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成

[拼音]:Mosike Huizhan

[英文]:Moscow, Battle of

蘇軍於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為保衛莫斯科而進行的一系列防禦戰役和進攻戰役。1941年9月底,德軍在蘇德戰場北翼封鎖列寧格勒,在南翼佔領基輔,在中央攻佔斯摩稜斯克,打開了通向莫斯科的門戶,距莫斯科僅300~400公里。莫斯科成了雙方鬥爭的焦點。

雙方企圖和兵力部署

德軍統帥部為攻佔莫斯科制定了代號為“颱風”的作戰計劃,規定以3個裝甲叢集分別從杜霍夫希納、羅斯拉夫爾、紹斯特卡地域向東和東北方向實施突擊,割裂蘇軍防禦,圍殲蘇軍主力於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地區,爾後以快速集團從南北兩面包圍莫斯科,同時以步兵兵團從正面進攻,在冬季到來前攻佔莫斯科。實施“颱風”戰役的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為F.von博克元帥),轄3個集團軍和3個裝甲叢集,以及第2航空隊。總兵力為78個師,180萬人,各種火炮1.4萬門,坦克1700輛,飛機1390架。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判定莫斯科方向為德軍主攻方向,決心保衛莫斯科。為此,集中了全部作戰兵力的30%以上,並先後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縱深300公里的3道防線,即維亞濟馬防線、莫扎伊斯克防線和莫斯科防區。同時組織游擊隊在敵後活動,以配合正規軍作戰。蘇軍的企圖是:依託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地區,阻止德軍向莫斯科推進,大量殺傷德軍,贏得時間,為反攻創造條件。蘇軍在莫斯科以西擔任防禦的有3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司令員為И.С.科涅夫上將,轄6個集團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為А.И.葉廖緬科上將,轄3個集團軍和1個集團軍級叢集)和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為С.Μ.布瓊尼元帥,轄6個集團軍) 。蘇軍最高統帥部以西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全部兵力以及預備隊方面軍的2個集團軍佔領第1道防線;預備隊方面軍的另 4個集團軍佔領第2道防線。3個方面軍共有95個兵團,總兵力125萬人,各種火炮7600門,坦克990輛,飛機677架。雙方兵力對比,德軍佔有較大優勢,其兵力為蘇軍的1.44倍,火炮為蘇軍的1.84倍,坦克為蘇軍的1.71倍,飛機為蘇軍的2倍多。

作戰經過

莫斯科會戰按蘇軍作戰行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蘇軍防禦階段。9月30日,德軍突擊集團在布良斯克方向首先發起進攻。10月2日,德軍主力在維亞濟馬方向發起進攻,很快突破蘇軍防禦,將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所屬4個集團軍合圍在維亞濟馬地區,將布良斯克方面軍所屬 3個集團軍合圍在布良斯克地區。經激戰,蘇軍損失很大,據德方材料,被俘達65萬人。蘇軍及時調整部署,10月10日,預備隊方面軍併入西方面軍,由Г.Κ.朱可夫大將指揮。同時,統帥部從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抽調部分兵力,並把預備隊調到莫扎伊斯克防線。14日,德軍攻佔加裡寧市。15日,蘇聯政府機關和外交使團從莫斯科撤到古比雪夫。И.В.斯大林率精幹的指揮機構坐鎮莫斯科,並動員首都居民45萬人(75%是婦女)修築防禦工事,組建新的民兵師,做好巷戰準備。10月17日,成立加裡寧方面軍。20日,莫斯科地區實行戒嚴。10月中下旬,德軍突破莫扎伊斯克防線,其先頭部隊距莫斯科僅65公里。在蘇軍的頑強防禦和反突擊下,德軍攻佔莫斯科的企圖未能得逞。11月7日,蘇聯在德軍逼近莫斯科的情況下,照例慶祝十月革命24週年,在紅場舉行閱兵式,紅軍部隊接受斯大林檢閱後,直接開赴前線。11月15日,德軍經過調整和補充後,再次發動進攻,企圖從南北兩翼迂迴莫斯科,在莫斯科以東匯合。在北翼,德軍裝甲部隊於12月2日攻佔距莫斯科僅20多公里的伊斯特拉和亞赫羅馬。在南翼,德軍於12月3日合圍了圖拉。在中央,德軍於12月1日從納羅福明斯克發動進攻。蘇軍奮勇抵抗,並以戰略預備隊實施有力的反突擊,同時集中使用統帥部預備隊航空兵直接支援步兵和坦克作戰,終於粉碎了德軍的進攻,迫使德軍於12月5日轉入防禦。

第二階段為蘇軍反攻階段。斯大林抓住德軍預備隊耗盡而開始轉入防禦但又立足未穩之機,決定舉行反攻。12月5日拂曉,加裡寧方面軍開始反攻。6日,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發起反攻。蘇德戰場南北兩翼蘇軍在羅斯托夫和季赫溫也配合反攻,展開積極行動。到1942年1月初,蘇軍殲滅大量德軍,將德軍向西擊退100~250公里,解除了圖拉之圍和德軍對莫斯科的直接威脅。德軍遭到第一次失敗後,A.希特勒撤了陸軍總司令 H.A.W.von布勞希奇等一批高階將領的職務,自任陸軍總司令,於12月28日給德軍下達不準撤退的命令,並從西歐調來12個師的新銳兵力加強東線。

第三階段為蘇軍總攻階段。1942年1月5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利用德軍驚慌失措和防寒準備差的有利時機,決定在西部、西北和西南3個戰略方向發起總攻,以西部正面為主攻方向,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同時在蘇德戰場南北兩翼實施進攻,在南翼解放頓巴斯和克里木半島,在北翼解除列寧格勒的封鎖。1月8日,蘇軍3個方面軍計124萬多人發起總攻,實施了瑟喬夫卡-維亞濟馬進攻戰役、託羅佩茨-霍爾姆進攻戰役、 勒熱夫進攻戰役和博爾霍夫進攻戰役。1月27日空降兵在維亞濟馬以南地域空降。蘇軍的總攻持續到 4月20日,向西推進100~350公里,收復了莫斯科州、加裡寧州、圖拉州和梁贊州等。

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損失50萬人,其中凍死凍傷10萬餘人,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各種車輛1.5萬輛。但蘇軍殲滅“中央”集團軍群的企圖未能實現。蘇軍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破產。此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而且發展了蘇聯軍事學術。蘇軍在防禦過程中,以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取代線式防禦,並重視了對坦克防禦,把防禦與反攻結合起來。進攻過程中,在選擇有利的總攻時機,重視戰略預備隊的組建並集中使用於戰役的轉折階段,重視組織各兵種的協同動作和組織炮兵進攻,以及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經驗。