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論·論文

[拼音]:Fanersai Gong

[英文]:Palais de Versailles

法國封建時代著名王宮。位於巴黎西南郊18公里的凡爾賽城。原址是路易十三於 1624 年所建的狩獵行宮。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建凡爾賽宮,1682年路易十四和皇室成員、隨從 2萬人從盧浮宮遷至凡爾賽宮。1685年開始大規模興建宮殿和園林,1689年竣工。1756年又在宮內建歌劇院,基本形成了現存規模。繼路易十四之後的法國曆代帝王都居住於此,直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時止。1837年路易·菲利浦闢為國家博物館。C.戴高樂總統執政時加以修整。凡爾賽宮是僅次於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埃菲爾鐵塔的法國第三名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公佈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凡爾賽宮包括宮殿、花園、放射形大道 3部分,佔地1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建築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宮殿南北總長約400米,宮殿的中央是王宮,與南北對稱的兩翼銜接,形成幾何形。北翼是王子、親王的寢宮,南翼是官邸、教堂和歌劇院等。整個宮殿富麗堂皇。宮殿頂部建築採用平頂結構。宮殿外牆頂端矗立著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宮內有大殿小廳 500多間。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和掛毯為主,配有17~18世紀的精緻傢俱。宮內還陳設著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

宮內二樓的鏡廊,長73米,寬10米,高13米。鏡廊的西面牆上有17扇巨大的拱形落地窗門,東面牆上鑲著17面鏡子,由 483塊鏡片鑲拼而成,與拱形落地窗門相對應。鏡廊為拱頂,上繪各種歷史題材的油畫。

宮殿西側的花園呈幾何形,縱深約 3公里,由A.勒諾特爾設計,建於1667年,是法國園林的典範。花園內布有水池、幾何形道路網、花圃、樹叢、小亭、臺階、柱廊、噴泉和雕像,並有一條長1650米的人工河及特里阿農宮和一座動物園。

凡爾賽宮與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關。1870年德軍佔領凡爾賽,在宮中設司令部。1871年1月18日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在鏡廊宣佈成立德意志帝國,舉行加冕典禮。法蘭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國的總統在宮內選舉產生。1919年6月28日近代史上著名的《凡爾賽和約》在鏡廊簽訂,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參考文章

凡爾賽宮的由來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