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潤心田伴我行相關作文20篇

詩潤心田伴我行 篇1

國一作文 ,1131字

沒來文海前,我對詩沒有什麼感覺,可能就是把那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給背下來也是吃力的,背詩成了痛苦的折磨。

從三年級跨入文海的那一天起,詩便圍繞在我身邊,臺階上、走廊上、石梯上、教室裡,每天清晨,走進學校大門,一陣生動的“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的聲音就會在耳邊徘徊,後來,我從老師手裡接到那本《唐詩三百首》使我對詩開始了關注,每天翻起來,偶爾,看見一些景緻,腦中就會閃現看過的一首首詩句,腦中不再只有“萬條垂下綠絲絛”,也不再只有“日照香爐生紫煙”幾首詩,而是“丞相祠堂何處尋”,而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更加高妙的詩,這使我更瞭解了詩,看出了詩的“骨氣”和“美麗”。

轉眼四年級,我們班主任換成了賀老師,賀老師更是一位詩歌愛好者,她更加註重詩詞積累,曾為我們對詩詞修養培養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每天早讀,老師都會讓我們背詩,讓我們互相交流心得,讓課堂上充滿了詩的“香氣”,我們也總是在一份又一份“詩詞考試卷”中冥思苦想。這樣我與詩的“感情”更深了。每次作文“無邊落木蕭蕭下”這樣的詩總會一個接一個的跳上文章,使我的文章變的更加風氣有趣。有了它們,每一篇文章都好像有了靈魂,而這靈魂的給予者,自然是功不可沒的詩。

五年級,我們開始詩詞的積累測試,賀老師每天會在放學後等待想要測試的同學,如果老師抽背的五首詩我們能背下來,就算過關,同時還會有一張老師頒發的獎狀,為了得到獎狀,我常常是一次次的參與挑戰,終於,我得到了這張獎狀。

六年級,《給孩子的古詩詞》成了賀老師的“法寶”,每天清晨,教室裡播放著葉嘉瑩先生的詩,整個教室都很安靜,彷彿沉浸在詩的海洋裡一般,只有葉嘉瑩先生的聲音一直迴盪在耳邊,此時回憶起,聲音又彷彿響起……。我記得領到第一張詩詞通關卡是在六下的期末,那天寒氣逼人,臘梅花兒爭先恐後的怒放,同學一起背詩,彷彿整個文海也充滿了詩意,當我拿著背了很多次得到的卡,無比快樂。一次次背誦,我和詩亦然成為了“朋友。”

第一次詩的遊戲是在六下兒童節的那天,那天老師別出心裁,不像別的班開展美食節,而是搞起了詩詞大會,這次詩詞大會,我感觸很深,因為那節課,我們都十分投入,人人都成了詩詞高手,將所學的詩盡情的展示出來,那天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六一兒童節,我們班經歷了一次詩的洗禮,詩歌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心裡,成為我的一部分。

今天那本《唐詩三百首》早已泛黃,我已經很久沒有去翻閱它了,但我知道只要看到它就會想起詩,想起讓我愛上詩,並想起給我指引的老師們。

我升入了文海中學,依然漫步在文海詩的海洋中,依然每天踩在印有詩的臺階上,文海的老師們依然帶領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我熱愛在文海這個美麗的校園,熱愛用心的老師們,如同對詩的熱愛一樣!

法在心中伴我行 篇2

國一作文 ,974字

沒有法律這個國家就會亂套,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將不復存在。遵守法律其實不難,可還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走上了違法之道。雖然我們還是未成年人,不用擔心負刑事責任但我們也應該遵守法律,從小養成好習慣。

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了偷金。你今天拿了同學一塊橡皮,明天拿了同學一支鉛筆。日復一日,不就成了大家都討厭的小偷了嗎?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違反法規的事情,有些事看似無關緊要,卻引起大問題。就拿我爸爸說吧!有一天下午,爸爸帶著我和媽媽開車出去玩。我們到一個十字路口時,由於爸爸在打電話,正和別人聊的起勁兒呢!沒注意看車道兩旁。一不小心,爸爸的車和迎面開來的一輛小轎車發生了碰撞。記得那時我嚇的魂飛魄散,大腦一片空白。我都不知道爸爸什麼時候報的警!隨後,警察叔叔連忙趕到事發現場做了調查記錄。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交通法》規定開車時不能打電話,爸爸卻忽略了這不起眼的一點。自認為車技不錯,邊開車邊通話,真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所以,我呼籲大家:開車時不能打電話,酒後也不要駕車……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好好珍惜!

我們不僅要自己遵守法律,還要向身邊的人宣傳法律常識。鄧小平爺爺曾經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確,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如果我們不從小培養法律意識,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習慣,那麼“依法治國”就將永遠是空話!

法,無處不在,它是生活的規範利益的保障。我們不但要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能無視法律的存在,不能知法犯法,還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利益。雖然我們還不能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守法可以從小事做起:愛護公共財產、不闖紅燈、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我們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養成守法的好習慣,做一個守法的小公民。

國無法而不治,民無法而不立。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一個理性的民族,必然是一個受人尊重的民族。讓我們每個人都把遵紀守法作為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職責,將“法”根植入我們的內心,成為一個理性的守法的公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抬頭挺胸,自豪地說:“法律在我心中”。

書香浸潤心田,悅讀伴我成長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430字

從我學會識字開始,書一直伴隨著我,那淡淡油墨書香,誘惑著我,吸引著我。拿起一本好書,沉浸在其中,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在書的世界中探索著未知的奧祕,享受著其中的快樂,使我從一個無知小孩慢慢長大,慢慢成熟。

在書的世界中,不斷摸索著真理,也結交了許許多多的好朋友,他們陪著我一起冒險,一起度過難關,在一起如親兄弟一般毫無保留地訴說著各自的祕密,零距離地相處著。

我結交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與他一起出謀劃策,歷經了《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自強不息的魯濱遜,與他一起在荒島上生活,與野人進行抗衡,為自己採集資源,收集食物,製作工具;頑皮淘氣的皮皮魯,和他一起經歷許許多多有趣奇怪的事情;與馬小跳一起玩轉城市,創造一件件頗為有趣的事情;同愛迪生一起做實驗發明物品,造福人類,探索科學。發明電燈,為人類帶來第一縷科學光線。我與他們的情誼越積越濃,每次離別時我都是依依不捨。

書,你猶如一個夥伴,陪伴我度過了童年。度過了那一段段的美好時光。你浸潤了我的心田,讓我愉悅地成長。

詩詞伴我行 篇4

國二作文 ,548字

在我還對周圍的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媽媽又一字一句地教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從此,我便深深地愛上了唐詩宋詞。

7歲時,我漸漸地開始厭食了,吃一些垃圾食品。每次到吃完飯的時候,我的碗裡還剩一大半碗飯,這時,媽媽便在我耳邊說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還給我講了這其中的含義,此後,我便沒有浪費過糧食。

上了小學後,我每次做作業都很不認真,上課也不認真聽講。為此,媽媽非常生氣,便在雙休的時候,教給我一首詩:“讀書去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詩使我感觸頗深,讀書只有讀透書,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才能的得心應手,有如神助一般。每當我做作業時,思想又準備“開小差”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果然,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的成績越變越好,媽媽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心裡為我感到高興。

11歲半時,我開始變得有些叛逆,愛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母親列印了一首詩給我“慈母手中線……報得三春暉。”當我看完後,我恍然大悟,我為之前的所做所為感到後悔、自責。所以,我在那年的母親節為母親準備了驚喜,母親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唐詩》《宋詞》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陪伴我,教導我,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使我成長過程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路。

春風化雨潤心田——我的家風家訓 篇5

國三作文 ,1401字

“家風”、“家訓”這兩個詞彙之前在我的腦海中是比較陌生與模糊的。趕緊狠補上一課後,我驚訝地發現其中蘊含著許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很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周圍,保留和傳承的還有多少?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及道德規範。好的家風家訓是家族振興、繁榮安定的保障,是由家庭這個小小細胞延伸至廣大社會的正能量,最終形成我們整個華夏民族的精神靈魂。而放眼當今以經濟為本高速發展的現代中國,它們猶如老舊的物件,似乎處於被冷落和被擱置的地位。我唯有從自身開始,上溯源頭,找尋並總結屬於我家的“傅雷家書”。

我的爺爺奶奶,給予我最大的教育就是勤儉節約、善良本分。爺爺說過:“天道酬勤,懶人終將一事無成。”談起在曾經的“苦日子”裡,他們是怎樣靠“勤”來養大三個孩子。可是我又有些茫然遲疑,我來自再普通不過的工薪家庭,能談得上有什麼好的家風家訓呢?而它們似乎都來自富貴顯赫的名門望族,亦或者是博才高深的學者大家。我追溯著記憶的河流,回顧我十四年來的成長片段,啊!我突然發現,原來它們就隱藏在平凡生活點點滴滴的細節當中!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母親儘可能地教我認字,如“人”字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天地之間,所以做人要頂天立地,有所擔當。“信”字就是一個人要對自己說出來的話負責任別人才相信你。他們教我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弟子規》、《誡子書》,給我講許多關於美德智慧的小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閒暇之餘,我們仨經常一起到圖書館,通過閱讀來度過美好的時光。我們仨還養成了雷打不動的“睡前閱讀半小時”家庭習慣。我的父親母親喜歡音樂,在不影響我學習的情況下,我的家裡經常會洋溢著動人的歌聲,可以是通俗的,民族的,美聲的,也可以是英文歌,粵語歌,國語歌,有肯尼基的薩克斯風,也有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它們可以陶冶我的情操,讓我從詞曲中領略音樂之美。我從小體弱多病,母親總想方設法讓我鍛鍊身體,告訴我身心都要健康的重要性,我天性比較膽小靦腆,父親鼓勵我做人要坦坦蕩蕩面對一切,培養我要有淡定從容的氣質。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無意拿了同學的一支筆回來,母親發現了,鄭重地詢問緣故,然後說:“從今往後,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在學校裡我若和同學有了矛盾,父母總問我是否先惹事,然後說你一定不能欺負別人,但也請你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父親用他的樂觀豁達,幽默風趣陪伴我,母親則以物盡其用,環保可持續的理念灌輸我。平等交流是我們之間不成文的契約,母親常說,人無完人,父母有錯的時候,希望我也批評指正。成長的路上,總有磕碰挫折,每當我的弱點缺點顯露出來,父母看在眼裡,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思想的源頭上來做我的工作,告訴我“人才”是先要成為人,才能成其才。從不用打罵的方式來粗暴對待。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父母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力量對我的影響是長遠而深刻的。我的家庭,猶如海面上行駛著的一葉小舟,每個人都要同心同德,平衡地發力,才能安全抵達一個個目的地。

由此,我總結出了我家的家風家訓:要熱愛讀書,從而瞭解世界;要身心健康,才能生活順當;要自立自強,那是人之根本;要刻苦努力,以便接近目標。家風家訓是我一生都要做的功課,我會在未來的日子裡,與時俱進地加入新的更好的內容,我既是傳承人,又是創造者。有了這些,我相信我前行的腳步,會走得更穩更踏實!

詩歌伴我行 篇6

高一作文 ,898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我們最早接觸的詩吧。它雖簡單,卻飽含李白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古人喜愛詩歌,常以詩歌抒情,現今仍廣為流傳。中華上下5000年,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傑出的詩人。大到官員,小到書生,都善作詩。

詩歌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情感表達方法。開心時作詩,不開心時也作詩。它可以陶冶情操,令人放鬆,是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旁,從入學第一天詩歌就與我們形影不離。我們會送詩、背詩,甚至寫詩。這無不體現在詩歌的重要性。我們要將這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在食堂,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標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它不僅僅只是標語,更是文明的體現,也警示我們,古人都知道珍惜糧食,我們更要懂得珍惜。

也有《明日歌》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是古人對珍惜時間而發出的感嘆,他們知道時間如流水般飛逝,若此時不抓緊,更待何時,還有幾個明天呢?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又有幾個明天呢?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正可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用心感受,用心觀察,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是詩歌,它無處不在,公交站牌公園荷花池餐館,咖啡館,甚至是圍牆,甚至是圍牆又或者只是學校的某一個角落。你又認真的觀察過嗎?種種表明我們的生活與詩歌難捨難分。

是你看到夕陽後的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你觀賞荷花時的讚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亦或是你看到美人後的驚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些難道不足以證明師哥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嗎?

有位小朋友曾這樣寫道:“我想做一棵樹,開心時開花,不開心時落葉。”這正體現出來,小朋友的天真與活潑,現在各大城市都在爭做文明城市,我們所在地區也如此,石格是必須有的,他能給生活增添色彩,能養生活不在那麼乏味,成為一道優美的風景線,詩歌與我們同在。

搖一葉烏篷船,我願靠近你的心靈的港灣;撐一把油紙傘,我願走進你的心田;點一盞油燈,我願伴你長夜無眠……

詩歌,有你,我的青春不再孤單;有你,我的旅途更多彩;有你,我的年華不寂寞……

詩詞伴我行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2字

說起唐詩宋詞,大家都不陌生。每個孩子也許在牙牙學語時,便會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了。

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每首詩詞,都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從《詠鵝》到《小松》,再到更深層次的詩詞元曲,都蘊含著作者無限的遐想和情懷。

我們身處外鄉時,常會吟誦一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我們在人生處於低谷,迷離孤寂之際,常會吟哦一句“舉頭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來表達自己的愁緒;而在新春佳節的日子,大街小巷又會迴應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句,以示春節的熱鬧……而我更喜歡讀宋詞,去體會詞人在其中的意境。在岳飛的《滿江紅写懷》中,我感受到他對奸佞小人的藐視,對收復失地的嚮往,好一個“怒髮衝冠憑欄處”!在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中,我感受到他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抗擊侵略者的堅定決心;在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聲聲慢寻尋覓覓》中,我在開頭的幾個疊詞“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中,便體會到她對“才藻非女子也”這條規矩的震驚,也體會到她晚年的悽慘和悲寂,易安多不易……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一代代詩家詞人在詩詞歌賦中淡出,但不論身份有多低微,其才華卻始終不會被埋沒,始終如金子般閃爍。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縱使當年的李清照、薜濤是一介女流之輩,卻依舊有膽有識,為自己的幸福去拼博一世,夠了;當年高力士為其脫靴,楊國忠為其捧硯,天子呼之不上朝的李白,也因太心高氣傲而被貶,可這並不影響他的才氣,仗劍走天涯,為自己瀟灑一回,值了!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唯有詩詞是不變的,它們時而如歌,時而如畫,都有著同一份馨香,陪伴我們的成長!

守則在心中書香伴我行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3字

我是一名十二歲的小姑娘,我有時文靜嫻雅,有時任性刁蠻,有時是小淑女,有時是野丫頭。但無論何時的我,都是一個懂禮、識義、守則的人,是一個積極向上,陽光快樂、熱愛讀書、熱愛學習的人。

從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看到了媽媽的勤勞、善良、樂觀、孝順。媽媽雖然不太愛說話,但她總是哼著小曲做家務,她從未有過甜言蜜語,但我們院裡的孩子們都喜歡她,鄰居們也都稱讚她。媽媽用她的行動教會了我要誠實守信,要團結友愛,要孝敬長輩,要懂得感恩。

媽媽就像一本很好很有內容的書,這本書像花一樣時時散發出芳香,影響著我,陶冶著我。

我在慢慢地長大,我上了六年級。我已把《小學生守則》熟記在心,每時每刻用上面的的條文來對照我的行為,使我不斷改正缺點,完善自己。我還跟隨我親愛的老師學習了《出色的老師》、《美麗的規則》、《窮人》、《校園交響詩》等。我掌握的知識起來越多,懂得的道理越來越多。它們滋養、灌溉了我童稚的心,拂去了我心靈的塵埃,讓我找到了幸福的答案。我身上的書香味兒越來越濃了。

道路有了規則,汽車才能跑得更快;學校有了規則,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社會有了規則,生活才能更加和諧美好。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我要多讀書、讀好書,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啟迪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去影響別人。願我們都“書香伴我行,守則在心中”。

古詩伴我行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69字

近日,《中國詩詞大會》已火遍全國,是什麼原因才使它這麼紅火呢?古詩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古詩伴我行,我們的成長有古詩相伴,我們的一生有古詩跟隨左右。古詩是一件必不可少的東西,沒有它,傳統文化就從此告一段落。

當你絕處逢生的時候,你就會感嘆道:“哈哈!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當你目睹到太陽姍姍來遲,山水如畫,春風吹拂著花兒草兒時,你就會不由吟誦道:“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當你發現沙漠如雪,月兒似鉤時,你就會道:“大漠似如雪,燕山月似鉤。”當你飽覽到江南的美景之後,你就會讚歎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些事物中隱藏著詩句,要靠自己去“發掘”。

古詩其實無處不在,就等你自己去探索,與詩相伴,其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人的一生如果有古詩相伴,那會是多麼有意義啊!

讓我們一起與古詩相伴!與傳統文化相隨!

古詩伴我行 篇10

國二作文 ,1017字

古詩——中華文化的瑰寶!那一篇篇流芳百世的佳作,給了我們無盡的教益。

在我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認知古詩。她陪我一起閱讀書店裡買回來的配有插圖的《唐詩三百首》。“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些句子,我都能琅琅上口。那時的我還小,不太懂詩句的意思,只知道了原來小草是燒不盡的,是春風一吹就又長出來的;明白了所有的媽媽都愛孩子,要讓孩子吃的飽穿的暖。那時的我,跟著媽媽讀著一首又一首古詩。

當我上了幼兒園,我算開始正式接觸古詩了,因為我就讀的幼兒園正是一所古詩詞特色的幼兒園。每天早上我一踏進幼兒園的大門,就會聽到操場廣播裡迴圈播放著小熒星藝術團的孩子們用歌唱的形式吟唱的一首首古詩。此時,我都會跟著優美的曲調,一邊唱一邊走進教室,這一路我還能欣賞到製作精美的古詩角,過道上、樓梯的轉角處、教室外的走廊裡,隨處可見。課堂上,老師也會通過多種方式教我們認識古詩:繪畫白鵝,我記住了《詠鵝》;參觀公園,我學會了《詠柳》……就連每天的早操,也被改編成好聽的曲子成了古詩的律動操,我在唱唱跳跳中接受古詩的薰陶。

上了小學,語文課本上每個單元都有古詩二則,在老師的講解下,我更深地體會到那一則則古詩的意境及寓意。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幼兒園學的時候,在我的意識裡,我天天可以和我的朋友見面,自然無法理解詩句的意思,現在語文書上教到這首古詩,透過老師一句句的分析,我體會到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學生了,我們在學校依舊每週都會接觸古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沉鬱頓挫的吟誦中,我不僅看了一個憂國憂民的政治家的形象,那受時代束縛而壯志難酬的苦痛之情也讓我不禁隨之黯然!音樂課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唱,同樣讓我真切地感受到雄才偉略的蘇仙不計個人得失,祝願天下人的曠達胸襟……除了課本上的每週一詩外,一年一度的“古詩遊園燈會”也令我受到了特殊的薰陶,我們在“遊玩”中觸控先賢的衣袂,感受中華民族滄桑而悠遠的腳步……

中華古詩浩如煙海,讓我們徜徉在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感受中華古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