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

[拼音]:diecengshi

[英文]:stromatolites

由生物作用(主要是藍綠藻和細菌)和沉積作用的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生物沉積結構。從巨集觀外部形態看,它通常由一系列的碳酸鹽紋層堆積成各種不同的形態,而紋層的形成與藻類生長週期有關。其基本層是由一個亮層(微粒層)和一個暗層(富含有機質層)構成。有機質是菌、藻的複雜組合,微粒是被藻類粘結的沉積物顆粒。疊層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之一,最老的疊層石發現在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距今35.2億年的岩石中。疊層石在晚元古代最為繁盛,中奧陶世後開始衰落,但至今在一些海灣和湖河中仍有少量現代疊層石存在。疊層石生長環境極為多樣,從海濱潮間帶至潮下帶,從海洋至淡水湖泊均有分佈。按外形疊層石可分為柱狀、球狀、層狀和層柱狀等幾大類。由於柱狀疊層石的形態隨著時間的演化而有規律性地變化,它們可以作為晚前寒武紀地層劃分和對比的標誌。目前,世界上一些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已廣泛運用疊層石組合特徵劃分晚前寒武紀地層,劃分精度達2億年左右。一些由疊層石組成的石灰岩具鮮豔的色彩和美麗的花紋,可作高階建築材料用,如中國北方的元古代地層中即盛產疊層石。還有一些疊層石是由磷、鐵等礦物組成的,它們本身就是具有工業價值的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