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吻動物門

[拼音]:Suo,ensiweite qihou fenlei

[外文]:Thornthwaite,s climatic classification

美國氣候學家 C. W.索恩思韋特制訂的氣候分類。1931年,索恩思韋特從有效雨量的概念出發,用降水有效指數(降水量和由溫度匯出的蒸發量之間的比值)和溫效指數為指標,提出氣候分類方案,並發表了北美洲氣候區劃圖。1948年,又以可能蒸散量為基礎,提出氣候分類新方案。這是依據1944年他在美國中西部和墨西哥乾燥氣候區研究灌溉的問題,所取得的成果所制定的。1955年,對第二次方案(1948)又稍作修正,以降水與可能蒸散量為基礎的4個氣候判據進行氣候分類。這4個氣候判據為:

(1)水分指數;

(2)溫效指數;

(3)水分指數的季節分配;

(4)溫效指數的夏季集中度。

水分指數

按月降水量、可能蒸散量與土壤儲水量計算月水分指數,12個月累加便得到年水分指數。按年值的大小劃分出9種氣候型(表1)。

溫效指數

以可能蒸散量(cm)表示,按其年值多少劃分出9種熱量型(表2)。

水分指數的季節分配

在溼潤氣候 (A、B4、B3、B2、B1、C2)裡,以年水分不足量佔年可能蒸散量的百分數作為乾燥度指數;在乾燥氣候(C1、D、E)裡,以年水分多餘量佔年可能蒸散量的百分數作為溼潤度指數。在這兩大類氣候中,各按乾燥度、溼潤度的指數值的多少,各分為5種副型(表3、表4)。

溫效指數夏季集中度

指夏季 3個月可能蒸散量佔其年值的百分數,按其大小分成8級(表5)。

任一地點的氣候特徵可以4個字母來代表。例如,美國聖弗蘭西斯科(舊金山)和蘇聯莫斯科的氣候分別為C1B姈da′和C2C勶rb姈(表6)。

索恩思韋特氣候分類比較繁雜,流行不廣,主要應用於生物學和農藝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