主、指導和自我控制等品質是背道而馳的。

  要培養孩子這些品質,就必須讓孩子不受外界評判的干擾,讓孩子做自我激勵和自我評價。要發展孩子的個性,就不能給予孩子評價式的表揚。

  3、表揚和藥物一樣,可以讓孩子暫時感覺舒服,然而它也會養成孩子的依賴。

  他人會成為孩子獲取稱讚的源泉。孩子會依賴他人來決定自己的慾望和確立自我價值。

  4、當孩子覺得自己不值得表揚的時候,他可能用不良的行為來表示反抗。

  5、評價式表揚實際上暗示著一種地位差別。

  表揚者處於評價他人的地位。

  他們爬到了價值判斷的高處,對別人說東道西,指手畫腳。

  ……如果一個孩子對老師說:“我為你驕傲,繼續努力。”那麼,我們是不是覺得很彆扭呢?

  6、沒有什麼比虛情假意更能使一個人身敗名裂了。

  沒有人能夠裝得關懷體貼、尊重他人而最終不被察覺。只有做老師的技巧,卻沒有做人的真誠,遲早都會被人識破。

  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中,除了表裡一致外,別無它法。對把教師當作職業的教師而言,這太難了!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4:一個老師手裡的最佳武器,應該是鄙夷暴力

  1、常規管理的實質,是尋求一種能夠替代責罰的有效辦法。

  處罰孩子只會使孩子發怒並且不聽教誨,令孩子心懷怨恨,甚至產生報復的念頭。這樣的孩子是沒有心情和時間去讀書的。

  在常規管理的實踐中,我們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發孩子的自尊。

  2、制定紀律就像做外科手術一樣需要精確,不胡言亂語。

  比制定紀律更重要的是,為人師表者應該以身作則的做好榜樣,嚴格自率有良好的風度——不輕易發怒,不隨便侮辱人,不說挖苦諷刺別人的話。

  3、一個老師手裡的最佳武器,應該是鄙夷暴力,不相信處罰的力量。

  總之,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人才呢?是那些能夠使孩子從恐懼轉為信任的人。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5:愛只能用愛來教導,熱忱必須用熱忱來培養

  1、像責任感、尊重、忠誠、信實、善良和仁愛等倫理道德觀念,都是無法直接傳授給孩子的,這些觀念只能從孩子們所尊敬的人那裡,從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學習體會。

  美德是從內心深處孕育出來的,不是單靠懲罰就可以強迫灌輸的。

  2、處理事情乾淨利落才能顯現出老師的權威,說話簡明扼要才能表現出老師的力量。

  3、仁慈只能用仁慈來教導;愛只能用愛來教導;熱忱必須用熱忱來培養。

  4、老師不僅需要有良好的品格,還需要具備特殊的技巧。引用科林的話: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必備的工具。

  有了技巧,效率就高;缺乏技巧,就會處處碰壁。

  注重技巧的運用並不表示不關心孩子的個別差異,相反,技巧更有助於老師因材施教。

  5、當孩子生氣的時候,需要的是傾聽而不是嘲諷。他需要成人來消除他的憤怒,而不是火上澆油。

  教師與學生交流注意事項6: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心靈的對話:

  1、老師和父母一樣,都需要一種富有同情心的語言,一種令人回味的可愛的語言。

  他們的話語不僅要表達情感,舒緩心境,引發善意,而且要誘導孩子的洞察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外面的世界是在用思想對話,老師的對話則更為親近,他們是在與孩子的心靈對話。

  心靈的成長是要靠很多微妙的東西來滋養的——一個懇求的眼神、一次肯定的點頭或者一句鼓勵的話語等等。教育的過程在於把體驗轉化為價值。

  為了讓孩子形成永恆的價值觀,我們應當在孩子的成長體驗中提供有益的交流。

  2、怎樣才能鼓勵孩子學習?

  讓他們的學習有安全感,即使學習失敗了也不用怕。學習的主要障礙是對失敗、批評和出乖露醜的恐懼。

  優秀的教師會使孩子不怕犯錯誤。消除孩子的恐懼就能引發孩子躍躍欲試,歡迎犯錯誤舊能鼓勵孩子勇於學習。

  3、必須喚醒他們的潛能,他們才能救助自己。

  處於厭倦沉睡狀態的孩子,是無法被用意良好的的救災人員拯救的救護員無法救起一個沉睡在狹窄樓道里的人,必須喚醒他,讓他自己走。

  4、幹練的教育者就像已經卓有成就的音樂家一樣,他們日積月累的苦練技巧。

  一旦獲得技巧之後,就能運用自如,不露痕跡。小提琴家在演奏時,指法、彎腰和雙重停止時間等問題似乎從來就沒有存在過。

  5、閱讀、寫作、數學等學科,只有在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