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妞妞》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妞妞》有感 篇1

讀後感 ,1919字

【篇一:讀《妞妞》有感】

體會生命,感悟幸福—讀《妞妞》有感

偶然的機會做了一篇出自周國平《寶貝》的一品文章閱讀題,經老師介紹,其系列圖書《妞妞》便深深吸引著我,買來後更是一飽了眼福。

這本書是周國平先生寫給僅活到一歲半的女兒妞妞的一本書,記錄的全是對妞妞的愛。同時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那段時間的真切感受,妞妞誕生時的喜悅,看著她成長,目睹她被查出難以治癒的疾病—視網膜細胞瘤,得知妞妞快要離世的絕望以及離世之後的悲傷……

同時這位哲學家在妞妞死後表達了對生命的追問,對死亡的思考,他以不同的身份去看看帶著一切,我不知道他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把這些刺心的痛從記憶中挖出來,記下來,並且是那麼細膩:小魚小鳥都有眼睛,而妞妞卻沒有。這個可憐的孩子生來就那麼熱切而執拗的追逐著光明,當她看見一團橘黃色的燈光時她會笑很久,妞妞唯一一個生日,媽媽對客人說你們看妞妞的眼睛像不像波斯貓,爸爸告訴她波斯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貓;妞妞一遍遍的哭訴,“磕著了,磕著了……”她不明白世界為什麼老是磕著她;早妞妞即將離開世界的那些夜裡,她躺在爸爸身邊輕聲喚著“爸爸”,爸爸也輕聲應答,宛若耳語和遊絲,在茫茫人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樣的生死離別更讓人黯然銷魂的啊……

“有一千條理由讓你早走,只有一條理由把你挽留,這條理由勝過一千條理由,它就是我對你的愛。”我們有此組間國平先生對妞妞愛之深切!

作為一個尚未成熟,閱歷並不豐富的讀者我對妞妞的死都深感遺憾,從這個僅有18個月的小生命中,我讀懂了什麼叫堅強,什麼叫不幸。同時我也明白:活著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財富。做人要知足方能長樂,心情快樂地走完一生,是人生的最佳之境界。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我們為什麼不選擇快樂呢?

“活著真好”的活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凶猛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一切,在絕望和痛苦的邊緣繼續活著,而卻驕傲而堅強的活著。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絕望和希望,在我們的命運裡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親密無間。正如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永久的幸福。

不論或者有多麼痛苦,我們都要活下去,不為別的,也只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

【篇二:讀《妞妞》有感】

當生命與時光隕落—讀《妞妞》有感

倘若時光在生命之初悄然流離,又能幾何?

讀罷周國平所作《妞妞》一書,心中的感慨萬千,不單是為那嬌弱的小生命的嘆惋,更是對那如山般沉默、如海般濤湧的父愛的理解和認同。

好似一本寫給女兒的札記,一本滿是深沉的回憶錄。周國平—一位哲學家,一位父親,一位不幸的人。在女兒夭折多年後才敢提筆,為這流星般隕落的生命寫下一葉歷史。書中詳細描述了女兒妞妞從誕生前,到誕生再到夭折的整個過程,像是用血刻出妞妞墳前的碑文。

於他來說,這本書是幸福肩並痛苦的。哲學家眼中的世界是單調無色的,是一種人心走在灰色世界的透徹。可週國平在書中說道:一旦哲學家變成了父親的角色,世界便不再冷寂,一切一切的哲學在這小生命面前都變得束手無策,微不足道。可見妞妞的到來對周國平來說便是一顆枯草的春日。然而這春天在初春之時便已埋沒著消亡的種子。可以說這是一本滿含淚水面帶微笑的一本書。回憶本是痛苦,卻硬要在這痛苦中苦苦尋覓,一字一句像是世上最好的繡娘,細密的縫在他的心頭。偶時回眸望見一眼妞妞天堂的微笑便禁不住帶著些許淚痕勾出一絲微笑。

令人心疼的更是那對夫妻在得知惡耗後,那些充滿掙扎的對白。是瀕臨發狂的邊緣,是精神的極限,有恐懼,有埋怨,有安慰,有沉默。看似簡單的對白閃爍著父性的光輝,是哲學的蒼白。

一米陽光是妞妞捕捉的光芒,是偷偷站在身後的父親眼中泛泛的銀光,時時夢中閃出妞妞失明後伸手觸光的身影讓周國平徹夜難眠。月光下妻子凌亂的髮絲吸引著冰冷的淚水,滴滴刺痛著周國平的心頭。

如今,周國平的第二個女兒“寶貝”平安的降臨,周國平在《寶貝》中寫到:寶貝像是妞妞的續集,帶著妞妞的微笑,帶著妞妞的面容,帶著妞妞所有的一切繼續走著原本該是妞妞走下的人生,我永遠忘不了妞妞,我的大女兒。

我想以後的春夏秋冬,周國平會在未來裡懷抱過去,將這份凝重的父愛用心的傾瀉在寶貝的身上,一絲不留。或許在死亡的節點,父愛依舊默然無聲,但在父親的心中早已噴湧出一股洪流,只是古往今來的傳統讓父親選擇用如山的肩膀將這父愛阻擋在心中。

或許,不單是父愛,時間所有的大愛又有多少來不及訴盡,難以啟齒。某些不知名的深夜,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中,徹夜的難眠,古茗伴夜的幽香,多少人曾痛哭伏案,用心悄悄的擦去記憶深處那抹浮現的星斑。

讀《簡愛》有感 篇2

讀後感 ,483字

第一次看《簡愛》,只隨便翻閱了一下,覺得不是很好看,便丟在了一邊。

幾天之後,媽媽問起我對《簡愛》的看法,我很不以為然,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說:“《簡愛》你一定要看,或許剛開始看不懂,但你會喜歡上它。”看媽媽說得這麼肯定,我拿起書本慢慢看起來。《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肯定有我值得一看的理由。

我喜歡前十章的內容,那時的簡愛多麼可憐,自幼父母雙亡的孤女簡愛,當唯一疼愛自己的裡德先生死後,她的厄運來了,不斷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們的虐待,在冷酷而艱苦的慈善學校中,簡愛,這個有著獨立的個性的小女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勇敢、剛強的少女,童年生活的磨難,沒有讓她變得軟弱無能,兒時的虐待對於她來說,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強。她倔強的性格,留給我的就是感動。

想到我們現在,生活如此幸福,可我們身上卻沒有一種叫堅強的東西,依賴,嬌氣的我們經受不了一點的委屈,更別說磨難了,今年爸爸把我送到寄宿的學校時,我心裡還是很牴觸的,想到簡愛,我便有了戰勝自己的勇氣。

她,為人執著,堅定。

她,待人寬容,善良。

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我最尊敬的女性—簡愛!

重讀歷史,拷問今天——讀《紅巖》有感 篇3

讀後感 ,580字

花了三週的時間,讀罷《紅巖》這本書,我的心靈深受其震撼,“是七尺男兒生能捨己,做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是書中出現的一句話,正是這一句話,耐我思緒萬千,現在,讓我們重讀歷史,拷問今天。

《紅巖》是一部神品一般的小說,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質量最高度的概括,紅巖精神,是革命先烈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是我們改革開放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半個世紀匆匆過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開端,我們驀然回首,詩歌中孕育的那種激情澎湃的豪情依舊未變,他隨著岸邊的礁石,蕩起漣漪翩翩。這首革命戰士在嚴刑拷打下寫的《我的“自白書”》,此“自白書”非彼“自白書”,這是革命戰士成崗對國名黨特務的嘲諷!,他讓多少後人都為之動搖,震撼!1949年10月28日,革命戰士成崗被惱羞成怒的國名黨特務,走狗殺害,年僅26歲!他以自己的生命履行了黨的職責!

回首往昔,拷問今天。身處安逸社會的我們是否已經忘了什麼叫英勇,什麼叫堅貞?以往,大街上發生了什麼糾紛,大家都會去搶著拉架,現在的人兒呢,卻只知道看熱鬧不嫌事大,那個手機在那錄視訊,圍了一大窩的人,卻沒人去拉一把。這種社會現象讓人心痛啊!

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否讓我們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是否麻痺了我們的精神?重讀歷史,重溫豪情,我要感謝《紅巖》,是它讓我明白了要做真人,做英勇堅強的人!

讀《根鳥》有感 篇4

讀後感 ,927字

《根鳥》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書籍,講得是一個令聽者動容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夢的傳奇故事。我合上這本書《根鳥》,心中不能平靜,我為根鳥的遭遇感到痛心,為他追尋夢想的勇氣而感到佩服,根鳥这個堅毅、善良、不放棄的人物深入我心。

因為一個夢,根鳥開始了尋找女孩的路,為了夢想,他堅強的面對困難,為了夢想,他執著的向前探索,為了夢想,他執著的不肯放棄。14歲的根鳥,因為去打獵遇到了一隻白鷹,看到了白鷹腿上一個女孩求救布條,布條上的事進入了他的夢中,醒後他想尋找解救那個女孩。從此他的生活改變。他離開家獨自走過荒漠,草原,大山,村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虛偽的長腳、狡詐的金毛、冷漠的班主……品嚐到了旅途的寂寞、艱辛,飢餓、寒冷、疾病,各種各樣的誘惑、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他,他也曾經徘徊過,恍惚過,但他從沒有放棄過。最後,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峽谷,那是一個比天堂還要美麗的地方。

根鳥的不放棄令我深思。米南德說“誰有經歷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執著的根鳥不畏磨難,終於到達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經歷了重重磨難,才得以成功。他使我想到了貝多芬也是這樣,他失明失聰,卻譜寫了流傳至今的華美篇章;司馬遷也是這樣,他關押獄中,卻書寫了《史記》這著作;史蒂芬霍金也是這樣,他全身癱瘓,去堅持探索出科學的奧祕;屈原也是這樣,他慘遭宮刑,卻完成了千古絕唱《離騷》……他們都可以堅持不懈,那我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我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比如我滿腔熱血的去學習了古箏,可是一個月以後,便沒了熱情,被枯燥的練習,磨疼的手指給打敗了,就鬧著不再學了。比如做數學題時一時半會想不出來,就不再鑽研,找別人講給我聽。手指的疼,練習的枯燥,與根鳥所遭遇的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我也應該堅持下去,既然做了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好。一件事情,一旦著手,不達目的,絕不罷手。

《根鳥》教給我要不放棄,向目標前進,《根鳥》也教給我要有夢想。同時,《根鳥》還教給我在生活中,要有雙善辨的眼睛,要提防像金毛,長腿這樣的壞人,還要禁得住誘惑,不誤入歧途。《根鳥》使我在夢幻中游走,在真實中體驗人性,主人公根鳥給予我很大的啟迪,我會像他一樣執著的追尋夢想的。

點亮夢想之燈——讀《燈光》有感 篇5

讀後感 ,825字

夜幕降臨,家家點起了燈。燈光璀璨,照亮了整個漆黑的夜。燈下,我正專心品讀著王願堅先生的《燈光》,合上嶄新的書本,望著這燈光,光亮漸漸模糊,腦海中的那個身影卻越發清晰了。

1949年初秋的那場戰役,年輕的郝副營長舉起火把為部隊指引前進之路,卻因此暴露了位置,犧牲了自己。文中有一段描寫戰鬥開始前,郝副營長點著火柴看書,書中畫著一個在電燈下學習的孩子。郝副營長是滿滿的渴望。他從未接觸過電燈,甚至從沒真正看過,他對電燈的幻想是美好的。我們國家的孩子都能在電燈下學習是郝副營長畢生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帶著無憾的笑容犧牲了,而今,他永遠睡在了黑暗之中,可是他的夢想之燈已在中華大地閃耀不息。

此時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那些無私無畏的革命先輩走進我的心中,一位又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蹟映入我的眼簾。

語文課上,我認識了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對敵人的鍘刀從容不迫的劉胡蘭;領略了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而堅貞不屈的風采;想起了用血肉之軀舉起炸藥包的董存瑞,明白他炸掉的何止是碉堡,他炸掉的是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憶起了那用胸膛堵住槍口的黃繼光,讀懂他堵住的何止是槍口,他堵住的是美國侵略者的鐵蹄……

思品課中,我看到了茫茫雪山草地上,寫滿真誠的每一個腳印,閃亮著希望的每一顆紅星,氣壯山河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地球上最鮮豔的紅絲帶永遠飄揚;我看到了奔騰的黃河,在為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的中華兒女高奏凱歌;我看到了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了愛國志士血染的風采……

無數的革命先輩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只因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夢:國安寧,民有家。而今,英雄的事蹟在中華大地爭相傳誦,他們的夢想之燈亮出絢麗的風采。

燈下有書香,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美好。恰同學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讓中國夢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綻放,在心底蔓延,編織,盪漾……在每個人心裡,繪出那些長長短短,肥肥瘦瘦,深深淺淺無數無數的夢,那裡一定會有屬於祖國的夢。今晚,點亮中華情,少年夢的燈吧!

讀紅色經典,樹理想信念——讀《紅巖》有感 篇6

讀後感 ,463字

夜晚,獨自踱步月下,看月光如水,映在腳下,照在頭頂。夜,無人,如此寂靜,沒有雜音,只有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聲,靜得讓人窒息。沒有槍炮聲,沒有廝殺聲,沒有徹夜的炮火,沒有遍地的鮮血,沒有滿地的屍體,沒有這殘酷的戰爭,這就是幸福啊!

又想起當年的一位位民族英雄,又想起那首《義勇軍進行曲》,彷彿一幕幕又在我的眼前浮現。

我彷彿看見了《紅巖》中的江姐,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絲毫沒向敵人示弱,用鮮血繪出共產黨人的意志,奏出一篇不屈的樂章。這是共產黨人的鋼鐵意志,是中華兒女的不屈精神。

《紅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這一切,這是紅色的經典助我樹立理想的信念

我愛祖國、共產黨,我知道今天的和平是祖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為了和平與愛,我會用自己的學習,用自己的熱血來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如果說太陽是為了照亮世界而存在,那麼共產黨就是為了照亮中國而存在。她給中國帶來了和平,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這是發自內心的呼聲,是從靈魂深處而說出的感謝。

我愛這片藍天,愛這片土地,愛這紅色的篇章,愛這紅色的國家。在無人的夜晚,享受這沒有硝煙的一切!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讀《紅巖》有感 篇7

讀後感 ,652字

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他們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為了迎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拷打、威脅利誘毫不動搖。這就是我們的共產黨人,歷史的長河滾滾流過,歲月在不斷地改變,但不會變的是紅巖魂。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信共產主義必勝的信仰。江姐被捕後,他在渣滓洞被敵人連續多日嚴刑拷打,竹籤子釘進每一根指尖,血淚飛濺不知遭受了多少疼痛,但她總是蔑視敵人,她用行動告訴敵人,勝利是我們的!好一份傲然,好一份堅定,好一種視死如歸、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不會變的是紅巖魂,那種堅貞不屈、追求自由的鬥爭精神。“小蘿蔔頭”—中國革命史上最年輕的烈士。他叫宋振中,犧牲時,還不足9歲。在國民黨的牢籠中,艱難頑強地生存在地牢裡,就像關在籠中的一隻小鳥,嚮往著自由自在。他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資訊,大人商量事情,他就在門口放哨。滅絕人性的子手殺死了他和他的父母,他的生命之花還沒綻放就凋零了!

太殘忍了,我對那些劊子手恨得咬牙切齒。了不起,我對革命先烈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了新中國的光明,他們面對嚴刑拷打毫不動搖。這就是共產黨人永不磨滅的紅巖精神。

在小蘿蔔頭面前我深深地感到愧疚。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只知道享受,不思進取。就拿我來說,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於養成了我許多不好的習慣。我經常不能獨立完成好自己的事情,比如:遇到不會的難題,放在那裡讓媽媽教我,做完作業放到桌子上,等爸爸檢查……

紅巖精神讓我懂得了,在我們成長的路上,越是鋪滿荊棘,就越需要努力向前走;越是遇到困難,就越需要去努力克服。

遠方·守望——讀《遠方》有感 篇8

讀後感 ,1023字

似乎遠方總是令人嚮往的。

“當人的棲居生活通向遠方,在那裡,在那遙遠的地方,葡萄季節閃閃發光,那也是夏日空曠的田野,森林顯現,帶著幽深的形象。”這是荷爾德林心中的遠方。

“我有一間小木屋,彷彿是童話裡的一朵鮮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樹上,撐著一把小傘,為我遮擋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裡追憶,思考,假如人間的善惡愛憎無法分明,我寧願飄浮在永恆冷寂的太空。”這是張愛玲心中的遠方。

可是,似乎遠方又是令人憂傷的。

幾百年前,納蘭曾在荒無人煙的茫茫戈壁灘上低頭淺吟:“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遠方的故鄉成為他心頭忘卻不了的疤痕。

而餘秋雨先生則立於長江之畔發出“由山巒阻隔的遙遠是一種絕望,而由河流相通的遙遠則是一種憂傷”的感嘆。

是啊,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也有一千個屬於自己的遠方。

“遠方”,一個多麼令人著迷而痴狂的詞彙。人總是在不停地設想遠方,而後去追逐。可當你真正通過自身努力到達“遠方”的時候,卻抬頭一看,又一個遠方出現了。所以“遠方”是珠子,而人生是鏈子,當珠子串成鏈子的時候,生命便是得以終結。

許達然在《遠方》中提到“一個最真最善最美的地方一直使人嚮往,那是天堂。”每個人都向往天堂,可每個人都不願去死。那是因為,人們覺得這個風塵俗世還值得人留戀,人們珍惜它,人們崇拜它,它們才是人們現在所擁有的!”遠方是條很長很長的路,人們不堪疲憊,於是停下來休息。卻突然發現路邊風景獨好,有著像“遠方”一樣的魔力在吸引著我們。於是,我們獲得了慰藉,獲得了成功。

人不能只忙著低頭趕路,還要抬頭看風景。

“幻想可以點綴生命,只是遠方的雲不能構成天空。嚮往可以活潑生命,但不是人生。我們總不能成天幻想遠方,只是t望”暫可理解為眺望遠方,我不必再談。現在聊一聊“看守”我們要看守住什麼呢?

是理想,是遠方。

首先是要守住寂寞。林放先生說:“年輕的時候是用身體換寂寞,年老的時候是用寂寞換身體,這樣才有了腹中貯書一萬卷,足不出門事天下。此言極是。寂寞是一方淨土,希望的種子總是在這塊淨土上紮根,開花,結果。其次,便是堅守陣地。既耐住了寂寞,便一半達到“逍遙”之境界,那麼就拿出你全部的激情為之而奮鬥吧。一個老軍人可為自己的理想堅守一輩子,我們為什麼就不可以為自己的理想堅守兩年呢?或許過程是痛苦的,是無味的,但惟有堅守,破繭方能成蝶,雨後方能見彩虹。

或美或醜,遠方仍是溫柔的,有力的挑戰,你去嗎?

人生當由自己創造——讀《簡愛》有感 篇9

讀後感 ,924字

我喜歡這本書,我能從這本書裡看到那和我不遠的未來,看到在未來的一句話:“,人生,當自己創造!”

一開始我並不在意這本書,我習慣於多花在功課,更況且那比我語文書還厚的樣子實在讓我有些望而卻步。當暑假到來,我終於認真看起這本書,我也明白了這本書的受歡迎的原因,從那時起。

這本書很好地告訴了我成長的苦和痛。在本該最幸福的時候卻又最痛苦,《簡愛》的童年讓我很難不辛酸。雖然在此以前,家庭暴力,父母雙亡等等不該的故事早已聽多,但那份艱想和不屈讓我頓覺從以前的那些故事遠不及此萬分之一。能從肉體和精神雙重痛苦的束縛中完美地掙脫,是偉大之人中的偉大之人。

然後是成年,雖然我還為達到這個年齡,但在成年之前,人必須明白,年齡增大,痛苦會來得很多,人所要考慮得更多,自己給自己施的屏障遠會比別人設下的更多更厚,《簡愛》就是如此,她在生活中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是小女孩了。有些童年之時所立志要做的事顯得越來越不真實,越來越愚笨。原本美好的,近在咫尺的未來一下子被打碎在眼前,殘酷之致,讓再堅強的人也有了膽寒,於是簡愛迷茫了,逃走了,可這依舊擺脫不掉事實,選擇一下子就來了,那充滿誘惑和看似美好的放棄首先落入了她的手中,下一秒,他確是將這寶物扔掉,努力去抓住那充滿坎坷的堅持。從墮落走向光明,是那麼難,可她是做到了,靠著她自己做到了。

結尾自然是美好的,上天也沒有理由拒絕把幸福從那些一直努力的人們身邊帶走,我相信,沒有人會去抱怨,凡是體會到了簡愛的堅強的人,因為我們都感受到了,都明白了,她的人生由她自己創造,從不把人生就交給了別人,這足以讓人敬畏,發自內心深處。

人生是需要燈塔照耀的,也更是需要自己創造的,簡愛的人生中有一個個人給她溫暖和前進的動力,但有的時候,她只能是一個人艱難地前行,這樣的時候,她很容易就會陷入一個巨大的沼澤,再爬不出來,可她沒有,她總能在危險面前一次次地挺過去,即使真的感到無法承受的痛苦和絕望,但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她要為自己創造人生,她決不允許其他破壞。我們難道不該如此,不要期望著別人給自己什麼,首先要自己為自己創造。

我用了一個暑假將《簡愛》看完,我感覺到,我想要和她一樣,在通向不完美的未來的道路上,由我自己創造我一生的完美。

讀《活著》有感 篇10

讀後感 ,848字

今天終於翻開了這本書,當開啟扉頁的時候便有一種熟悉感,默默的讀下去便知道了這種感覺的源頭。那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看過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估計就是翻拍的這部小說吧。不管世人對於這本書的褒貶如何,我能夠清晰回憶起的就是那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和一條老水牛在搖搖欲墜的夕陽下獨自犁田的背影。“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天地耕得嘩嘩翻動,揉入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文中如是寫到。老人在耕田的時候吆喝著: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福貴的一生經歷了所有親人的辭世,從最初老父親離開時的驚慌、不安到最後外孫的夭折,或許可以說他就是在與親人的不斷離別中老去,別人應該有的天倫之樂在他這裡卻成為了死別。生離就像他被抓了壯丁一樣還會有機會與家人重逢,可是死別卻是隻能看著愛的人一點一點透支盡生命的餘光。

或許我們都以為在這樣的巨大打擊和悲痛中他不會有生的念頭,可是“活著”卻讓你不隨願的死去,他安排你的生命之路充滿荊棘,岔路不斷,無數深愛的、至親之人都是陪著福貴走過一小段路,而非盡頭。讀這本書,餘華安排了最樸實平淡的文字,就像是在你我他同樣慘淡無光的生命中擷取的一小節,但是又有另一番滋味。這種無言的反抗才是符合那個時代的沉默之聲。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就像美國民歌《老黑奴》一樣,歌中的主人公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離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可能將老黑奴和福貴兩人置於同一個層面進行比較的話,可以發現很多的相似,但是他們二人又是不同真實的存在。忽然覺得,用簡單的文字組合勾勒的是漫長的命運和波瀾壯闊的場景。他們都是經歷漫長歲月折磨的老者,臉上的紋路就是最好的印證。然而命運就像最高明的魔術師,它能夠最大程度的為你設定障礙,也可以檢測出誰是人生終點的最終勝利者。

故事的結尾,老人還在慢慢的走著,彷彿要盡力把餘生的路走完。也許這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帶走和剝奪的東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