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鐵礦

[拼音]:Kannong

[英文]:Walter Bradford Cannon (1871~1945)

美國生理學家。1871年10月19日生於威斯康星州的普雷裡德欣,1945年10月6日卒於新罕布什爾州的富蘭克林。他在生理學方面的貢獻主要有飢餓(胃攣縮)的“區域性原因”論。他提出的“體內平衡”概念,認為有機體的神經的激素的和行為的調節過程具有一種特殊的和諧,用以維持其內外迴圈的自動平衡狀態。他對心理學的貢獻是他的情緒應激說(後發展為坎農-巴德或情緒丘腦說),主張丘腦受損或丘腦活動在失去大腦皮層控制時有機體情緒變得易於激動,或丘腦病變時人的情緒就變得異常。他認為只有當丘腦過程被激動時,才有專門性質的情緒附加到感覺之上。此說與詹姆斯-朗格的情緒理論相比較,在於強調了中樞神經對情緒的作用,但卻相應地忽視了外周神經的意義,而且只強調了丘腦對情緒的重要性,忽視了下丘腦的作用。

此外,坎農狐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18972.html' target='_blank' >鉤吻辶庶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246510.html' target='_blank' >腎上腺素和所謂自主神經系統工作的作用,促進了對化學神經遞質的瞭解,為心身醫學提供了基礎結構。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14起)。他的主要著作有:《痛苦、飢餓、恐懼和憤怒的身體變化》(1915,1929)、《身體的智慧》(1932,1939)、《一種研究方法》(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