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數學模型

[拼音]:Qianshanyang yizhi

中國長江下游以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為主的遺址。位於浙江省吳興縣城東南7公里處,錢山漾(湖泊)的東南岸。1934年發現,1956、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兩次發掘。遺址上層是以夾砂陶為主,並有少量幾何印紋陶和原始瓷的青銅時代遺存。下層為早期良渚文化遺存,以出土多種植物種子、絲麻織物、竹木器而著稱,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的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600年。

在下層發現良渚文化居住遺蹟3處,有的呈長方形,系幹欄式建築。殘存有木樁和幾層大幅的竹蓆。石器工具有斧、長方形錛、有段錛、長條形刀、斜柄刀、犁形器、“耘田器”和鏃等,有一件石斧上墨繪回紋。陶器以魚鰭形足的鼎、長頸鬹、豆、壺、簋等具有代表性。竹木器豐富,發現竹篾編織物200多件,有簍、籃、谷籮、簸箕、竹蓆、“倒梢”等,已使用比較複雜多樣的編織方法。木器中,翼長柄短的木槳長達1.8米左右,木杵尚留燒烤和砍削的加工痕跡,還有用獨木剜成的千篰和木槽。在下層還發現了中國早期的絲織品和苧麻織品。絲織品有絹片、絲帶和絲線,經鑑定為家蠶絲。殘絹片長2.4釐米,寬1釐米,為平紋織品。但也有人對絲織物的時代表示懷疑。麻織品有麻布片和麻繩。平紋麻布經鑑定為苧麻織物,其細密程度與現在的細麻布相似。還出土許多植物種子,有稻穀、花生、芝麻、蠶豆、甜瓜子、菱、毛桃核和酸棗核等,均經鑑定。但也有人對花生、芝麻、蠶豆等的出土情況和鑑定結果持保留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