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丹霞山相關作文20篇

遊覽丹霞山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0字

假期,我有幸遊覽了韶關著名景區—丹霞山,那裡雄偉的高山,美麗的景色,真是讓我流連忘返!

經過幾小時的車程,我和家人一起來到了丹霞山,放眼望去,前面是一座高大的山。因為下過一場雨,所以空氣非常清新,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爬到山腰的時候,我發現山上的樹木非常高大,樹葉也特別茂密,遮住了那耀眼的太陽。還有一些由大石洞形成的小賣部,我走過去一瞧,原來裡面賣的是一桶一桶的黑螞蟻和一些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我們又走了一會兒,忽然,我聽到從樹上發出“沙沙”的響聲。我循聲抬頭一看,竟然有幾顆松果掉了下來,嚇得我大驚失色。隨後看見一隻松鼠在樹枝上跳來跳去,接著居然膽大包天,跳下來把松果給“搶”走了,真是頑皮的小動物。

隨後我們搭著纜車,慢悠悠地來到了兩座山之間,往下看,人是多麼渺小,車是多麼渺小,道路又是那麼狹窄,坐在纜車上,則是有驚無險啊。

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山頂,只見樹木旁邊,有一根竹子擺放在那,時不時會流出山泉水,我情不自禁走過去裝一些水喝,泉水甘甜可口。我們坐在山頂的一個涼亭上,可以看到對面幾座雄偉的高山直插雲霄,這種壯觀的景象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這次的爬山之旅,不僅讓我更加了解了這座美麗的丹霞山,還體會到無限風光在險峰!

丹霞山遊記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81字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韶關市的丹霞山遊玩。

丹霞山是我國四大名山之首,被人們稱為“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是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是國家五A級風景區。據說丹霞山是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稱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三疊紀時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貌以廣東境內韶關市的丹霞山最為典型,因此稱丹霞地貌。

旅遊車在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上賓士,我彷彿看到了遠處的一個個山峰在向我招手,歡迎遠方客人的來訪。我們終於來到了丹霞山的主峰长老峰的山腳下,仰頭看去,怎麼也看不到山頂,四周陡峭險峻。我們迫不及待地坐著纜車來到了山頂。長老峰海拔有一千多米高,是丹霞山最高的山峰。放眼望去,啊!所有的山峰都在我們的腳下,這時我才真正的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山高人為峰的最高境界。遠處,還有一些丹霞山的代表峰正矗立著:睡美人、茶壺峰、姐妹峰等正亭亭玉立。一線天在雲朵的遮蓋下顯得若隱若現。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竟然能夠雕刻這麼美麗的畫面!

我們還看到了“多面佛”,那“多面佛”在不同的角度觀看竟會顯出不同的面,真是太神奇了!

丹霞山的山雖然險峻,但山水融合的景色更加美麗。

我們坐著小船在平靜的水面遊玩,兩面的山倒映在水中,小船輕輕劃過水面,留下一道道淡淡的波汶。山倒映在水中,水依傍著山,這景色真是太美了!坐著小船在這種依山傍水的境界裡遊玩,就像進入了畫中一樣,只有置身於這種山清水秀的境界裡的人,才能體會出其中的味道。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我們住進了賓館裡,明天就得坐列車回去了。再見了,丹霞山!再見了,中國這顆璀璨的明珠!

遊丹霞山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6字

丹霞山,世界皆知的一座山峰。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她與羅浮山、四樵山、鼎湖山被稱為廣東四大名山。

今天我們來到了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來觀賞她的巍峨。

我們坐在竹筏上觀賞丹霞山。首先,我們看見的是茶壺峰,因為像茶壺,所以被人們成為茶壺峰,但少了一個把兒。

接著,我們看到了姐妹峰。姐姐因為經常把東西讓給妹妹吃,所以妹妹比姐姐長得高。還有一個關於這兩姐妹的悽美傳說:很久以前,一座山峰下有個村莊,村裡有對漂亮的姐妹。姐姐喜歡一個遠赴廣州打工的窮小子。但,村霸也看上了姐妹倆。為了得到這對姐妹,村霸用詭計對付姐妹倆貧窮的家。父親不想連累家人,忍痛割愛,讓妹妹將就他。但是姐妹倆寧死不屈,於是在一天夜裡,結伴逃跑。村霸得知,派人追趕,姐妹倆走投無路,被迫逃上山峰,望著心上人的方向,雙雙擁抱跳崖自盡。後來姐妹倆的屍體化成兩座連在一起的山峰,就是現在的姐妹峰。

聽完故事我想:真是太感人了。

接著我們來到了“童子拜觀音”。這是一座活似觀音的山峰。觀音娘娘左手抱著男嬰,右手抱著女嬰,底下的小山峰就是童子啦,所以這叫童子拜觀音。

然後,我還看見了“女媧娘娘”平躺在山上,那是女媧娘娘造人時累了躺在山上睡著了。她長著“烏黑的”秀髮,小腹微微凸起……

我坐在竹筏上,望著這些奇峰,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峰中綠樹奇石,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遊丹霞山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71字

今年寒假,爸爸和媽媽帶我去丹霞山遊玩,那兒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美麗極了!

從停車站走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碧綠的景江。景江的水好像被綠顏料染過似的,江上停著一艘艘竹筏,江岸綠樹成蔭,奇形怪狀的山峰和樹木倒映在江水上,像一幅活的畫卷。

我們首先去看了陽元石,接著我們就去爬細羌寨。細羌寨在一個很陡很陡的山坡上。聽說明朝時還住過人呢。我們爬到玄機臺這裡,看見對面的晒布巖,晒布巖是紅色的,像一塊巨大的布掛在山腰上。我們沿著玄機臺往上爬,爬到一個很陡的地方,只見許多遊客一屁股坐在地上,遺憾的說:“實在太陡了,爬不上去”。我抬頭一看,哇!這麼陡啊!就像一架長長的樓梯。樓梯邊上有鐵鏈和鐵欄杆,鐵鏈好像從天上掛下來一樣,看了真叫人發抖!這就是著名的九九天梯。我手腳並用,像小猴子一樣往上爬,不一會兒,我就累得要命,汗水一滴滴往下流,我看見邊上有一個標語—觀景不登山,登山不觀景。我回頭一看,真陡!心想:如果不小心從這兒摔下去,肯定會摔成“粉末性骨折!”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山頂。這兒可真高啊!好像到了雲中一樣!

丹霞山真好玩啊!

丹霞山一日遊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82字

下了船,我們去了陽元山,陽元山的路很好走十來分鐘就到了目的地一個臺子上,在那個臺子上我們看到了陽元石。

下午,我們去了長老峰看陰元石。我們坐了一段時間的車;有乘了一段時間的船;有穿越了被擠的水洩不通的人群,四十分鐘左右,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看到了陰元石。

回來時,我不禁讚歎道: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丹霞山遊記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97字

國慶節時,父親決定帶上我和母親去韶關丹霞山遊玩,父親說,丹霞山的山峰個個都高聳入雲,景物裡充滿了詩情畫意,當然旅遊費用也比較高,父親為了搶門票提前一個月就開始行動了,即使父親這麼早搶門票,也只可以搶到假期第三天的門票。

第三天的清晨,我迫不及待地出發,因為我們的門票是有固定時間的,下午到才可以檢票。下午一到,我已經來到了檢票處,我目不轉睛地凝望著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父親指著我觀看的高峰說:“這就是長老峰,那我們可爬不了,長老峰二百米的地方有一個五十度的陡坡,要爬梯子才可以上去,你年紀還小,18歲才可以攀登,那裡有保安的哦,你可別想自己去爬。”我聽到後帶著問題詢問父親:“那我們要攀登什麼呢?我感覺好像每個地方都很陡哦。”“我們去爬九九天梯吧,那裡不會那麼陡,也比較安全。”

於是,我們一起來到九九天梯的登上口,許多剛下山的人說上山頂只要一個小時,父親有恐高症,他就在山腳下的一個椅子坐著,我和母親就上山去了,經過五分鐘、二十分鐘……五十分鐘的時候我們終於登到山頂了,向下望去花草樹木都映入我的眼中,我驚奇地發現上下的菊花居然形成了中國地圖的圖案,很多人在山腳下走來走去,還有的圍在一起交頭接耳,後來才發現原來那些人是一個旅遊團的。這時我才明白,原來九九天梯就是一個小矮子,旁邊的山峰都比它高,而且每座山峰都被綠色覆蓋了。山頂的空氣非常好,我深吸一口氣,渾身精神氣爽,不久後,我就和母親下山了。

丹霞山就像父親說的一樣,充滿著詩情畫意,不,丹霞山就是一首動人的詩,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

遊丹霞山 篇7

國一作文 ,1077字

談起丹霞山,人們難免會想到徐霞客。當年,徐霞客寫出了聞名中外的遊記後,文中記載的景點都相繼熱鬧起來。而地理上的“丹霞地貌”就是以丹霞山命名的。國慶假期中,我也有幸去丹霞山一睹真容。

丹霞山的面積並不是很大,山也不是很高,從山下向山頂仰望,山頂上生長的植物覆蓋了大半個山頂,只是在靠近絕壁的地方才看不見樹木。頂處露出一大片夾雜白色的棕褐色石頭,彷彿是一個藝技不精的理髮師給客人理的頭,一邊十分的長,另一邊又剪得光溜,一點頭髮也不剩。

從山下出發,地面上鋪了一層木板,有些許綠色的小點從木板縫隙中探出頭來——這是四葉草,據說如果能找到三葉草,人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走了兩三分鐘,山的陡峭又降低了,木板路的右側出現了一個小湖泊,湖裡還有幾條魚在遊動。湖邊長出了一叢茂盛的蘆葦,一隻麻雀飛入蘆葦叢中與另一隻麻雀嬉戲。對面山的倒影映在水中,微風吹過,山的影子也在盪漾,彷彿湖水在不停地清洗著黝黑的影子。我的眼前是一片綠,山是綠的,水是綠的,在它們的映襯下,天更藍了,太陽在西邊的天上掛著,像橙紅色的一個火球點綴在天空中。青山綠水,藍天紅陽,這是一幅多麼美如畫的風景啊!

路的高度又上升了,對面的山頂越來越近,山頂的樹木越來越清晰。終於,我到了一個平臺,右側有一個路標,路標指向前方,上面寫著三個大字:陽元石。

來到觀景臺,我從下向上翹望,陽元石聳立在對面的山上,像一根柱子,讓人不禁想起女媧補天的傳說,那可能就是頂著天的柱子吧。

走過觀景臺,木板鋪的路變成了石頭製成的階梯,路變得難走了。走了大約半小時,道路突然開闊了。左側是一處懸崖,頭頂上也有一塊巨大的石頭。頭頂上這塊有點讓人感到壓迫,似乎隨時會掉下來。其實腳下的與頭頂的兩塊石頭是一塊,因為風化作用,中間一部分凹陷下去,遂形成了一條這樣的通道。沿著這條路,右拐,階梯幾乎是直的,登上後,順著這條路來到了一座亭子前,亭子後樹木茂盛,前面則是一處斷崖,從崖壁向下鳥瞰,山下道路依稀可見,但不是很清晰。

四周都是山。山上山下幾乎都是綠色的,只有懸崖是棕褐色的,還夾雜著一些白色,許是大自然氧化造成的。在山下時,我並沒有看見懸崖上有多少植物,結果站在山頂,我發現有一種紫色蘭花在懸崖的石頭上隨風搖曳,獨自舞蹈,生命的頑強讓我震撼。

我意外發現,石壁是一環一環的,一層一層堆成一座山,就像是一座高樓,由多層樓組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奇蹟。

丹霞山,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大自然的匠心造就了這裡的美,我感受到了她的神奇與瑰麗。大自然真是一位大師,蘊藏著無限的創造力!

遊覽天井山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61字

夏天的天井山群山蒼翠,泉水叮咚,空氣清新,是一個令人嚮往的避暑勝地。

2014年的夏天,天氣炎熱,我到天井山表姐家玩。剛下車不久,我便迫不及待的和姑父、表姐一起去欣賞天井山美麗動人的景色。

我們三人來到了一座山的山腳下,準備爬山。剛走進山林中,涼風陣陣,微風佛面,好涼爽啊!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樹屹立在山坡上,像是守衛山林的士兵。樹林裡,還有一簇又一簇綠得可愛的小草。它們在微風中輕輕的搖擺,彷彿在跳動著優美的舞蹈歡迎遠方的來客。

在林中的小路上,我們採摘著不知名的野花,笑著,走著。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爬到了半山腰。忽然間,我感覺有小水珠落到了我的臉上,手上,哦!原來是石壁上飛濺出來的泉水。我抬起頭,看見一股清泉從山頂飄落到山澗。泉水順著凹凸不平的石壁,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快馬賓士地飄落在山澗,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在彈奏一首美妙動聽的樂曲。聽著,看著,我都有些陶醉了。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一座小橋上。橋的兩邊樹木茂密,青山聳立。湍急的溪水穿過小橋,瞬間便流下了山谷,溪水勇往直前的氣魄令我驚歎不已。

在姑父的催促和鼓勵下,很快,我們就登上了山頂。在山頂的亭子裡,我眺望遠方,遠處的山峰高聳,連綿起伏,薄霧瀰漫。隨著薄霧的飄動,被薄霧纏繞的山峰如同穿著輕紗的仙女在半空中飛舞,好迷人的景色啊!欣賞著遠山的美景,呼吸著有點甘甜的空氣,我對姐姐說:“天井山的景色真美!”我剛說完,姐姐馬上說:“四月,雲錦杜鵑花開時,天井山的風景更迷人!”

聽著姐姐的介紹,天井山的風景更令我著迷了!等雲錦杜鵑綻放的時候,我一定會再遊天井山!

遊覽江郎山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3字

恰逢假期,我約上幾個小夥伴一起遊覽江山江郎山。

我們出發得比較早,一路暢通地到達了目的地,那幾位小夥伴可沒這麼幸運,他們被堵在了高速上。於是我們在等待的間隙,先為登山做起了準備。在無數次的望穿秋水後,小夥伴們終於到齊了,我們買好門票,向著江郎山出發了!

來到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塊平行的巨石,就像我們的三根手指一樣直指藍天,爸爸說,這是江郎山的標誌,稱之為“三爿石”。想著等會自己就要登上三爿石之頂,瞬間覺得動力十足、信心滿滿!要登上江郎山,首先要過“十八曲”,十八曲因有十八道彎而得名。

走過十八曲,真正的冒險開始了。登上一段還算平緩的石階,我們來到了“一線天”入口,哇,陡峭的臺階一路向上,彷彿能通到雲朵裡。我一路領先,不畏艱險地登上高聳入雲的石階,一開始,大家以為石階的盡頭便是山頂,可是登上石階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只到了三爿石的腳下。望著高聳陡峭的三爿石,媽媽打起了退堂鼓,於是我們都鼓勵媽媽堅持到底!當大家真正開始爬三爿石時,我才發現這一段的臺階很高很陡,每一步都需要藉助雙手之力扶著欄杆才能上去,相當耗費體力。我耳邊不斷傳來大家的喘氣聲,我們每個人都面紅耳赤、汗流浹背了。靠著毅力,我們努力地向上攀登,我抬起頭向上望去,隱約看到了一個涼亭,哈哈,肯定是快到山頂了,瞬間我們都心情激動、充滿力量!

登上最後一段陡峭的石階,一個漂亮的景觀臺映入眼簾,它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問天亭,走進問天亭我們都歡呼了!從山頂望下去,山間雲霧繚繞,如仙如畫,村莊像小小的火柴盒,遠處還有連綿起伏的山巒縱橫交錯,美景盡收眼底,大家紛紛拿起相機拍照留念。

山頂的美景是用汗水換來的!我很享受登山的樂趣!

遊覽徐霞客故居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2字

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了六十多萬字的《徐霞客遊記》。徐霞客是江陰馬鎮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馬鎮和其它兩個鎮合併成了徐霞客鎮。

我們到了徐霞客故居,開始參觀。我們先到了第一間房,裡面是他在巖洞裡探查的岩石,有鐘乳石、水下石葡萄、鐵礦、銅礦、鋁礦等等。他在岩溶地貌研究方面已攀登了當時地理學發展的世界最高峰。我們接著參觀了第二間房,裡面是徐霞客的旅行線路圖。他的足跡遍及了21個省市自治區,在30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步行,他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還看到了陪伴徐霞客長大的古井,和他自己種的羅漢松,這棵樹已經450多年的歷史了。然後我們參觀了徐霞客遊記碑廊,在湖邊我發現了三隻鵝,一隻灰的,兩隻白的,我想抓住它們,鵝被我嚇跑了,跳下水裡游泳了。我一直在岸邊跟著鵝,看到它們開啟翅膀在歡快地歌唱。

這次遊覽徐霞客故居收穫很大,我想像徐霞客一樣,寫一本《周閱行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