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努力與夢想的經典勵志故事

  每一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戈達德的夢想時間

  戈達德出生在美國西部的一個小山村,這裡群山環繞,與外界隔絕。戈達德常常眺望著遠處的山巒。山外有著一種什麼樣的景緻呢?這種念頭和遐想,在他心裡一遍遍地描摹著,心中充滿了無限渴望和憧憬。

  10歲那年,有一天,一個路過的司機的車陷在爛泥裡,無法動彈。他喊來村裡的小夥伴,幫助這位司機把車推出了泥濘。

  這位司機非常感動,對他說,美國紐約、華盛頓、舊金山很繁華,那裡高樓林立、道路四通八達,人們過著幸福、甜蜜的生活。人們坐上飛機、輪船,還能漂洋過海,到世界上許多國家遊玩。

  分別時,這個司機還送給戈達德一本《世界地圖》,告訴他,全世界都在上面寫著呢。

  戈達德高興極了,他把這本《世界地圖》緊緊地摟在懷裡。從此,他懷揣著這本《世界地圖》,每天跑到村裡一位叫約翰的老人家,聽老人講《世界地圖》上的故事。約翰是村裡唯一識點字的老人。老人看到戈達德這樣認真,就耐心地講給他聽。

  村裡像他一般大的孩子每天都在放羊、放牛,而他卻整天抱著本《世界地圖》,大人們都很不解。有一天,大人們問他整天看那本書有什麼用。

  他說,我夢想以後能走出這大山,到紐約、華盛頓、舊金山去,還要到世界上許多地方。

  人們聽了,不禁啞然失笑,揶揄道,你這是痴心妄想,你不放羊放牛,將來連老婆都找不到,還想走出這小山村?我們這裡的人世世代代都沒有走出過這小山村,不是照樣過日子?你這孩子頭腦一定有問題。

  從此,村子裡的大人教育自家小孩,常常會這樣說道,你不聽話,整天好高騖遠,就只能像戈達德一樣,將來一定會一事無成的。只有喂好牛和羊,將來娶了老婆生了娃,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夢想。

  戈拉德聽了人們拿他說笑,目光中閃爍著一種堅定的神色,他挺直了腰板,昂起了頭,大步向遠處的山巒走去,留下的是一個薄涼而厚重的背影。

  春夏秋冬,花開花落,許多年過去了。戈達德在村子裡的人眼睛裡早已消失了。他不再被人記起,只有偶爾會有人說道,戈達德這些年不知怎樣了?不知他到過舊金山沒有?真是個可憐的孩子。說罷,不禁發出陣陣唏噓聲。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戈達德走出這小山村後,後來成了一名著名的探險家。他到過許多地方,征服了一個個險峰、激流、荒島……他把他曾經生活過的小山村告訴了美國、告訴了世界。人們從此知道了他曾經生活過的小山村,許多人慕名尋找到這個小山村,尋覓他曾經生活過的影子。

  村子裡的人終於知道了他,知道了他這些年的發展和變化,知道他成了世界名人,人們深感震驚,欽佩不已!

  村民們在村口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在雕像下方刻有他少年時看的那本《世界地圖》。當有外人進到這個村子裡的時候,村子裡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向客人熱情地介紹戈達德,人們的臉上露出興奮和激動的神色。

  從此,村裡有許多人走出了這個小山村。他們中有的成了教師、有的成了企業家、有的成了作家,還有的成為了鑽井工人、銷售員、演員。

  有記者問村裡的長老,你們村子裡怎麼走出了這麼多的人才?

  長老把記者帶到村口那尊雕塑前,說道,戈達德告訴我們,一個人一定要有一種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是空洞和乏味的。夢想,就是一種力量和強大,它能帶你飛過高山、衝過激流,看到更大、更遠、更美麗的世界。

  2.堅持夢想,亦是一種享受

  蘇格拉底曾經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一個人缺少了夢想這個指路燈,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人生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唯有能堅持夢想的人,才能體驗到人生中那份最美好的歷程。

  堅持夢想,再多的苦難都不能阻擋前進的步伐。追夢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旅程,追夢的路上會有很多難題與挑戰,只有迎難而進,堅持不放棄,付出的努力才可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堅持夢想,才有機會享受到夢想實現的喜悅。眾所周知,科學研究是一件非常枯燥且週期長的辛苦工作。然而,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及其團隊,沉浸於量子世界十餘載,追求小量子裡的大夢想。他們堅持不懈,追求極致,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正是他們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使他們克服了研究中的種種困難,最終實現了夢想,嚐到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滋味。

  堅持夢想,可以讓一個人的意志得到磨鍊,更加堅強。實現夢想對於殘疾人來說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追夢的過程也教會了他們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使他們擁有了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就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高考中,來自四川攀枝花的“無臂考生”彭超用雙腳答題,考出了603分的好成績。命運讓他6歲就失去雙臂,可以想象他的生活是多麼艱難,但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開始學習用腳來代替手,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與命運抗爭著。為了夢想,他參加高考,花費了比他人更多的汗水,交上了自己滿意的答卷。堅持夢想,每個人都會在追夢的路上受益終身。

  堅持夢想需要有一顆為夢想執著追求的心,堅持夢想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堅持夢想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以苦為樂,把一切磨難當作一種享受,樂觀地看待生活,化夢想為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實現夢想,而不是虛度人生。這樣,堅持夢想才不會覺得特別疲憊。

  夢是一種慾望,想是一種行動,夢想是夢與想的結晶。懷揣夢想是成功的開始,堅持夢想是成功的通道,實現夢想是成功的結局。

  讓我們帶上各自的夢想,一起去享受堅持夢想的快樂旅程!

  3.努力的靈魂,有最明亮的光

  她15歲上大學,19歲留校當教師,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但在29歲時不幸失明。她毅然選擇在困境中重生,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心血和汗水,重返講臺教博士生,還競選成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被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院長約瑟夫·奈譽為“中國的軟實力”。

  楊佳在人生中前47年的經歷,就像一部過山車:時而到達頂點,時而墜入低谷,潮起潮落。

  29歲之前,楊佳的生活充滿陽光,她從來沒有想過,命運之手會將這一切全部奪走——那年春天,楊佳眼中的世界變得模糊起來。醫生的診斷是視神經病變,失明將不可逆轉。當年冬天的早晨,楊佳睜開雙眼,看到的是一片漆黑——大幕,終於拉嚴了……

  面對殘酷的現實,楊佳選擇了堅強。她像個嬰兒般從頭學穿衣,學吃飯,學走路。坐車的時候,朋友們關照楊佳:“楊佳,那裡有座!”楊佳一動不動,站在那裡想:她說的“這裡”“那裡”是哪兒呢?接著又想,一個連“這裡”“那裡”都分不清的人,她生命的定位又在哪裡呢?楊佳清楚,她“必須找到生命的支點”。

  楊佳決定重返講臺。年邁的父親走到楊佳面前說:“女兒,爸爸就是你的柺杖!”六千多個春夏秋冬,父親拉著楊佳的手,坐公交、擠地鐵,輾轉到教學樓。清晨8點,楊佳微笑著迎來學生們,然而,他們不會知道,為了不遲到,楊佳6點就在趕路了。有一次,地鐵裡的人特別多,楊佳被擠得一腳踏空,一條腿掉進了地鐵和站臺之間的縫隙裡,結果,被父親像拔蘿蔔一樣拔出來,等楊佳堅持到學校上完課回到家時,褲子和鮮血已經粘在了一塊兒……

  “看不見了可以聽,可以錄。但是,想要著書立說,必須學盲文。我想寫《研究生英語閱讀》,那是失明前就想寫的一本書。”母親用厚紙板做了書寫框,楊佳在上邊打盲文。不對,重打,再不對,再重打。就這樣每天幾乎20個小時不間斷地工作,三個月下來,楊佳累瘦了十幾斤。用汗水和淚水凝結成的書稿,得到了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被稱為“一部令人起敬的著作。”

  楊佳從這本書的成功中,感受到新的力量。“前面的道路上,等待我的,不僅僅只是障礙,還有更多的機會!”

  2000年,楊佳以全額獎學金的身份考入美國哈佛大學,攻讀世界排名第一的公共管理專業的碩士學位。老師規定每天閱讀書目至少500頁,身體健全的同學都叫苦不迭,對楊佳來說,就更難了。她必須先在掃描器上把書一頁一頁掃進電腦,之後通過特殊的軟體讀出來。即使通宵達旦地讀,也完不成任務,只能靠拼速度。於是,楊佳練出了每分鐘400個單詞的聽書速度,幾乎就是錄音機快進時的語速了。一年下來,楊佳不僅完成了所有學科,而且超出學校規定,比其他同學多學了三門課程,同時多出的,還有楊佳的白髮。

  畢業典禮上,當楊佳從約瑟夫·奈博士手中接過證書時,全場幾千名師生自發起立,為楊佳,為肯尼迪學院建院300年以來第一位外國盲人學生鼓掌歡呼。那一刻,楊佳激動地哭了,卻又笑了。

  跨越了命運設定的種種藩籬,楊佳這樣概括過往的人生:“人生總是會碰到很多困難,甚至陷入絕望的境地,但是,最困惑時最能領悟人生的真諦。而當你走出某一段經歷後再回頭看,也許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隨之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