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巴蒂埃,P.

[拼音]:Xuliya

[英文]:Syria/Sūrīyah, As

亞洲西部國家。陸鄰土耳其、約旦、黎巴嫩、馬勒斯坦、伊拉克,西瀕地中海。自古以來是連線地中海和東方的通道。面積185180平方公里,人口993.4萬(1984)。首都大馬士革。

自然條件

大部為一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高原,海拔200~700米,主要由白堊紀到第三紀沉積岩構成。可分為5個地帶:

(1)西部山地。 沿海岸自北向南綿延兩列山地,山間縱谷有阿西河流過,西列山脈為阿克拉山和安薩里耶嶺;東列包括外黎巴嫩山、謝赫山(海拔2814米,為全國最高峰)和戈蘭高地。西部山地岩溶地貌發育,廣佈溶蝕窪地、漏斗狀巖洞和地下暗河。

(2)地中海沿岸為一狹長低地,寬僅20~30公里,屬第三紀沉積構造。

(3)內陸中部為低山和平原。中部平原和沿海低地是全國主要經濟活動區,工農業發達。

(4)南部低高原,海拔約 500米,毗連約旦國界為德魯茲山脈,廣佈著凝灰岩和玄武岩。多沙漠,沙漠中散佈著幹河谷和綠洲。

(5)東北部丘陵,間有河谷低地,適於發展農業生產。

氣候以西部山地為主要分界。山地西側沿海低地屬典型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充沛,氣候溫和,夏季溫度高但降水稀少。沿岸地區最熱月(7月或8月)平均氣溫為24~26℃, 最冷月(1月)12℃。山地東側廣大地區屬乾旱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乾燥,氣溫日較差大,冬季寒冷。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34℃,最冷月(1月)4℃,夏季絕對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冬季可降到-6℃。降水主要在秋、冬季,多暴雨。沿海地區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西部山地1500毫米,中部地區250~350毫米,南部沙漠地區不足100毫米。

河流主要屬地中海水系和波斯灣水系。幼發拉底河流經境內河段長675公里,河床平緩,經常氾濫,現建有巨大水庫,蓄水量達120億立方米。地中海沿岸的北凱比爾河、南凱比爾河、辛恩河,流程短小,河岸陡峭,冬水深,夏水淺。西部山間的阿西河有 325公里流經境內,有雪水和雨水補給,徑流季節均勻,水量豐富。拜拉達河是境內最大的內陸河,長71公里,發源於大馬士革山區,沿途吸收眾多山泉,灌溉姑塔綠洲農田和菜園。在沙漠地區,廣泛分佈著季節性河流。全國各地散佈有許多湖泊。大部為內陸湖,以霍姆斯湖和傑布勒湖較大。

植被可分為地中海沿岸硬葉常綠林和內陸草原兩大型別。前者主要生長著常春櫟、月桂、夾竹桃,也是橄欖、柑橘類主要栽培區。山區主要是常綠硬葉灌叢,由於濫伐和放牧,森林遭到很大破壞。西部山地以東,森林較少,主要是草原植被。東部和南部高原,為典型草原和荒漠景觀,東南部綠洲有椰棗林。

石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礦物資源,1982年探明儲量分別為 2.09億噸和357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磷酸鹽、岩鹽、瀝青等。

居民和發展簡史

人口增長迅速。1975~1982年平均人口增長率38‰。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53人。主要分佈在西部地區,大馬士革省和阿勒頗省集中了全國半數人口;其次是拉塔基亞省和塔爾圖斯省。南部沙漠地區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到10人。城市人口約佔全國人口一半,超過1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大馬士革、阿勒頗、霍姆斯、哈馬和拉塔基亞。80%為阿拉伯人,餘為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和切爾克斯人等,還居住著約22萬巴勒斯坦人。居民85%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佔絕大多數),約14%信奉基督教。阿拉伯語為國語。

敘利亞的歷史悠久。公元前3000~前2000年時,已建有一些原始的奴隸城邦。公元前7世紀, 被亞述人征服。公元前 64年,成為羅馬帝國一個省。 公元 636年起。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3世紀後,又被埃及王朝統治了3個世紀。16世紀時,被併入奧斯曼帝國達400年之久(1516~1918)。1920年淪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1946年獨立,成立敘利亞共和國。1958年曾與埃及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28日,脫離阿聯,成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經濟地理

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1982年,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勞動力的46.8%,農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可耕地590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 32%,主要分佈在西部谷地和平原以及東北部河谷地帶。糧食作物以麥類、玉米和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甜菜、芝麻。果樹栽培業發達。農業經營粗放,農機、化肥和農藥主要使用於棉花和穀物生產高度商品化的新墾地區和大城市郊區。小麥、大麥有相當數量輸出。60年代以來,棉花產量增加很快,居西亞各國前列,大部分出口,出口值超過小麥。沿海平原和坡地種植菸草、亞麻、水果等。在南部草原、荒漠地區,放牧綿羊、山羊、牛和駱駝。

獨立前,僅有一些手工業,之後相繼發展了一些現代工業,在石油、 磷酸鹽、岩鹽、 鐵礦、鉻礦、瀝青等礦物資源基礎上,建立起採掘工業。石油蘊藏在東北邊境和幼發拉底河支流哈布林河以東地區。主要油田有蘇韋迪耶赫、蒂什林、傑比薩等。1982年產油 815萬噸。原油經油管輸到地中海沿岸巴尼亞斯港和的黎波里港輸出;部分輸到霍姆斯煉油廠。60年代以來,發展了紡織、農產品加工、水泥、玻璃、機械、金屬、化肥、煉油和石油化工等工業。現代化工業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幾個大城市,如大馬士革、霍姆斯和阿勒頗。

運輸以公路為主,總長1.77萬公里,主要從東北的哈塞克省通向西部各大城市和黎巴嫩。其中具有國際意義的公路線是:賽達—庫奈特拉—塞勒海德,貝魯特—大馬士革—坦夫山—巴格達,的黎波里—霍姆斯—阿布凱馬勒,安曼—德拉—大馬士革—霍姆斯—阿勒頗—阿札茲等。鐵路總長1871公里, 1/3為窄軌,主要從北部阿勒頗向南通過霍姆斯到黎巴嫩境內。拉塔基亞是最重要的港口,擔負全國大部分國際貿易。其次是巴尼亞斯、塔爾和塔爾圖斯。大馬士革是國際航空港。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較大比重。國家控制主要物資的進出口貿易。出口商品以石油及石油產品、棉花、小麥、磷酸鹽、菸草、羊毛等為主,其中石油及石油產品佔出口總額的51.3%(1982);進口商品有機械、鋼材和金屬、車輛等。主要貿易國是義大利、蘇聯和黎巴嫩等。

參考文章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敘利亞啄木鳥的保護現狀、地理分佈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