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應變計式感測器

[拼音]:Wotaihua

[英文]:Ottawa

加拿大首都。位於安大略省東南部與魁北克省交界處,渥太華河下游南岸,裡多河和加蒂諾河匯合處。東距蒙特利爾195公里,西距多倫多347公里。市區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29.5萬;大市區包括赫爾市及周圍70個村鎮,面積2 849平方公里,人口 71.8萬(1981)。加拿大英語區和法語區的交匯點,英裔約佔大市區人口的55%,法裔佔25%。1959年國會劃定國家首都區,面積4662平方公里。市政由國家首都委員會管理。

城市坐落在渥太華河南岸起伏和緩的小山丘和河谷平原上。渥太華河上游和加蒂諾河富水力資源,河上建有水電站。貫穿市中心的裡多運河,南通安大略湖。氣候冬寒夏暖,1月平均氣溫-11℃。7月21℃;年降水量870毫米,季節分配均勻,冬季多雪。北鄰林區,南接肥沃的聖勞倫斯谷地平原。

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13年法國人尚普蘭到達渥太華河沿岸。此後近 200年內,這個三河匯合地點是毛皮商來往的要衝。19世紀初,一批來自美國的效忠英王室者先後在渥太華河北岸(即今赫爾市)和南岸建立定居點,以伐木和耕作為業。1826~1833年隨著裡多運河的開鑿,在南岸建立起以運河設計者約翰·拜的名字命名的村鎮。從此人口漸增,木材加工業興起。1855年設市,更為今名。因其介於蒙特利爾和多倫多兩大城市的居中位置和距加、美邊界較運,1857年被英國女王選定為上、下加拿大聯合省首府;1867年成為加拿大自治領首都。20世紀以來,城市經多次重新規劃和改建,發展迅速,50年代初人口已超過20萬。

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在人口職業構成中,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居首位,約佔就業人口的27%;次為服務性行業的職工。製造業以紙漿和造紙、木材加工、印刷、出版、食品、服裝等為主。工廠企業大部分設在市區邊緣城鎮,如赫爾市、裡多河以東的伊斯特維尤鎮等。近20多年來,電子工業發展很快,在市中心至西效卡爾頓等地約20公里的地帶,集中 350多家同微電子和資訊科技有關的工業公司,有加拿大“北矽谷”之稱。旅遊業發達,年接待遊客350多萬。橫貫大陸鐵路線的交叉點,並有稠密的公路網與各地聯絡。渥太華國際機場和羅克利夫機場分別位於市區南、北。

市區以裡多運河為界,西部稱上城,居民以英裔為主;東部稱下城,以法裔為主。東西之間有10座大橋相連。屹立在裡多運河與渥太華河匯合處的國會山為全市的核心區。國會大廈建於山麓,由三大哥特式建築群組成,高90米的和平塔居中聳立,為全市最高建築。國會山周圍集中了主要政府機構和文化、教育、科研機構的建築物。如南側威靈頓大街上的聯邦政府大廈、檔案館、司法大樓、最高法院、中央銀行,北面的加拿大皇家制幣所、戰爭博物館以及裡多運河以東的國家美術館、渥太華大學和西岸的國家藝術中心等。著名的國家研究院位於東郊。主要商業區在上城斯帕克大街,這是世界實行最早的步行街之一,有著名的購物中心;其次是下城裡多街的拜沃德市場,已有近 150年曆史。住宅區主要分佈在離市中心較遠的東、西、南邊緣,在安大略省一側約佔全市人口的3/4。

城市綠化良好,規模巨集大的環大市區“綠帶”,寬2.4~3.2公里,面積 168平方公里;渥太華河北岸的加蒂諾公園,佔地3.56萬公頃,為城郊主要休憩勝地。市內還有20餘處公園。下城區南部的中央實驗農場,佔地3200公頃,為對公眾開放的植物園和園藝區。裡多運河封凍半年,是市民冬季冰上運動的場所。(見彩圖)

參考文章

安大略省渥太華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