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後的感想

  音樂會能給人帶來一種心境和精神享受,你多久沒有去參觀音樂會了呢?小編整理了音樂會後的心得體會和感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昨天晚上,在北京電影學院欣賞了一場了由北京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會,指揮是很有名氣的譚麗華,真的很過癮,很高雅的一種場合,內容很豐富,大家熟悉的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在2004年我在保利劇院已經看過中央芭蕾舞團演出的舞劇,美極了,到底是國家級的劇院和演員,就是不一樣,現在又聽到這個劇的交響曲,很熟悉,也很愛聽,雖然不能夠完全聽懂每個音符表達的意境,但是隨著音樂的高潮和起伏不定的節奏也會被帶進情緒之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第二樂章《山之祭》,它是中國音樂學院的郭文景老師紀念2008年5、12大地震所創做的一首震撼人心的打擊樂。

  打擊樂手用各種大鼓、中鼓、小鼓、敲打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一種情感,急切的鼓聲、低沉的打擊聲,把我們的思緒轉會到那不能忘卻的一幅幅畫面,我的耳邊似乎又想起了那一聲《天堂來信》的孩子們的呼聲,又閃現出壓在倒塌的房屋下面的遇難者,忘不了來不及逃生的學生們,又想起喬治演唱的那首《英雄遍地》。

  每一聲打擊點都好像打在觀眾們心上。曲目演奏結束了,但是觀眾似乎還沒有從音樂中回到現實,熱烈的掌聲讓指揮一次次上臺來謝幕,到底是國家級的劇團,全體起立向觀眾致意,觀眾掌聲不斷演奏家們站立原地不動,加演了一曲《泰坦尼克號》,但是觀眾聽得太過癮了,給予更加熱烈的掌聲,最後還是有加演了一曲。平日裡好像聽不懂這些名人名曲,但是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最能溝通的一種表達方式,置身於其中,你會被它所感染,你會沉浸在其中,你的情緒會跟著它跨越時空。這次讓我感受最大就是應該多聽聽音樂會,不是聽不懂,而是一種心境和精神享受,朋友們,抽出時間去劇場裡坐坐,享受一把吧!

  篇二

  前幾天,媽媽在音樂e家公眾號上抽獎,幸運抽中了兩張音樂會門票,我很高興,因為這是浙江交響樂團的專場演出,我正好也在學小提琴,而這次還可以看到著名小提琴家——黃蒙拉獨奏小提琴了。

  19:30,音樂會開始上。我們看見20多個小提琴手登上舞臺,緊接著,拉中提琴的、大提琴的,低音提琴的都出場了。最後著名指揮家張藝和小提琴手黃蒙拉也上場了。

  第一樂章開始了,小提琴歡快地聲音吸引著我,心情開始愉悅起來了,後來慢慢慢慢變得洪亮,像士兵的搶聲。接著,黃蒙拉開始獨奏了,他搖頭晃腦,完全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之中。我閉上眼睛,也在享受著這段音樂。

  黃蒙拉的手指動得可真快啊,可以直接從G弦換到E弦,我數過了,黃蒙拉一共按到了11把位,讓我驚歎不已。

  洪亮的琴聲完了,便又回到了平緩安靜的“小村莊”,開始了一段溫柔的演奏。最後講述出一段悲傷的故事,我都看見好幾個人在抹眼淚呢!感覺黃蒙拉在用琴聲跟我們講話一樣。

  我觀聽了這次音樂會,我大有感觸,於是下定決心,也要好好練琴,成為像黃蒙拉一樣的小提琴大師。

  2016年8月:完全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之中。我閉上眼睛,也在享受著這段音樂。

  黃蒙拉的手指動得可真快啊,可以直接從G弦換到E弦,我數過了,黃蒙拉一共按到了11把位,讓我驚歎不已。

  洪亮的琴聲完了,便又回到了平緩安靜的“小村莊”,開始了一段溫柔的演奏。最後講述出一段悲傷的故事,我都看見好幾個人在抹眼淚呢!感覺黃蒙拉在用琴聲跟我們講話一樣。

  我觀聽了這次音樂會,我大有感觸,於是下定決心,也要好好練琴,成為像黃蒙拉一樣的小提琴大師。

↓↓↓ 下頁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